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一章 国子监,隐秘学问(一更)
国子监。
司业胡濙手持书卷,进入医学院,见王宾正在批阅课业,也不打扰,自顾自找了一本医书便翻看起来。
王宾放下毛笔,揉了揉酸涩的眼睛,对胡濙笑了笑:「胡司业对医学之事颇为上心啊,听闻前些年里,还曾与戴院使对论过《内》《难》诸经,不知真否?」
胡濙连连摆手:「怎敢与戴圣医相提并论。」
王宾起身,走向胡濙:「前些日子,司业曾与盛寅提起,欲整理简便病证、方剂药物,编纂成册,这事可有眉目了?」
胡濙连连点头,将手中的书稿递了过去:「察访山西时,我曾看到过庸医病证判错,药剂大错,原是可是救回来的百姓却无辜而死,心头悲愤。回京师之后,曾多方搜寻,并得医学院相助,这才有了《卫生易简方》初稿。」
王宾接过,仔细翻看,时不时地点下头,赞道:「诸风、诸寒、诸暑、诸湿,都涵在其中,药剂药方又多是简单有效,容易之物,好,很好。我看可以放在医学院勘校,然后发行于外。」
「如此,便多谢了。」
胡濙感激不已。
王宾拉着胡濙坐了下来,刚想说「医者父母心」之类的话,盛寅便走了进来,一脸不高兴地喊道:「胡闹,简直胡闹!胡司业在这里,来得正好。」
胡濙含笑看着盛寅,这是王宾的弟子,有「妙手成器」的称号,在医学院与太医院很有地位,往日里沉稳大气,不知是谁能惹到他,便张嘴问:「何事惹妙手成器动怒?」
盛寅走到桌案旁,倒了一杯茶,一饮而尽,愤然说:「胡司业,匠学院是不是太放肆了?往日里大家自由来去,想听课就听课,想旁观就旁观,监生来去自由,先生往来无阻,可如今匠学院竟然打破规矩,搞什么闭门造车,还说机密之事,不让外人进入,何时我医学院也称了外人?」
胡濙听是匠学院的事,哈哈大笑起来,拉着盛寅坐了:「你若说是其他学院得罪了你,我现在就可以与你上门去理论,可匠学院,这个不行啊……」
「不行?为何不行?匠学院不归国子监管了?」
盛寅发了脾气。
王宾看向胡濙,也有些纳闷:「前几日我去匠学院,准备定制一些医用刀具,可公输那个老头子,竟然连大门都不让我进入。匠学院基本的待客之道都不顾了,你这司业该管一管了。」
胡濙摇晃着脑袋,一脸无奈之色:「现在的匠学院在进行一些秘密研究,莫要说你们,就是我要进去,也得去找公输巧要个许可,没许可,门也进不去。」
「秘密研究?什么研究?」
盛寅问。
胡濙无语,都说了是秘密,你还问,咋就没半点保密意识。
「具体什么内容,我也不清楚,即便知晓也不能说,但我可以告诉你们,这是一项极为重要的研究,皇上亲自交代,集匠学院、兵仗局、科技局、二炮局顶级匠人,包括一些民间巧匠,共同参与其中,这事被列为机密,你们也应该注意到了,匠学院都出现了岗哨,不瞒你们,那是安全局的人。」
胡濙严肃地说。
王宾与盛寅对视了一眼,如此顶尖的力量齐聚匠学院,恐怕不是寻常之事,或许这一项研究极为重要。
胡濙起身:「这些事也不要外传,你们只要知道,公输巧不是不懂礼仪,而是有使命在身。后面有什么需要,可以写成文书递给匠学院。」
王宾猜不透匠学院在进行什么,但也清楚,每个学院中都有着自己最隐秘的学问,比如医学院,现在已经组织了一批人在秘密研究解剖学了,当然,解剖的对象是动物与死了的刑犯。
虽然这个过程不太好受,王
宾曾一度反对如此不人道的研究,但盛寅却十分支持,加上解剖学确确实实带来了诸多医学成果,如器官病变问题,功能问题,甚至还练习出了成熟的缝合技术,当朱允炆看到缝合用的是麻线的时候,郁闷的要吐血,提出使用羊肠线,这才解决了拆线时的麻烦。
王宾总认为这些研究有伤天和,不符人性,但盛寅的一次解剖改变了王宾的看法。
那是刑部要处决一名杀人犯,已被勾决,医学院提议别砍脑袋,给绞死就可以了。
刑部绞死犯人之后,转送医学院,解剖开始之后,盛寅想起朱允炆的心肺复苏,打开死人的胸膛,看了看心脏,用包裹着鱼鳔手套的手不断按压心脏,惊恐至极的一幕出现了,心脏竟然跳动起来,死了的人竟然活了过来……
当时参与解剖的八个人,直接跑了四个,还晕了一个,盛寅也被吓得直哆嗦,犯人死而复活,还没来得及庆幸,就看到了自己被开膛了,硬生生给吓死了。
盛寅找到了一条救命之道,虽然还不清楚什么情况适合用这种方法,但这件事证明了一点,人咽了气,不一定真死了,说不定还能抢救抢救……
王宾见此,虽然有诸多抵触,还是支持了盛寅的研究。
医学院的绝密是不可以告诉其他学院的,现在匠学院的情况,怕也差不多吧,既然二炮局都参与进去了,很可能和火器相关……
王宾的猜测是错的,匠学院并非在研究火器,而是在研究一种钢铁怪物。
匠学院。
院长公输巧、监生周昌、张举、王黔,二炮局陶增光、胡元澄,兵仗局赵源、郑贵,科技局武原等人严肃而认真地查看着眼前的钢铁之物。
自建文五年九月,朱允炆命匠学院秘密启动「蒸汽机」项目以来,这些顶级的匠人便聚在了一起,日夜研究蒸汽机的原理,结构与用处。
半年时间里,无论外面是寒冬大雪,还是春暖花开,无论是大军出征,还是阳江军情,都没有影响匠学院的研究。
朱允炆不止一次来匠学院,讲述相应的理论与基本的架构。
蒸汽机项目的研究带动了工业萌芽,初级的工业器具开始出现,并形成了规范制作的标准。胡元澄改进的钢材,为蒸汽机制作打下了坚实的材料基础,金属管道、金属垫圈、金属阀门,大明匠人纯手工一点点制造了出来。
至于其他的锅炉、汽缸、水箱、放水管、进水阀、进气阀、控制阀、水箱等等,这些对于大明匠人来说,并没有真正的技术难度。
可饶是如此,这第一台蒸汽机的研制,从理论摸索,到工具制造,器具制造,再到组装定型,依旧用长达六个月的时间。
现在,这一个近丈高的蒸汽机终于组装完成。
公输巧、陶增光、赵源、武原四人,代表四方签下了检验文书,将文书交给门口的安全局护卫,安全局第一时间便将文书送向宫中。
朱允炆正在与解缙、郁新、夏元吉商议财政、民生问题。
夏元吉坦言:「就目前来看,户部支撑西北作战七个月没有问题,可若超出七个月,尤其是入冬以后,向西北的运粮将会困难重重,一旦大雪封路,将很难维持稳定的补给。」
朱允炆看着河西走廊方向,道:「汉朝时期,河西走廊可是沃土千里,农业兴盛,为汉朝控制西域,屡屡出征提供了足够的军需。可到我朝,河西走廊却已是荒废,农业缩减严重,多是草木,实在是令人惋惜。」
解缙、郁新苦笑。
中原失去河西走廊太久了,可以说自唐代安史之乱后,除了张议潮短暂收回河西走廊之后,几百年的时间里,中原王朝都失去了河西走廊。
宋?
它的繁华与文风,吹到了河西,却没有将河西收回。
元朝时期,那些游牧民族都想要将农田拿去放牧,怎么可能会让河西走廊扩大农业生产,直接当马场用了。
直到明代,直到朱元璋派遣大军,将河西走廊再一次收回。
只不过朱元璋在西北战略上,更多倾向于防守,加上江南与中原地带都没有恢复生产,更没有余力去开垦河西走廊。
现在到了朱允炆时期,河西走廊没有办法成为一座「粮仓」来供应大军,这也就意味着需要大量的农夫、骆驼、马匹、驴、推车,沿着河西走廊古道的路线,前往肃州、嘉峪关乃至敦煌等地。
夏元吉知道朱允炆承受的压力,为了让朱允炆放松一些,道:「皇上,就目前来看,专支西北战事的钱粮没有问题,而且各地布政使司与御史巡察回报,各地夏粮长势良好,今年丰收应没问题,尤其是北直隶与河南等地,粮食产量很可能超过往年,朝廷可以腾出更多力量去支援西北。」
朱允炆听后,放松许多。
老天很给面子,今年没有闹出什么灾荒水旱。
粮食就是一切经济的压舱石,只要有粮食,大明就不会出现大的问题。
郁新道:「凤阳府今年有些微旱,原是要减产一些。可朝廷大规模兴修水井渠河,凤阳府百姓借此保住了不少庄稼,说不得今年能丰收一次。」
朱允炆微微点头,欣慰不已:「凤阳府的百姓不能再逢冬外出乞讨了,他们有自己的家。虽说耗费了诸多钱粮,但有此成效,便也值得了。」
解缙也上报了一个不错的消息:「自市舶司革税制与浮动税率之后,商业并没有萧条,反而多了诸多生意人,海外贸易更是盛行,尤其是琉球三国、暹罗等,商船往来频繁,据说有些商船想要沿着郑和船队的海道,去向古里、柯枝等地。」
夏元吉见朱允炆看了过来,道:「臣问过一些商人,他们说,在浮动税率之前,他们做生意可是提心吊胆,生怕将生意做大了招来祸害,现朝廷给出了规制,条目清晰,他们反而安心不少。」
朱允炆笑了。
若按照最初的市舶司运作之法,按照朱元璋设定的商税解禁大海与松绑商业,不出十年,大明必会出现富可敌国的商人,而这,国不允许。
最快更新请浏览器输入-M..COM-到进行查看
http://www.cxzz958.com/damingwozhongshengchenglezhuyunwen/3367902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xzz958.com。鬼吹灯手机版阅读网址:m.cxzz958.com
司业胡濙手持书卷,进入医学院,见王宾正在批阅课业,也不打扰,自顾自找了一本医书便翻看起来。
王宾放下毛笔,揉了揉酸涩的眼睛,对胡濙笑了笑:「胡司业对医学之事颇为上心啊,听闻前些年里,还曾与戴院使对论过《内》《难》诸经,不知真否?」
胡濙连连摆手:「怎敢与戴圣医相提并论。」
王宾起身,走向胡濙:「前些日子,司业曾与盛寅提起,欲整理简便病证、方剂药物,编纂成册,这事可有眉目了?」
胡濙连连点头,将手中的书稿递了过去:「察访山西时,我曾看到过庸医病证判错,药剂大错,原是可是救回来的百姓却无辜而死,心头悲愤。回京师之后,曾多方搜寻,并得医学院相助,这才有了《卫生易简方》初稿。」
王宾接过,仔细翻看,时不时地点下头,赞道:「诸风、诸寒、诸暑、诸湿,都涵在其中,药剂药方又多是简单有效,容易之物,好,很好。我看可以放在医学院勘校,然后发行于外。」
「如此,便多谢了。」
胡濙感激不已。
王宾拉着胡濙坐了下来,刚想说「医者父母心」之类的话,盛寅便走了进来,一脸不高兴地喊道:「胡闹,简直胡闹!胡司业在这里,来得正好。」
胡濙含笑看着盛寅,这是王宾的弟子,有「妙手成器」的称号,在医学院与太医院很有地位,往日里沉稳大气,不知是谁能惹到他,便张嘴问:「何事惹妙手成器动怒?」
盛寅走到桌案旁,倒了一杯茶,一饮而尽,愤然说:「胡司业,匠学院是不是太放肆了?往日里大家自由来去,想听课就听课,想旁观就旁观,监生来去自由,先生往来无阻,可如今匠学院竟然打破规矩,搞什么闭门造车,还说机密之事,不让外人进入,何时我医学院也称了外人?」
胡濙听是匠学院的事,哈哈大笑起来,拉着盛寅坐了:「你若说是其他学院得罪了你,我现在就可以与你上门去理论,可匠学院,这个不行啊……」
「不行?为何不行?匠学院不归国子监管了?」
盛寅发了脾气。
王宾看向胡濙,也有些纳闷:「前几日我去匠学院,准备定制一些医用刀具,可公输那个老头子,竟然连大门都不让我进入。匠学院基本的待客之道都不顾了,你这司业该管一管了。」
胡濙摇晃着脑袋,一脸无奈之色:「现在的匠学院在进行一些秘密研究,莫要说你们,就是我要进去,也得去找公输巧要个许可,没许可,门也进不去。」
「秘密研究?什么研究?」
盛寅问。
胡濙无语,都说了是秘密,你还问,咋就没半点保密意识。
「具体什么内容,我也不清楚,即便知晓也不能说,但我可以告诉你们,这是一项极为重要的研究,皇上亲自交代,集匠学院、兵仗局、科技局、二炮局顶级匠人,包括一些民间巧匠,共同参与其中,这事被列为机密,你们也应该注意到了,匠学院都出现了岗哨,不瞒你们,那是安全局的人。」
胡濙严肃地说。
王宾与盛寅对视了一眼,如此顶尖的力量齐聚匠学院,恐怕不是寻常之事,或许这一项研究极为重要。
胡濙起身:「这些事也不要外传,你们只要知道,公输巧不是不懂礼仪,而是有使命在身。后面有什么需要,可以写成文书递给匠学院。」
王宾猜不透匠学院在进行什么,但也清楚,每个学院中都有着自己最隐秘的学问,比如医学院,现在已经组织了一批人在秘密研究解剖学了,当然,解剖的对象是动物与死了的刑犯。
虽然这个过程不太好受,王
宾曾一度反对如此不人道的研究,但盛寅却十分支持,加上解剖学确确实实带来了诸多医学成果,如器官病变问题,功能问题,甚至还练习出了成熟的缝合技术,当朱允炆看到缝合用的是麻线的时候,郁闷的要吐血,提出使用羊肠线,这才解决了拆线时的麻烦。
王宾总认为这些研究有伤天和,不符人性,但盛寅的一次解剖改变了王宾的看法。
那是刑部要处决一名杀人犯,已被勾决,医学院提议别砍脑袋,给绞死就可以了。
刑部绞死犯人之后,转送医学院,解剖开始之后,盛寅想起朱允炆的心肺复苏,打开死人的胸膛,看了看心脏,用包裹着鱼鳔手套的手不断按压心脏,惊恐至极的一幕出现了,心脏竟然跳动起来,死了的人竟然活了过来……
当时参与解剖的八个人,直接跑了四个,还晕了一个,盛寅也被吓得直哆嗦,犯人死而复活,还没来得及庆幸,就看到了自己被开膛了,硬生生给吓死了。
盛寅找到了一条救命之道,虽然还不清楚什么情况适合用这种方法,但这件事证明了一点,人咽了气,不一定真死了,说不定还能抢救抢救……
王宾见此,虽然有诸多抵触,还是支持了盛寅的研究。
医学院的绝密是不可以告诉其他学院的,现在匠学院的情况,怕也差不多吧,既然二炮局都参与进去了,很可能和火器相关……
王宾的猜测是错的,匠学院并非在研究火器,而是在研究一种钢铁怪物。
匠学院。
院长公输巧、监生周昌、张举、王黔,二炮局陶增光、胡元澄,兵仗局赵源、郑贵,科技局武原等人严肃而认真地查看着眼前的钢铁之物。
自建文五年九月,朱允炆命匠学院秘密启动「蒸汽机」项目以来,这些顶级的匠人便聚在了一起,日夜研究蒸汽机的原理,结构与用处。
半年时间里,无论外面是寒冬大雪,还是春暖花开,无论是大军出征,还是阳江军情,都没有影响匠学院的研究。
朱允炆不止一次来匠学院,讲述相应的理论与基本的架构。
蒸汽机项目的研究带动了工业萌芽,初级的工业器具开始出现,并形成了规范制作的标准。胡元澄改进的钢材,为蒸汽机制作打下了坚实的材料基础,金属管道、金属垫圈、金属阀门,大明匠人纯手工一点点制造了出来。
至于其他的锅炉、汽缸、水箱、放水管、进水阀、进气阀、控制阀、水箱等等,这些对于大明匠人来说,并没有真正的技术难度。
可饶是如此,这第一台蒸汽机的研制,从理论摸索,到工具制造,器具制造,再到组装定型,依旧用长达六个月的时间。
现在,这一个近丈高的蒸汽机终于组装完成。
公输巧、陶增光、赵源、武原四人,代表四方签下了检验文书,将文书交给门口的安全局护卫,安全局第一时间便将文书送向宫中。
朱允炆正在与解缙、郁新、夏元吉商议财政、民生问题。
夏元吉坦言:「就目前来看,户部支撑西北作战七个月没有问题,可若超出七个月,尤其是入冬以后,向西北的运粮将会困难重重,一旦大雪封路,将很难维持稳定的补给。」
朱允炆看着河西走廊方向,道:「汉朝时期,河西走廊可是沃土千里,农业兴盛,为汉朝控制西域,屡屡出征提供了足够的军需。可到我朝,河西走廊却已是荒废,农业缩减严重,多是草木,实在是令人惋惜。」
解缙、郁新苦笑。
中原失去河西走廊太久了,可以说自唐代安史之乱后,除了张议潮短暂收回河西走廊之后,几百年的时间里,中原王朝都失去了河西走廊。
宋?
它的繁华与文风,吹到了河西,却没有将河西收回。
元朝时期,那些游牧民族都想要将农田拿去放牧,怎么可能会让河西走廊扩大农业生产,直接当马场用了。
直到明代,直到朱元璋派遣大军,将河西走廊再一次收回。
只不过朱元璋在西北战略上,更多倾向于防守,加上江南与中原地带都没有恢复生产,更没有余力去开垦河西走廊。
现在到了朱允炆时期,河西走廊没有办法成为一座「粮仓」来供应大军,这也就意味着需要大量的农夫、骆驼、马匹、驴、推车,沿着河西走廊古道的路线,前往肃州、嘉峪关乃至敦煌等地。
夏元吉知道朱允炆承受的压力,为了让朱允炆放松一些,道:「皇上,就目前来看,专支西北战事的钱粮没有问题,而且各地布政使司与御史巡察回报,各地夏粮长势良好,今年丰收应没问题,尤其是北直隶与河南等地,粮食产量很可能超过往年,朝廷可以腾出更多力量去支援西北。」
朱允炆听后,放松许多。
老天很给面子,今年没有闹出什么灾荒水旱。
粮食就是一切经济的压舱石,只要有粮食,大明就不会出现大的问题。
郁新道:「凤阳府今年有些微旱,原是要减产一些。可朝廷大规模兴修水井渠河,凤阳府百姓借此保住了不少庄稼,说不得今年能丰收一次。」
朱允炆微微点头,欣慰不已:「凤阳府的百姓不能再逢冬外出乞讨了,他们有自己的家。虽说耗费了诸多钱粮,但有此成效,便也值得了。」
解缙也上报了一个不错的消息:「自市舶司革税制与浮动税率之后,商业并没有萧条,反而多了诸多生意人,海外贸易更是盛行,尤其是琉球三国、暹罗等,商船往来频繁,据说有些商船想要沿着郑和船队的海道,去向古里、柯枝等地。」
夏元吉见朱允炆看了过来,道:「臣问过一些商人,他们说,在浮动税率之前,他们做生意可是提心吊胆,生怕将生意做大了招来祸害,现朝廷给出了规制,条目清晰,他们反而安心不少。」
朱允炆笑了。
若按照最初的市舶司运作之法,按照朱元璋设定的商税解禁大海与松绑商业,不出十年,大明必会出现富可敌国的商人,而这,国不允许。
最快更新请浏览器输入-M..COM-到进行查看
http://www.cxzz958.com/damingwozhongshengchenglezhuyunwen/3367902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xzz958.com。鬼吹灯手机版阅读网址:m.cxzz9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