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1章 造反是不可能的,变水灾为水利
以为如何?
皇帝的分析之后的问话让皇极殿内的群臣久久不能平静。
他们之所以想劝谏皇帝不要操之过急,就是怕皇帝大好喜功,重走隋炀帝的老路。
可皇帝给出的六条分析,无论是哪一条都能够让这个疯狂的计划都要提升数成成功的几率。
隋炀帝修完运河后为什么会各地起义,兵败被杀、隋朝灭亡的下场?
这里面除了世家谋划和权利的争夺外,更多的是过度压迫底层百姓,这条利国利民的大运河对当时的百姓来说是一场灾难。
一是强制天下十五岁以上的丁男都要服役,共征发了三百六十万人。
二是五家抽一人,或老,或少,或女子,担负供应民工的伙食炊事。
三是严刑酷法督促民工劳动的监工,因为太过暴力,一年内因劳累过度和疾病而死亡两百五十万人。
四是破坏了生产,正常的春耕、夏耘、秋获、冬藏都做不到,男子修河死了,家里无法耕种又饿死不少。
在这整个过程,别说给工钱了,吃不饱穿不暖,饿死、冻死、病死、累死……
最终在世家的推动下,大起义出现,颠覆了隋朝。
但皇帝刚刚的分析就不一样了,尤其是第三条给工钱和管饭,单凭这一条,就会让无数百姓们疯狂参与。
如果能避开春耕和秋收这两个时期,那百姓们完全没有拒绝的理由。
再搞点奖励措施,诸如超额完成任务奖励、入学名额、各大研究院名额、胥吏名额等等,那百姓会疯狂起来。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再苦、再累能比没银子还难过?
百姓最不缺的就是力气。
“陛下圣明,臣赞同!”
“陛下大才,臣赞同!”
“臣附议!”
“臣附议!”
……
有了袁可立的带头,群臣纷纷表态。
地利、人和已经全部占据了,至于天时,不重要,一年中总有合适的时候。
三者全占了,焉有不成功之理?
这种会被史书大写特写、造福万千子孙后代的大工程,再反对下去,搞不好就会被百姓们挖了他们十八代的祖坟。
挖运河这事儿是崇祯深思熟虑的结果。
以大明如今的技术的研究,火车什么时候能搞出来,很难说,但至少三十年内是不可能商用的。
其一是铁轨,铁轨用的是高锰钢,这在后世也都是很难的,没有合格的高锰钢,普通铁制的钢轨用不了几次就得换。
其次则是轨道的铺设需要极高的技术,首先是基础的处理,这玩意勘测,以现在的技术实在够呛。
还有所需的水泥,水泥的原材料倒是能找到,烧制环境也能达到。
但问题是最关键的研磨粉末技术,熟料、辅料矿渣、生石膏的粉末都要达到微米级,这玩意他是真的一窍不通。
想做出大批量的水泥出来,想都不要想。
没有足够多的水泥,铁轨的基础铺设想都不要想。
更不用说固定铁轨、焊接接缝等多项精度高的技术了。
反正他是没指望自己活着的时候能看到火车这玩意在大明境内行走了。
大量运输货物的火车指望不上了,那就退而求其次,将水运搞起来了。
中南半岛已经划入大明的布政司,那么大明就控制了世界十大长河中的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长河了。
这是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比拟的。
更何况还有黑龙江、珠江、雅鲁藏布江等等河流,如此丰富的水资源都不利用,那真是蠢了。
有蒸汽机在,能将河流的资源用到最大化。
一念至此,崇祯看向群臣:“挖运河这事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统一规划和勘测,三条运河的开挖,朕排了先后序,分别是江淮运河、平陆运河、湘桂运河,
江淮运河的开挖难度是最小的,也是价值最大的一条,抛开让百姓富起来的目的外,还有四大战略意义。
第一,长江和淮河能牵手,结束了安徽江淮之间水运必须绕道京杭大运河的历史。
朕算过,从淮河到长江中下游地区,走江淮运河能节省八百里左右,颍州(阜阳)到庐州(合肥)节省一千三百里、颍州至芜湖节省八百里。
这不光是缩短了路程,更是节省了时间、节省了蒸汽机商船燃烧的煤炭,降低了运输成本,提高了蒸汽机商船的利用效率。
第二,引长江水入淮河,提升淮河水量,增加淮河的运输能力和灌溉能力;
第三,防洪的作用,朕让人统计过,自西汉初到现在,长江流域特大洪水两百余次,平均十年左右一次,淮河从大明一朝的史料记载差不多是两年一次。
虽然淮河水患频率高,但下游有高邮湖和邵伯湖,淮河入江水道、淮河入海水道、分淮入沂三条水道分流,
同时,朕考虑在开挖江淮运河的同时,在洪泽湖边的高良涧那里也开挖一条小型运河,流经洪泽,清江浦、淮安,阜宁、射阳,滨海等六县,东至扁担港口入海。
这一条运河承担淮河防洪、排涝的作用的同时,也承担灌溉、航运的作用,朕称之为苏北灌溉运河。
如此算下来,淮河就有四条防洪水道了,如果江淮运河开通,长江洪水就会进入淮河泄洪,淮河的水则可以通过四条水道分流。
彻底结束数百年来黄河、淮河并患苏北的局面,从根本上实现了变‘水灾’为‘水利’。”
“第四……”
说到这里,崇祯沉顿了下来。
而听到这里工部尚书范景文眉头皱了皱,瞳孔紧缩,似乎听见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
待他抬头看向四周时,发现袁可立、工部左侍郎黄道周等几位大臣也是如此,尤其是袁可立朝着自己摇了摇头,示意自己暂时先不要开口。
几息之后,皇帝重新抬起头,眼中绽放着神采:“这一条是最为重要的一条,若是成……不,一定会成功,没有任何失败的可能。”
强大、自信又有些颠三倒四的话语,让皇极殿内群臣满是好奇。
前三条的任何一条,都值得大明朝廷倾尽全力来动工了,没想到皇帝说还有一项最为重要的。
http://www.cxzz958.com/damingbaojunwoweidamingxuyunsanbainian/4531261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xzz958.com。鬼吹灯手机版阅读网址:m.cxzz958.com
皇帝的分析之后的问话让皇极殿内的群臣久久不能平静。
他们之所以想劝谏皇帝不要操之过急,就是怕皇帝大好喜功,重走隋炀帝的老路。
可皇帝给出的六条分析,无论是哪一条都能够让这个疯狂的计划都要提升数成成功的几率。
隋炀帝修完运河后为什么会各地起义,兵败被杀、隋朝灭亡的下场?
这里面除了世家谋划和权利的争夺外,更多的是过度压迫底层百姓,这条利国利民的大运河对当时的百姓来说是一场灾难。
一是强制天下十五岁以上的丁男都要服役,共征发了三百六十万人。
二是五家抽一人,或老,或少,或女子,担负供应民工的伙食炊事。
三是严刑酷法督促民工劳动的监工,因为太过暴力,一年内因劳累过度和疾病而死亡两百五十万人。
四是破坏了生产,正常的春耕、夏耘、秋获、冬藏都做不到,男子修河死了,家里无法耕种又饿死不少。
在这整个过程,别说给工钱了,吃不饱穿不暖,饿死、冻死、病死、累死……
最终在世家的推动下,大起义出现,颠覆了隋朝。
但皇帝刚刚的分析就不一样了,尤其是第三条给工钱和管饭,单凭这一条,就会让无数百姓们疯狂参与。
如果能避开春耕和秋收这两个时期,那百姓们完全没有拒绝的理由。
再搞点奖励措施,诸如超额完成任务奖励、入学名额、各大研究院名额、胥吏名额等等,那百姓会疯狂起来。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再苦、再累能比没银子还难过?
百姓最不缺的就是力气。
“陛下圣明,臣赞同!”
“陛下大才,臣赞同!”
“臣附议!”
“臣附议!”
……
有了袁可立的带头,群臣纷纷表态。
地利、人和已经全部占据了,至于天时,不重要,一年中总有合适的时候。
三者全占了,焉有不成功之理?
这种会被史书大写特写、造福万千子孙后代的大工程,再反对下去,搞不好就会被百姓们挖了他们十八代的祖坟。
挖运河这事儿是崇祯深思熟虑的结果。
以大明如今的技术的研究,火车什么时候能搞出来,很难说,但至少三十年内是不可能商用的。
其一是铁轨,铁轨用的是高锰钢,这在后世也都是很难的,没有合格的高锰钢,普通铁制的钢轨用不了几次就得换。
其次则是轨道的铺设需要极高的技术,首先是基础的处理,这玩意勘测,以现在的技术实在够呛。
还有所需的水泥,水泥的原材料倒是能找到,烧制环境也能达到。
但问题是最关键的研磨粉末技术,熟料、辅料矿渣、生石膏的粉末都要达到微米级,这玩意他是真的一窍不通。
想做出大批量的水泥出来,想都不要想。
没有足够多的水泥,铁轨的基础铺设想都不要想。
更不用说固定铁轨、焊接接缝等多项精度高的技术了。
反正他是没指望自己活着的时候能看到火车这玩意在大明境内行走了。
大量运输货物的火车指望不上了,那就退而求其次,将水运搞起来了。
中南半岛已经划入大明的布政司,那么大明就控制了世界十大长河中的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长河了。
这是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比拟的。
更何况还有黑龙江、珠江、雅鲁藏布江等等河流,如此丰富的水资源都不利用,那真是蠢了。
有蒸汽机在,能将河流的资源用到最大化。
一念至此,崇祯看向群臣:“挖运河这事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统一规划和勘测,三条运河的开挖,朕排了先后序,分别是江淮运河、平陆运河、湘桂运河,
江淮运河的开挖难度是最小的,也是价值最大的一条,抛开让百姓富起来的目的外,还有四大战略意义。
第一,长江和淮河能牵手,结束了安徽江淮之间水运必须绕道京杭大运河的历史。
朕算过,从淮河到长江中下游地区,走江淮运河能节省八百里左右,颍州(阜阳)到庐州(合肥)节省一千三百里、颍州至芜湖节省八百里。
这不光是缩短了路程,更是节省了时间、节省了蒸汽机商船燃烧的煤炭,降低了运输成本,提高了蒸汽机商船的利用效率。
第二,引长江水入淮河,提升淮河水量,增加淮河的运输能力和灌溉能力;
第三,防洪的作用,朕让人统计过,自西汉初到现在,长江流域特大洪水两百余次,平均十年左右一次,淮河从大明一朝的史料记载差不多是两年一次。
虽然淮河水患频率高,但下游有高邮湖和邵伯湖,淮河入江水道、淮河入海水道、分淮入沂三条水道分流,
同时,朕考虑在开挖江淮运河的同时,在洪泽湖边的高良涧那里也开挖一条小型运河,流经洪泽,清江浦、淮安,阜宁、射阳,滨海等六县,东至扁担港口入海。
这一条运河承担淮河防洪、排涝的作用的同时,也承担灌溉、航运的作用,朕称之为苏北灌溉运河。
如此算下来,淮河就有四条防洪水道了,如果江淮运河开通,长江洪水就会进入淮河泄洪,淮河的水则可以通过四条水道分流。
彻底结束数百年来黄河、淮河并患苏北的局面,从根本上实现了变‘水灾’为‘水利’。”
“第四……”
说到这里,崇祯沉顿了下来。
而听到这里工部尚书范景文眉头皱了皱,瞳孔紧缩,似乎听见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
待他抬头看向四周时,发现袁可立、工部左侍郎黄道周等几位大臣也是如此,尤其是袁可立朝着自己摇了摇头,示意自己暂时先不要开口。
几息之后,皇帝重新抬起头,眼中绽放着神采:“这一条是最为重要的一条,若是成……不,一定会成功,没有任何失败的可能。”
强大、自信又有些颠三倒四的话语,让皇极殿内群臣满是好奇。
前三条的任何一条,都值得大明朝廷倾尽全力来动工了,没想到皇帝说还有一项最为重要的。
http://www.cxzz958.com/damingbaojunwoweidamingxuyunsanbainian/4531261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xzz958.com。鬼吹灯手机版阅读网址:m.cxzz9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