第七二七章 本行(1)
工业基础有时候也决定了上层建筑。
想发展高精尖的科技和技术,如果没有合格的工业基础作为支撑,也是很难旳。
一些科技文,主角只要冒出了一个想法,甚至随便提出来一个理论,拿出来一个公式,不消三五个月的时间,就可以实现新产品的量产,可以推动科技的进步了。
然而,在现实中,这是完全不可能的。
技术的推广是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的。
比如,1945年,二战即将结束,花旗国在莫斯科重建了自己的大使馆,为了庆祝美苏友谊,cccp就送了他们一个国徽形状的窃听器,这件事经过了7年时间,直到1952年才被发现。
这项技术的开发来源已经不可考了,不过确实很不错,值得推广。
但是,一直到了21世纪,这项技术才被普及开来。饭卡,公交卡,门禁卡,现在用的全是它。
比如,现在已经是1987年了,京城大学竟然还在用饭票和粮票呢,而饭卡的使用,还不知道哪年才会正式推出呢。
科技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全方位的推进,水到而渠成。
缺少了任何一环,那都是它的瓶颈。
看着如此“简陋”的第一代银河计算机,沈光林瞬间觉得国内计算机的发展任重而道远啊。
至于柳连想的那个计算机公司,能发展成什么样,带来什么样的科技进步?他沈某人都不想去知道。
还好,沈光林自己就有“计算机”工厂,他自己也在向着这个方向靠拢呢。
虽然,沈光林的计算机工厂在现阶段主要生产的还是游戏机,因为它利润高啊,但是,在命名上,他们的封面上写的也是家庭电脑呢。
而且,在沈光林的代工厂里,所生产的都是集成电路的电子产品了,早就不再使用晶体管了。
就算是冰箱洗衣机,他们的控制模块也全部是是集成化的,这是沈光林的要求,也为未来发展的趋势。
到现在为止,长城集团除了电脑的cpu还没办法生产之外,其他的零配件已经不存在什么技术障碍了。
而且,关于cpu的生产线,长城集团已经和英特尔和德州仪器谈了好几轮了,只是一直还没有达成协议而已。
沈光林这次到沙城,其实是带着朝圣的心情过来的。
以前总在媒体上讲,七八十年代国内的计算机水平并不比国外差,媒体上这么说,他就这么信了。
他以为,这台计算机既然已经是国际先进水平的计算机了,怎么着也得有些科技感吧。
并没有!
至少在沈光林的眼里并没有。
虽然这台设备还很新,保养的也很好,但它真的好原始好简陋啊!
密密麻麻的的布线,超大的用电负荷,一块一块的拼接pcb 板,在不懂行的人看来它确实很神秘,也很高大上。
但是,在沈光林看来,这个家伙能用吗?
怕不是用半个小时就要热爆炸了吧。
如何稳定的长时间工作,估计连设计者他们都没想过的,因为现场连空调器都没配置,那玩意太贵了。
可以说,这台计算机是填补国内空白的产品,能用,但是想服务器那样长时间稳定的工作,还差点意思,商业化有点难。
沈光林是见识过后世各种各样的电脑的,也去过一些服务器的机房,但眼前的一切都跟他想象的不一样。
所以,当沈光林看到使用了大量晶体管的“超级电脑”,整个人都是懵的。
这样的计算机,果然是巨型计算机啊。
沈光林并不否认它的运算次数能达到1亿次每秒,毕竟,后世的一台手机的运算次数也能超过1亿次每秒,但它的连续工作时间是多少,长期运行有保障吗?
沈光林有点灰心了。
说起来,沈光林对计算机的发展进程还是很关注的,他的实验室几乎是国内最早购买计算机的单位之一了。
而且,但凡国际上有先进的计算机问世了,沈光林都会第一时间花钱购买过来的。
沈光林也想过自己来制造电脑,他一直也是在往这个方向努力的。
但是,沈光林的思维一直都放在了个人电脑上面,从来没有往大型机上面去想过。
如果不是这次的人类基因组计划,沈光林依然想不到要不要研发大型计算机这件事呢。
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认知。
曾经,很多人认为,个人电脑才是未来,而大型机终将是要被历史淘汰的。
在很长一段的历史时期内,这句话是正确的。
尤其进入到90年代以后,个人计算机的发展速度确实极快,也确实经过了日新月异的进步和变革,而且取得了极大的市场份额。
但是,随着2010年代到来以后,智能手机的出现和迅速普及,个人电脑如果不算挖矿去做矿机的话,其实已经走到了尽头。
大家试想一下,2022年的电脑,能够比2017年的电脑先进多少呢?
如果用作办公的话,2015年的电脑也是可以用的吧。
这可是多少年的时间了,摩尔定律早就没起作用了。
但是,到了2020年,像服务器和大型计算机的市场占有份额却并没有降低,反而还在不断的提高着。
每年,关于大型计算机的新增市场份额,都不是一个小数字呢。
像ibm这样的公司确实经历过一段时间的阵痛期,但风雨过后他们依然在服务器市场上找到了春天,并且称王称霸。
而收购了ibm笔记本业务的某公司,后来就演化成了人人喊打的老鼠公司。
仔细的看过了这台充满荣誉的银河计算机,也看过了他们的演示,说实在的,沈光林有点失望。
蔡云先生问他感觉怎么样,沈光林还能说什么,只能说不错,很不错啊。
至于合作的事情,沈光林没有提。
太仓促了,他也有点疑虑。
咱还是继续参观下一项吧。
下一项安排的参观项目是什么?
下一项的安排是火箭和航天科技。
既然知名的沈教授到学校来参观了,学校也是非常认真的在接待的,他们常年迎接各种类型的领导,流程都是现成的,熟悉的很。
国防技术大学厉害的不光是计算机系,他们的火箭和航天也是很厉害的。
在后世,真正支撑起华夏航天事业半边天的不是清北,而是国防技术大学和西北西南的一些大学。
清北的学生不爱搞航天,他们更愿意去搞金融和互联网。
毕竟,搞航天虽然很有荣誉感,也很骄傲和自豪,但它并不是能赚钱的行业。
而且,国内的航空航天是垄断产业,一些公司管理起来也没有那么的人性化。
一些人才在单位里面常年没有发展,想离职又不被允许,这也是沈某人对这类部门敬而远之的原因所在。
任何一个行业,有它阳光的一面,也有它阴暗的一面。
对于一些单位漠视人才,媒体也是有过报道的。
甚至,在某单位某一时间,夸张到了离职一个“普通”人,整个部门就要瘫痪的地步了。
不过,这毕竟是少数。
国家毕竟是强大了,富裕了,也给了这些单位充裕的试错空间。
在金钱的加持下,华夏的航空航天事业继往开来,发展的还是很不错的,很有赶超俄美的趋势。
只是,现在才是1987年呢,华夏的航天事业虽然不能说刚起步,但进展确实是缓慢的。
直到1985年,华夏才考虑接商业卫星发射的活,这也是被逼的。
华夏的航天事业源起苏联,和花旗国是两个方向,但源头是一致的,都是出自小胡子的火箭飞弹k2。
“沈教授是个物理专家,不知道对于航空航天的了解有多少?”带领沈光林参观的是学校的一位知名教授,但他并不知道沈光林的本专业是就是航空航天呢。
“略懂,略懂。”沈光林很是谦虚,他看着东方红一号的模型和图文介绍,心里很是感慨。
第一部卫星上面装的是蓄电池,竟然连太阳能帆板都没有,也可以看出那个时代起步的艰难。
但是,在沈光林的那个时代,甚至已经有人开始呼吁了,咱们发射一个捕获装置,把东方红一号给带回来吧。
而且,那个时候,这项技术已经发展的差不多了。
沈光林正在想,自己能够为华夏的航空航天事业做哪些贡献呢,然后就被人给问到了:
“沈教授有没有想过为国家的航空航天事业出点力呢?”
“当然有想过的,而且,我大概真的可以帮上一些忙。”对此,沈光林是很有自信的。
“真的?”教授非常惊讶,本来只是自己的无心之语,没想到沈光林这么有自信呢。
“嗯,我们长城集团的太阳能光伏板发展的相当不错,转化效率挺高的,可以平价甚至免费捐给咱们的卫星使用。”
沈光林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实验室的成熟技术,捐给卫星使用确实不错,这又是一个很好的广告了。
而且,航空航天毕竟是沈光林的本行,他真的有一些储备技术呢,拿给华夏的航空航天事业使用,未尝不可。
7017k
http://www.cxzz958.com/congdaxuejiaoshikaishi/3001367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xzz958.com。鬼吹灯手机版阅读网址:m.cxzz958.com
想发展高精尖的科技和技术,如果没有合格的工业基础作为支撑,也是很难旳。
一些科技文,主角只要冒出了一个想法,甚至随便提出来一个理论,拿出来一个公式,不消三五个月的时间,就可以实现新产品的量产,可以推动科技的进步了。
然而,在现实中,这是完全不可能的。
技术的推广是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的。
比如,1945年,二战即将结束,花旗国在莫斯科重建了自己的大使馆,为了庆祝美苏友谊,cccp就送了他们一个国徽形状的窃听器,这件事经过了7年时间,直到1952年才被发现。
这项技术的开发来源已经不可考了,不过确实很不错,值得推广。
但是,一直到了21世纪,这项技术才被普及开来。饭卡,公交卡,门禁卡,现在用的全是它。
比如,现在已经是1987年了,京城大学竟然还在用饭票和粮票呢,而饭卡的使用,还不知道哪年才会正式推出呢。
科技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全方位的推进,水到而渠成。
缺少了任何一环,那都是它的瓶颈。
看着如此“简陋”的第一代银河计算机,沈光林瞬间觉得国内计算机的发展任重而道远啊。
至于柳连想的那个计算机公司,能发展成什么样,带来什么样的科技进步?他沈某人都不想去知道。
还好,沈光林自己就有“计算机”工厂,他自己也在向着这个方向靠拢呢。
虽然,沈光林的计算机工厂在现阶段主要生产的还是游戏机,因为它利润高啊,但是,在命名上,他们的封面上写的也是家庭电脑呢。
而且,在沈光林的代工厂里,所生产的都是集成电路的电子产品了,早就不再使用晶体管了。
就算是冰箱洗衣机,他们的控制模块也全部是是集成化的,这是沈光林的要求,也为未来发展的趋势。
到现在为止,长城集团除了电脑的cpu还没办法生产之外,其他的零配件已经不存在什么技术障碍了。
而且,关于cpu的生产线,长城集团已经和英特尔和德州仪器谈了好几轮了,只是一直还没有达成协议而已。
沈光林这次到沙城,其实是带着朝圣的心情过来的。
以前总在媒体上讲,七八十年代国内的计算机水平并不比国外差,媒体上这么说,他就这么信了。
他以为,这台计算机既然已经是国际先进水平的计算机了,怎么着也得有些科技感吧。
并没有!
至少在沈光林的眼里并没有。
虽然这台设备还很新,保养的也很好,但它真的好原始好简陋啊!
密密麻麻的的布线,超大的用电负荷,一块一块的拼接pcb 板,在不懂行的人看来它确实很神秘,也很高大上。
但是,在沈光林看来,这个家伙能用吗?
怕不是用半个小时就要热爆炸了吧。
如何稳定的长时间工作,估计连设计者他们都没想过的,因为现场连空调器都没配置,那玩意太贵了。
可以说,这台计算机是填补国内空白的产品,能用,但是想服务器那样长时间稳定的工作,还差点意思,商业化有点难。
沈光林是见识过后世各种各样的电脑的,也去过一些服务器的机房,但眼前的一切都跟他想象的不一样。
所以,当沈光林看到使用了大量晶体管的“超级电脑”,整个人都是懵的。
这样的计算机,果然是巨型计算机啊。
沈光林并不否认它的运算次数能达到1亿次每秒,毕竟,后世的一台手机的运算次数也能超过1亿次每秒,但它的连续工作时间是多少,长期运行有保障吗?
沈光林有点灰心了。
说起来,沈光林对计算机的发展进程还是很关注的,他的实验室几乎是国内最早购买计算机的单位之一了。
而且,但凡国际上有先进的计算机问世了,沈光林都会第一时间花钱购买过来的。
沈光林也想过自己来制造电脑,他一直也是在往这个方向努力的。
但是,沈光林的思维一直都放在了个人电脑上面,从来没有往大型机上面去想过。
如果不是这次的人类基因组计划,沈光林依然想不到要不要研发大型计算机这件事呢。
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认知。
曾经,很多人认为,个人电脑才是未来,而大型机终将是要被历史淘汰的。
在很长一段的历史时期内,这句话是正确的。
尤其进入到90年代以后,个人计算机的发展速度确实极快,也确实经过了日新月异的进步和变革,而且取得了极大的市场份额。
但是,随着2010年代到来以后,智能手机的出现和迅速普及,个人电脑如果不算挖矿去做矿机的话,其实已经走到了尽头。
大家试想一下,2022年的电脑,能够比2017年的电脑先进多少呢?
如果用作办公的话,2015年的电脑也是可以用的吧。
这可是多少年的时间了,摩尔定律早就没起作用了。
但是,到了2020年,像服务器和大型计算机的市场占有份额却并没有降低,反而还在不断的提高着。
每年,关于大型计算机的新增市场份额,都不是一个小数字呢。
像ibm这样的公司确实经历过一段时间的阵痛期,但风雨过后他们依然在服务器市场上找到了春天,并且称王称霸。
而收购了ibm笔记本业务的某公司,后来就演化成了人人喊打的老鼠公司。
仔细的看过了这台充满荣誉的银河计算机,也看过了他们的演示,说实在的,沈光林有点失望。
蔡云先生问他感觉怎么样,沈光林还能说什么,只能说不错,很不错啊。
至于合作的事情,沈光林没有提。
太仓促了,他也有点疑虑。
咱还是继续参观下一项吧。
下一项安排的参观项目是什么?
下一项的安排是火箭和航天科技。
既然知名的沈教授到学校来参观了,学校也是非常认真的在接待的,他们常年迎接各种类型的领导,流程都是现成的,熟悉的很。
国防技术大学厉害的不光是计算机系,他们的火箭和航天也是很厉害的。
在后世,真正支撑起华夏航天事业半边天的不是清北,而是国防技术大学和西北西南的一些大学。
清北的学生不爱搞航天,他们更愿意去搞金融和互联网。
毕竟,搞航天虽然很有荣誉感,也很骄傲和自豪,但它并不是能赚钱的行业。
而且,国内的航空航天是垄断产业,一些公司管理起来也没有那么的人性化。
一些人才在单位里面常年没有发展,想离职又不被允许,这也是沈某人对这类部门敬而远之的原因所在。
任何一个行业,有它阳光的一面,也有它阴暗的一面。
对于一些单位漠视人才,媒体也是有过报道的。
甚至,在某单位某一时间,夸张到了离职一个“普通”人,整个部门就要瘫痪的地步了。
不过,这毕竟是少数。
国家毕竟是强大了,富裕了,也给了这些单位充裕的试错空间。
在金钱的加持下,华夏的航空航天事业继往开来,发展的还是很不错的,很有赶超俄美的趋势。
只是,现在才是1987年呢,华夏的航天事业虽然不能说刚起步,但进展确实是缓慢的。
直到1985年,华夏才考虑接商业卫星发射的活,这也是被逼的。
华夏的航天事业源起苏联,和花旗国是两个方向,但源头是一致的,都是出自小胡子的火箭飞弹k2。
“沈教授是个物理专家,不知道对于航空航天的了解有多少?”带领沈光林参观的是学校的一位知名教授,但他并不知道沈光林的本专业是就是航空航天呢。
“略懂,略懂。”沈光林很是谦虚,他看着东方红一号的模型和图文介绍,心里很是感慨。
第一部卫星上面装的是蓄电池,竟然连太阳能帆板都没有,也可以看出那个时代起步的艰难。
但是,在沈光林的那个时代,甚至已经有人开始呼吁了,咱们发射一个捕获装置,把东方红一号给带回来吧。
而且,那个时候,这项技术已经发展的差不多了。
沈光林正在想,自己能够为华夏的航空航天事业做哪些贡献呢,然后就被人给问到了:
“沈教授有没有想过为国家的航空航天事业出点力呢?”
“当然有想过的,而且,我大概真的可以帮上一些忙。”对此,沈光林是很有自信的。
“真的?”教授非常惊讶,本来只是自己的无心之语,没想到沈光林这么有自信呢。
“嗯,我们长城集团的太阳能光伏板发展的相当不错,转化效率挺高的,可以平价甚至免费捐给咱们的卫星使用。”
沈光林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实验室的成熟技术,捐给卫星使用确实不错,这又是一个很好的广告了。
而且,航空航天毕竟是沈光林的本行,他真的有一些储备技术呢,拿给华夏的航空航天事业使用,未尝不可。
7017k
http://www.cxzz958.com/congdaxuejiaoshikaishi/3001367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xzz958.com。鬼吹灯手机版阅读网址:m.cxzz9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