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二章 弄璋之喜,小皇子(二更)
凤阳府,涡阳。
一根绳子抛了起来,顺着树枝穿过,垂落而下。尤柴将绳子打了个结,抬头看了看如火的骄阳,喊了声:“苍天啊!”
声音很弱。
垫脚的石头被踢开了,枯萎的树摇晃起来,影子在阳光下显得如此的阴凉。
解缙停在了树下,看着一动不动的尸体,在树下,还有两个草席,尸体已是发臭。
涡阳知县吕信被抓到了树下,解缙没有请示司法机关,也没有上奏朝廷,只下了一个平静的命令:“都埋了吧。”
站在解缙身旁的安全局千户郭纲没说话,只让人挖了个坑,将尸体埋了进去,连同活着的吕信,然后牵了两匹马,来回踩踏着。
地平了,事情却没有结束。
朝廷下令开放赈济仓粮,涡阳知县开了,然后插上了标签,明码标价:
一斤米,一两银子。
百姓之家,拼了全部财产,能拿出五两银子就算是不错了。
五斤米,够一家五口吃几天?
解缙无法相信,在朝廷三令五申,安全局日行于野,监察御史日夜奔波的凤阳,还会出现这种令人毛骨悚然的贪污!
凤阳那么多人没死,怀远那么多人没死,临安那么多人没死,反而是一个小小的地方,竟然出了人命,而且不是一条两条,而是三百多条!
全都是饿死的!
吕信拿着朱允炆不允许百姓流散于野的文书,将百姓困在了涡阳城中,并勾结当地富户,组成了“救灾队”,只准进不准出,若不是安全局的人从城墙上溜绳索出城,涡阳的事怕还会继续掩盖下去!
解缙来到了这里,看着城中饿死的百姓,痛心疾首,更让人烈日下发寒的是,一些破烂的院子里,有四五个头骨。
有头骨不算什么事,有事的是头骨很小。
院子里还有人,解缙没说什么,只让军士记下了他们,然后开仓放粮,安抚百姓,之后在城门外,砍掉了二十六家富户的人头,连同妻儿老少,一个不剩。
富户有粮,还很多,涡阳两个月都不需要朝廷运粮了,只三天时间,涡阳城就被整顿得极有秩序,只不过有些昨天还领饭的时候,今天却没有来。
郭纲告诉解缙处理好了,解缙点头,吃人的人是留不得的,哪怕是再迫于无奈,再要饿了,也要不得,所以,活下来也得死。
解缙提拔文书孙元亮为涡阳知县,安排妥当之后,带人继续巡视,谁知道在一封封文书背后,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场景,灾情如何,灾民如何,不亲眼去看一看是不行的。
郭纲写了一份文书,上报安全局总部,希望能增派人手。
安全局在凤阳府的人手满打满算不到五百,大部分人手还需要盯着主要州县,一些人还得去查账,配合运输,递送信息,对于一些小县城难免力量薄弱,有看不过来的时候。
朝廷御史也只有两条腿,跑来跑去,总也需要时间,半个月又能走几个地方?
必须加派人手!
夕阳,如血。
宫墙被染红,静谧的光洒在脸上,一声嘹亮的啼哭穿越隔帘。
“恭喜皇上,贺喜皇上,弄璋之喜!”
稳婆抱着孩子,连忙贺喜。
《诗·小雅·斯干》中有云:
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
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
弄璋之喜,是为所生男子。
弄瓦之喜,是为所生女子。
吕太后开心不已,是个男孩,没错,能看到小东西,好啊,朱允炆只有一个文奎总是不合适的,皇室怎也该有七八十几个孩子才是。
马恩慧也笑得很是开心,男孩也无所谓,反正过几个月朱文奎就要被立为太子,出阁读书了。
贤妃、淑妃羡慕不已,可惜自己肚子不争气,龙涎香没少点,就是没怀上。
伊真儿有些心酸,别说羡慕了,自己连羡慕的资格都没有,也不知道朱允炆是不是木头,以自己的容貌、气质,足以迷乱多少人,可他却还没在晚上找过自己一次,虽然也时不时去永和宫,却只是白日或傍晚,而且每次来,都不是一个人……
朱允炆看着眼前肉嘟嘟的孩子,挤着眼,哇哇哭着,伸出手轻轻触碰了下他的脸,轻声问:“宁妃如何?”
女医梅惠掀帘走了出来,恭贺一番,道:“宁妃身体很是虚弱,这次生产伤了气血,需要静养两三年方好。”
朱允炆抱过孩子,问:“朕可以进去了吧?”
女医梅惠让开,朱允炆抱着孩子走入殿中,看着躺在床上,脸色苍白,汗水湿透长发的宁妃,轻轻将孩子放在一侧,伸手擦去宁妃脸上的泪,轻声道:“你辛苦了。”
宁妃勉强笑了笑,闭上眼昏昏睡去。
韩夏雨走了过来,尚未接近襁褓,就被侍女青青给拉到了一旁,就连朱文奎,也只能老老实实站在一旁。
吕太后、马皇后都在,可不敢出半点事。
朱允炆伸手拨开宁妃脸上的一缕秀发,起身道:“宁妃诞下皇子,朕心甚慰,只是当下国事繁重,北旱南涝,百姓受灾严重,朕不能常伴左右,愿皇后代朕好好照料宁妃与皇子。”
马恩慧行礼答应道:“臣妾定会照顾好宁妃与小皇子。”
朱允炆看了看昏睡的宁妃,让双喜将文书放在桌案上,走向桌案旁准备处理文书。
吕太后见状,劝道:“皇上,这里气息不畅,又是闷热的紧,不敢开窗,不若换个地方处理文书吧。”
朱允炆摇了摇头:“百姓能热得,宁妃能热得,朕也能。太后在这里待了半日,怕有是困乏,儿就不亲送了,皇后,代朕送送太后。”
吕太后叹了一口气,按理说宫里诞下小皇子,应是大庆,可眼下确实不是个好时候,身为皇上,先以天下为重,若大肆庆贺,酒肉朱门,消息传出去,怕有损朱允炆的仁爱之名。
朱允炆坐了下来,对一干稳婆与医婆道:“去领取赏赐吧。”
就在众婆准备下去时,朱允炆突然想起什么,问道:“你就是匡愚推荐的女医?”
马恩慧在一旁帮着研磨,道:“可不是,她名梅惠,医术可是不错。”
朱允炆笑道:“晋代鲍姑、西汉义妁、宋代张小娘子,可都是出了名的宫廷女名医,既皇后也认可你的医术,不妨就留在宫中吧。”
梅惠行礼:“皇上、皇后如此,妾身不敢推辞。”
“嗯,匡愚说你善学,宫中医典若你想看,就去看吧,朕期待你成为义妁一类的人物。”
朱允炆抬了抬手。
梅惠等人退下。
房间有些闷热,又不能开窗,朱允炆没处理几封奏折,已是汗如雨下。
小皇子诞生的消息不胫而走,满朝文武在沉闷之中迎来了一丝喜气,也正是在这一日,太湖一带的雨停了,转而晴天,一场大雨经南京、扬州北上,落入了凤阳府境内。无数百姓在雨中欢呼,一些孩子甚至张着嘴迎接着雨,在各地救灾的官员更是泪流满面,感谢苍天开眼。
山东,昌平。
慕容景儿带着文工团的人,一路搭台唱戏,原本是义演,纯是慰藉百姓,为了达到这个效果,慕容景儿还学习了山西民歌,山西杂剧。
然而随着凤阳灾情的越发严重,慕容景儿停下了北上的脚步,召集姐妹,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我们去凤阳灾区!”
文工团的柳娟、杨昌坚决反对。
杨昌看着忧虑的慕容景儿,劝道:“好姐姐,凤阳府灾区百姓已经受灾了,我们就不要再去添乱了。”
慕容景儿反问:“为何说是添乱?你也看到了朝廷文书,四方百姓聚于城中,四门八方开设粥棚,原本一座两千户的县城,眼下都已达近万户,如此多的百姓日夜煎熬,苦等灾难过去,此时不正是我们文工团应该出现的时候吗?”
柳娟见慕容景儿不听劝,便搬出了朱允炆:“皇上让我们出京,沿途慰藉百姓,以安抚移民思乡之苦,凤阳府可没有移民,若去了凤阳,岂不是没有办法完成皇上交代的使命?”
慕容景儿沉默下来。
没错,朱允炆让文工团出京,为的就是移民问题。
可当时情况与眼下情况不同,当时朝廷尚未解决耕牛问题,社学也没有办起来,凤阳等地也没有如此严重的灾情。
“皇上让我们出京,是为了慰藉百姓。可是,相对于山西移民而来的百姓,更需要我们的是凤阳府百姓。我们应该回头,去给他们带来一些宽慰。”
慕容景儿坚持道。
柳娟、杨昌对视了一眼,又看了看其他人,所有人都清楚慕容景儿的性情,她认准的事准会去做,该劝的也劝了,该搬出来的也搬出来了,不管用那就跟着她走吧。
杨昌从腰间取下香囊,从里面抽出了五张一贯的宝钞,递给慕容景儿。
慕容景儿不解地看着杨昌:“这是何意?”
杨昌将宝钞放在慕容景儿手中,然后挂好香囊,起身道:“姐姐既然想要去凤阳,那我们就不能空着手去吧,我随身就带了五两钱钞,买了粮食,找人押送,我们出发吧。”
“还有我的四两。”
“我三两。”
“我五两。”
“……”
慕容景儿看着文工团的姐妹,眼睛有些湿润,谁说商女不知关心国家,只会弹唱什么后-庭花,女子又如何,商女又如何,她们在用自己的心去爱护这个国家。
文工团一行六十人,凑了二百两钱钞,拿出一百五十两钱钞置办粮食五百石,不是因为东昌的粮食降价了,而是这里的百姓听闻之后,硬生生从自己的口粮中挤出了吃的,尤其是一些山西来的百姓,更是出人,用手推车一路跟着文工团南下。
最让慕容景儿触动的是,推车的老王高唱着民谣,喊道:“走到了昌平嘞,皇上又给种子又给牛嘞,办了社学免束脩,免束脩啊,皇上啊,待我如父母,父母嘞……”
7017k
http://www.cxzz958.com/damingwozhongshengchenglezhuyunwen/3248901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xzz958.com。鬼吹灯手机版阅读网址:m.cxzz958.com
一根绳子抛了起来,顺着树枝穿过,垂落而下。尤柴将绳子打了个结,抬头看了看如火的骄阳,喊了声:“苍天啊!”
声音很弱。
垫脚的石头被踢开了,枯萎的树摇晃起来,影子在阳光下显得如此的阴凉。
解缙停在了树下,看着一动不动的尸体,在树下,还有两个草席,尸体已是发臭。
涡阳知县吕信被抓到了树下,解缙没有请示司法机关,也没有上奏朝廷,只下了一个平静的命令:“都埋了吧。”
站在解缙身旁的安全局千户郭纲没说话,只让人挖了个坑,将尸体埋了进去,连同活着的吕信,然后牵了两匹马,来回踩踏着。
地平了,事情却没有结束。
朝廷下令开放赈济仓粮,涡阳知县开了,然后插上了标签,明码标价:
一斤米,一两银子。
百姓之家,拼了全部财产,能拿出五两银子就算是不错了。
五斤米,够一家五口吃几天?
解缙无法相信,在朝廷三令五申,安全局日行于野,监察御史日夜奔波的凤阳,还会出现这种令人毛骨悚然的贪污!
凤阳那么多人没死,怀远那么多人没死,临安那么多人没死,反而是一个小小的地方,竟然出了人命,而且不是一条两条,而是三百多条!
全都是饿死的!
吕信拿着朱允炆不允许百姓流散于野的文书,将百姓困在了涡阳城中,并勾结当地富户,组成了“救灾队”,只准进不准出,若不是安全局的人从城墙上溜绳索出城,涡阳的事怕还会继续掩盖下去!
解缙来到了这里,看着城中饿死的百姓,痛心疾首,更让人烈日下发寒的是,一些破烂的院子里,有四五个头骨。
有头骨不算什么事,有事的是头骨很小。
院子里还有人,解缙没说什么,只让军士记下了他们,然后开仓放粮,安抚百姓,之后在城门外,砍掉了二十六家富户的人头,连同妻儿老少,一个不剩。
富户有粮,还很多,涡阳两个月都不需要朝廷运粮了,只三天时间,涡阳城就被整顿得极有秩序,只不过有些昨天还领饭的时候,今天却没有来。
郭纲告诉解缙处理好了,解缙点头,吃人的人是留不得的,哪怕是再迫于无奈,再要饿了,也要不得,所以,活下来也得死。
解缙提拔文书孙元亮为涡阳知县,安排妥当之后,带人继续巡视,谁知道在一封封文书背后,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场景,灾情如何,灾民如何,不亲眼去看一看是不行的。
郭纲写了一份文书,上报安全局总部,希望能增派人手。
安全局在凤阳府的人手满打满算不到五百,大部分人手还需要盯着主要州县,一些人还得去查账,配合运输,递送信息,对于一些小县城难免力量薄弱,有看不过来的时候。
朝廷御史也只有两条腿,跑来跑去,总也需要时间,半个月又能走几个地方?
必须加派人手!
夕阳,如血。
宫墙被染红,静谧的光洒在脸上,一声嘹亮的啼哭穿越隔帘。
“恭喜皇上,贺喜皇上,弄璋之喜!”
稳婆抱着孩子,连忙贺喜。
《诗·小雅·斯干》中有云:
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
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
弄璋之喜,是为所生男子。
弄瓦之喜,是为所生女子。
吕太后开心不已,是个男孩,没错,能看到小东西,好啊,朱允炆只有一个文奎总是不合适的,皇室怎也该有七八十几个孩子才是。
马恩慧也笑得很是开心,男孩也无所谓,反正过几个月朱文奎就要被立为太子,出阁读书了。
贤妃、淑妃羡慕不已,可惜自己肚子不争气,龙涎香没少点,就是没怀上。
伊真儿有些心酸,别说羡慕了,自己连羡慕的资格都没有,也不知道朱允炆是不是木头,以自己的容貌、气质,足以迷乱多少人,可他却还没在晚上找过自己一次,虽然也时不时去永和宫,却只是白日或傍晚,而且每次来,都不是一个人……
朱允炆看着眼前肉嘟嘟的孩子,挤着眼,哇哇哭着,伸出手轻轻触碰了下他的脸,轻声问:“宁妃如何?”
女医梅惠掀帘走了出来,恭贺一番,道:“宁妃身体很是虚弱,这次生产伤了气血,需要静养两三年方好。”
朱允炆抱过孩子,问:“朕可以进去了吧?”
女医梅惠让开,朱允炆抱着孩子走入殿中,看着躺在床上,脸色苍白,汗水湿透长发的宁妃,轻轻将孩子放在一侧,伸手擦去宁妃脸上的泪,轻声道:“你辛苦了。”
宁妃勉强笑了笑,闭上眼昏昏睡去。
韩夏雨走了过来,尚未接近襁褓,就被侍女青青给拉到了一旁,就连朱文奎,也只能老老实实站在一旁。
吕太后、马皇后都在,可不敢出半点事。
朱允炆伸手拨开宁妃脸上的一缕秀发,起身道:“宁妃诞下皇子,朕心甚慰,只是当下国事繁重,北旱南涝,百姓受灾严重,朕不能常伴左右,愿皇后代朕好好照料宁妃与皇子。”
马恩慧行礼答应道:“臣妾定会照顾好宁妃与小皇子。”
朱允炆看了看昏睡的宁妃,让双喜将文书放在桌案上,走向桌案旁准备处理文书。
吕太后见状,劝道:“皇上,这里气息不畅,又是闷热的紧,不敢开窗,不若换个地方处理文书吧。”
朱允炆摇了摇头:“百姓能热得,宁妃能热得,朕也能。太后在这里待了半日,怕有是困乏,儿就不亲送了,皇后,代朕送送太后。”
吕太后叹了一口气,按理说宫里诞下小皇子,应是大庆,可眼下确实不是个好时候,身为皇上,先以天下为重,若大肆庆贺,酒肉朱门,消息传出去,怕有损朱允炆的仁爱之名。
朱允炆坐了下来,对一干稳婆与医婆道:“去领取赏赐吧。”
就在众婆准备下去时,朱允炆突然想起什么,问道:“你就是匡愚推荐的女医?”
马恩慧在一旁帮着研磨,道:“可不是,她名梅惠,医术可是不错。”
朱允炆笑道:“晋代鲍姑、西汉义妁、宋代张小娘子,可都是出了名的宫廷女名医,既皇后也认可你的医术,不妨就留在宫中吧。”
梅惠行礼:“皇上、皇后如此,妾身不敢推辞。”
“嗯,匡愚说你善学,宫中医典若你想看,就去看吧,朕期待你成为义妁一类的人物。”
朱允炆抬了抬手。
梅惠等人退下。
房间有些闷热,又不能开窗,朱允炆没处理几封奏折,已是汗如雨下。
小皇子诞生的消息不胫而走,满朝文武在沉闷之中迎来了一丝喜气,也正是在这一日,太湖一带的雨停了,转而晴天,一场大雨经南京、扬州北上,落入了凤阳府境内。无数百姓在雨中欢呼,一些孩子甚至张着嘴迎接着雨,在各地救灾的官员更是泪流满面,感谢苍天开眼。
山东,昌平。
慕容景儿带着文工团的人,一路搭台唱戏,原本是义演,纯是慰藉百姓,为了达到这个效果,慕容景儿还学习了山西民歌,山西杂剧。
然而随着凤阳灾情的越发严重,慕容景儿停下了北上的脚步,召集姐妹,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我们去凤阳灾区!”
文工团的柳娟、杨昌坚决反对。
杨昌看着忧虑的慕容景儿,劝道:“好姐姐,凤阳府灾区百姓已经受灾了,我们就不要再去添乱了。”
慕容景儿反问:“为何说是添乱?你也看到了朝廷文书,四方百姓聚于城中,四门八方开设粥棚,原本一座两千户的县城,眼下都已达近万户,如此多的百姓日夜煎熬,苦等灾难过去,此时不正是我们文工团应该出现的时候吗?”
柳娟见慕容景儿不听劝,便搬出了朱允炆:“皇上让我们出京,沿途慰藉百姓,以安抚移民思乡之苦,凤阳府可没有移民,若去了凤阳,岂不是没有办法完成皇上交代的使命?”
慕容景儿沉默下来。
没错,朱允炆让文工团出京,为的就是移民问题。
可当时情况与眼下情况不同,当时朝廷尚未解决耕牛问题,社学也没有办起来,凤阳等地也没有如此严重的灾情。
“皇上让我们出京,是为了慰藉百姓。可是,相对于山西移民而来的百姓,更需要我们的是凤阳府百姓。我们应该回头,去给他们带来一些宽慰。”
慕容景儿坚持道。
柳娟、杨昌对视了一眼,又看了看其他人,所有人都清楚慕容景儿的性情,她认准的事准会去做,该劝的也劝了,该搬出来的也搬出来了,不管用那就跟着她走吧。
杨昌从腰间取下香囊,从里面抽出了五张一贯的宝钞,递给慕容景儿。
慕容景儿不解地看着杨昌:“这是何意?”
杨昌将宝钞放在慕容景儿手中,然后挂好香囊,起身道:“姐姐既然想要去凤阳,那我们就不能空着手去吧,我随身就带了五两钱钞,买了粮食,找人押送,我们出发吧。”
“还有我的四两。”
“我三两。”
“我五两。”
“……”
慕容景儿看着文工团的姐妹,眼睛有些湿润,谁说商女不知关心国家,只会弹唱什么后-庭花,女子又如何,商女又如何,她们在用自己的心去爱护这个国家。
文工团一行六十人,凑了二百两钱钞,拿出一百五十两钱钞置办粮食五百石,不是因为东昌的粮食降价了,而是这里的百姓听闻之后,硬生生从自己的口粮中挤出了吃的,尤其是一些山西来的百姓,更是出人,用手推车一路跟着文工团南下。
最让慕容景儿触动的是,推车的老王高唱着民谣,喊道:“走到了昌平嘞,皇上又给种子又给牛嘞,办了社学免束脩,免束脩啊,皇上啊,待我如父母,父母嘞……”
7017k
http://www.cxzz958.com/damingwozhongshengchenglezhuyunwen/3248901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xzz958.com。鬼吹灯手机版阅读网址:m.cxzz9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