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吹灯 > 大汉有活爹 > 第一百零六章 新式教育(万更2/3)

第一百零六章 新式教育(万更2/3)

    刘彻其实并不是很喜欢吃甜的,刘彻是个彻头彻尾的肉食动物。

    但是今天这蛋糕吃的很开心,非常开心。

    以至于看到的人都认为刘彻非常喜欢吃蛋糕。

    奶油蛋糕这种食物的名声,不胫而走。

    甚至很多人花钱跟太子的侍卫公主的侍女打听奶油蛋糕是怎么做的。

    卫长公主早就让步羌跟其他所有侍女吩咐过了,公主府所有侍女都知道蛋糕怎么做,而有外人问起来,他们也直接把蛋糕怎么做的讲了出去。

    很快,长安城所有贵族都知道奶油蛋糕怎么做了。

    但问题是,白砂糖、淡奶油、琼脂粉怎么做?

    既然你们诚心诚意的问了,那牧场就大发慈悲的告诉你,花钱在牧场直营店去买。

    万年县。

    卢公意气风发。

    仅仅半年前,卢公还是个只会教书,别的什么都不会的教书先生,只有三两个学生,穷困潦倒,三年不见荤腥。

    半年过去后,卢公是长安境内最大的私塾的院长,学生上百人!

    这是何等夸张的规模?

    虽然距离孔子的弟子三千还差得远,但是在这个时代可了不得。

    “昔年成都文翁,创办文翁石室,风头一时无两,如今比之老夫,又如何?哈哈哈哈!”

    大约二十多年前,蜀郡循吏文翁上表要建立官学。

    所谓循吏,就是后世的青天大老爷的意思。

    成都本来就是汉五都之一,天府平原沃野千里,又是南方粮食产量极大,又没有南方其他地方多瘴气的毛病,所以人口多,物产丰富,生活富足。

    加上文翁的多年治理,扩建都江堰,还有缉拿盗匪等等举措,让蜀郡的人均富裕程度还超过京畿的长安和重商的洛阳。

    这么富裕,又没有项目花钱,多出来的钱粮怎么办?烂在仓库里?

    于是文翁就上表景帝,要建立官学,培养读书人。

    这也是全球历史上第一座非国家级官学,或者说人话就是全球第一所中学。

    依靠成都的繁荣,文翁石室的名声非常响亮,历史上就算到了东汉末三国时代,重新抓学问,都是选择在文翁石室先复学的。

    在这个时代,文翁石室的名声,文翁的名声也是很吓人的。

    要知道前几年长安建立太学设立五经博士授课时,从全国海选读书人。

    一共选了五十个博士弟子。

    结果怎么着?五十个人里面有十五个是文翁石室的学生。

    文翁石室一家,或者说文翁的弟子,就占据了整个太学百分之三十的名额!

    所以就算在长安,大家提起教育二字,也是首推文翁。

    而今天,卢公感觉,自己如果坚持下去,如此不出十年,必定超过文翁。

    首先长安是京城,而成都只是五都,是次一级的大城市。

    其次自己的学生人数,比石室人还多。

    只要时间长了,人才必然超过文翁石室。

    卢公满意的捋着胡须:“他文翁六十岁而闻名天下,我卢公,五十岁时未尝不行。”

    甚至于,如果长安县给的压力足够大,背后金主再多给点钱,自己这个卢公学堂的规模继续扩大,搞不好三五年就能超过文翁的成就!

    越想越开心的卢公哈哈大笑了起来。

    有人路过,看到卢公,疑惑:“怎么笑的这么开心?”

    卢公嘴角上翘:“我想到了开心的事情。”

    路人也是感叹:“是啊,长安学风蔚然,读书人后继有人啊,的确值得开心。”

    卢公哈哈大笑:“是吗,你也觉得?”

    路人:“是啊,长安县学风可谓是繁荣啊。”

    卢公没听见县字,以为说的是长安学风繁荣,于是又朗声笑了起来:“老夫的贡献不足挂齿不足挂齿,哈哈哈!”

    路人皱眉,心想:跟你有什么关系,你在谦虚个屁啊?轮得到你谦虚?

    蛇精病。

    事实上,卢公的狂妄不是没有缘由的,按照逻辑讲,路人说的学风旺盛,那可不就是万年县这些学堂如今的模样么。

    按照十多年前的统计,当时全国人口差不多三千多万。

    到了现在,差不多四千万的样子。

    而全国识字并且能无障碍读《仓颉篇》之外的文章的人,差不多是四十万。

    也就是说,除了蒙学的学生,真正的读书人差不多四十万。

    其中虽然大部分是儒家在教学蒙学,但走黄老之学的法家的占据很大一部分。

    后续走儒家路子的,差不多是十五万人左右。

    也就是说,每一百个人,有一个读书人,每三百个人有一个儒家弟子。

    而万年县现在是什么情况?

    十万人口,因为是京城,北门外近郊,几乎家家良家子,所以认字率比全国平均高出许多,每一百个人有一点六个认字的。

    但是这两个月,因为金主在背后出钱开学堂的缘故,大量的万年县小孩被招收进了学堂。

    差不多平均每十个孩子就有一个在学堂里。

    上千个孩子在学堂中学习。万年县经常能看到读书的小孩。

    这可比以前的比例高出太多了!

    几乎是五到十倍!

    可不就是学习之风气蔚然成风么?

    但卢公哪里知道,这些孩子为什么要读书。

    只是因为有人赞助了学堂,所以学费比较低,就来入学的吗?

    卢公不知道,石庆知道。    石庆每每做事,事无巨细,必然先点数或者先询问。

    所以石庆问了孩子:“你为什么要读书认字啊?”

    孩子:“我爸说,只有认字,才能看懂长安县的公告,才能赚到钱。”

    孩子还说:“认字的在长安县打工更赚钱!”

    孩子还说:“我爸说煤矿码头统计写字的人,比十个车夫都赚得多。”

    孩子还说:“去长安县读书太远了,我爸没空送我去上学,所以在这里学。”

    石庆一直都知道是怎么回事,知道这些孩子来上学是受了长安县的影响。

    但是作为一个成熟的大儒和成熟的官员,石庆对此避而不谈,从不跟支持者以及所有在万年县开办学堂的人提起。

    不管他们上学的动力是哪儿来的,只要是万年县培养了他们,又能证明万年县未来能从他们身上收税,那不就好了吗?

    要知道张汤最近已经在万年县收过一次税了,根本没有人逃税,所有人都老实的交税了。

    目前整个万年县有两种税,一种是商税,一种是车船税,商税比较低,三十分之一,这是石庆和张汤商量过的,石庆还是想万年县孕育出自己的商业。

    而车船税,就是十分之一。

    一趟赚多少钱,十分之一交给县里面。

    也没有任何人抵抗,也没有人不交,也没有影响万年县的车夫数量。

    所以,石庆觉得,自己这一套下来,必然能起作用。

    你长安县土壤肥沃有什么用,地下扎根的全是我万年县的根,到时候结果时,你才知道万年县硕果累累。

    但无论是石庆,还是卢公,都没注意到长安县这边教育产业的飞速发展!

    ……

    时间回到两个月前。

    霍去病选了三千最核心的兵,这也是他手底下最聪明最有灵性的一群人。

    把他们分成很多个班之后,教导他们学习《儿童六课合订版》。

    因为歌谣的易懂易记,几乎所有人在三天时间就背下了除去最后两篇课文之外的所有课文。

    而其中那种最聪明的,最有语言天赋的,最有悟性的一百来人。

    仅仅花了一周,就能找着纸张读出来标准普通读音,也几乎记下了前面课文中所有的简体字。

    这些人是优中选优,自然厉害,显现不出《儿童六课合订版》的厉害。

    但是又过了一周,三千核心兵中,有一千人记下了所有字,贯通了音标读法。

    而剩下的人,虽然没有完全学会拼读,但是因为身边的人都逐渐掌握了普通发音,所以他们也跟着学会了普通话发音。

    而这个时候,为期两个月的统一口音活动开始了。

    霍海把教育的方法一些技巧教给了霍去病,然后然后让这一千人一百人去教其他人!

    其中一百个最先学会的,是高级教师,一千个后学会的是普通教师。

    他们负责教授七万驻扎在长安附近的所有各类将士。

    包括南北军,还有本地良家子,以及所有卫、戍的职业军人。

    因为领军最关键的就是令行禁止这件事情,所以统一口音对治军也有巨大的好处,霍去病上报这个活动后,刘彻直接就同意了。

    但很难以想象所有人学的那么快。

    短短两个月过去后,长安城,七万人中,除了一小部分不到百分之一的人无论如何教也很难学会之外,剩下的百分之九十九,两个月就掌握了全套拼音,其中认字最少的也认识了二百一十个字,认字最多的,已经掌握八百多个字了。

    也就是说,记忆最差的,平均每天都记下了三个以上的字。

    认字最快的,早就把一整本《儿童六课合订版》全融汇贯通了。

    这些毕竟不是儿童,而是思维活跃大脑成熟的成年人。

    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成年后再去看小学书本内容,不用教就能轻而易举完全学会,并且六个年级的课程,合起来都花不了一个月时间。

    也没意识到二十五岁的年龄认真回头去学高中知识,远没有高中年纪时觉得那么难。

    二十五岁之前的优势在于记忆力好,但二十五岁之后的优势是学的又好又快……

    如果按照以前的统计标准,这七万人,全都算蒙学儿童。

    距离蒙学毕业的水平,其实已经不差什么了,只是学的内容不一样罢了。

    更关键是这段时间里,一千一百个老师,才是真正的完成了超进化。

    他们一边教学,一边学习写普通文章。

    他们学习的正是《儿童六课合订版》后面的最后两篇文章。

    两篇都是霍海自己写的。

    一篇叫做《日记》。

    一篇叫做《论》

    《日记》分成了三个部分,《日常写作》、《日常记录》、《日常规划》。

    日常写作,就是纯粹的日记。

    “元狩二年十月三十一,晴。”

    日常记录,就是表格统计,今天做了哪些事情,每件事情的内容是什么,每个项目的具体数字是多少。

    日常规划,就是计划明天要干什么。

    很快,一百个学的最厉害的人,就根据这三种东西,研究出了比较靠谱比较标准的《日记》《统计》《教案》写法格式。

    因为大家都在做老师,所以相对于普通小孩学习这个总结是不一样的,所以先制定了标准化的三项。

    而《论》就比较特殊了。

    (本章完)

    

    http://www.cxzz958.com/dahanyouhuodie/4429760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xzz958.com。鬼吹灯手机版阅读网址:m.cxzz9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