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7 李郁的“矛盾相对论”
郑河安拔掉软木塞,一股颇为刺激的酒精大蒜味扑面而来。
瞬间,
他脸色惨白,手臂哆嗦明显。
秘书处侍卫依旧脸色平静,语调平和:
“郑大人,您怎么了?这是陛下御赐的治伤神药,千金换不来的好东西。你快喝了,下官好回去复命呢。”
……
郑河安一咬牙,仰头喝光。
还将白瓷瓶倒过来,以示“一滴不剩”。
侍卫仔细观察了他的表情,笑了:
“下官告辞,郑大人好生将养吧。6个时辰内不宜再服用其他药物。”
说罢,
在护卫的簇拥下悄然离开。
留下了呆滞的郑河安在院子里傻站了许久。
回到屋内,
他和衣躺下,闭着双眼。
起起伏伏的一生在脑子里不停的走马灯~
不知不觉就睡着了。
一觉醒来,已是傍晚。
“我没死?”郑河安一咕噜爬了起来,“陛下赐的不是毒酒?”
走下榻,
他感觉自己精力充沛,不适感似已无影无踪。
又等了1个时辰,就连每日频繁的腹泻都不曾再出现。
……
郑河安仰面大笑,笑的眼泪都出来了。
陡然间,
他明白自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居然把陛下想成了那等“狡兔死走狗烹”的帝王。
次日清晨,
李郁尚未起床,就听到丫鬟隔窗轻声禀报。
“陛下,有位郑河安郑大人在外面负荆请罪~”
侍寝的王后胡灵儿,轻声询问:
“陛下~”
“给寡人更衣吧。”
李郁面色如常,换了一身棉袍,外披大氅。
以青盐柳枝漱口,温水洗脸,又穿好靴子后才悠然去了前面。
也不知“负荆请罪”是谁在背后出的主意,反正以郑河安一根筋的脑子很难想到这一层。
君臣见面后,
郑河安痛哭叩首。
把自己的那点“阴私”心思竹筒倒豆子,一五一十。
李郁自然是伸手扶起温言抚慰,君臣和气,消除了之前可能存在的芥蒂。
如此处置,是深思熟虑过的。
第2军团内部的龃龉不能重罚,亦不能轻放。
……
送走了郑河安,外务大臣贾笑真求见。
在早餐桌上边吃边汇报。
贾笑真汇报的几件宣传工作只是幌子,主要是为了坦白,是他给郑河安出的主意。
“郑大人深夜来访,臣就给他出了个馊主意,请陛下恕罪。”
“嗯。”李郁没有表态,直接岔开了话题,“如今吴国的各群体反响如何?”
“普通百姓人人拥戴陛下。”
“商人虽然被加了税可并无怨言,因为他们挣的比以前多,地位比以前高。”
“士绅群体撕裂严重,一部分人投身工商业,一部分人闭门不出与外界隔绝。”
“秀才以下功名的读书人群体颇有微词,尤其~”
贾笑真停顿了一下,
继续补充:
“尤其是年龄偏大的读书人群体。”
……
李郁擦擦嘴,点头道:
“可以理解。中止科举,这些人心有怨恨也很正常。不过,你的消息来源?”
“外务部宣传署在各州县拥有800多名说书先生。按照规定,这些人每半个月需要上交一次当地民情简报。”
“好,好。”
见陛下认可,贾笑真又试探的问道:
“臣有件事一直犹豫不决。说书先生们的薪酬,宣传署应该全额发放还是部分发放?”
“嗯?”李郁一愣,问道,“现在是怎么执行的?”
“宣传署每月补贴8钱银子。这些人在酒楼茶楼说书也有一份收入,算下来,应接近或略高于文吏。”
“那他们凭什么给宣传署认真办事?”
“臣认为是一份保障。有了这层半官方身份,酒楼茶楼掌柜的不敢欺负他们,市井泼皮也不敢欺负他们。”
“既然如此,就定为成例。不可再加,否则天长日久,财政负担沉重。”
……
李郁在某些方面花钱极为大方,在某些方面又极为谨慎。
总之,
他竭力营造1個健康合理的财政制度。
钱,很俗。
但是又很实际。
小到百姓居家过日子,大到帝国运转,都离不开这阿堵物~
能把钱花到刀刃上,帝国就不会亡。
即使是明末、宋末这样的烂局,
假若崇祯、徽宗平时能够把边军的军饷和军功执行到位,不要让丘八们寒心死心。
外仗即使打不赢,也能打的有来有往。
实际上,
哪怕平时不努力,关键时刻亡羊补牢也是有用的。
但现实却是,亡了羊也不去补牢。
大家都在等待羊群长出鹿角,顶住狼群~
……
若拿家族比例:
就好比会存在婆媳矛盾,封建大家长和年轻后代的矛盾,兄弟矛盾,妯娌矛盾,夫妻龃龉,等等等,无法消除。
其根本因素就是一个字——钱!
试想一下,
你那思想陈旧如古董、态度粗暴如军阀的亲爹先拍出一张卡,然后疯狂的教育你该怎么做人,怎么做事,要遵从三从四德。
而你,在距离大城市300公里的郊区做了十几年的土木狗,一摸卡的厚度就知道里面有好几百万。
此时定然平心静气,谦逊有礼貌的给爹斟酒:
“爹,我觉得你说的特别好。会讲,你就多讲讲,我爱听。”
而,
一个家族和一个国的基本逻辑在本质上是没有差别的,只不过是同样的问题放大了亿万倍罢了。
……
总之,
矛盾好似礁石,永远存在。
金钱好似湖水,高高低低。
但水位只要涨起来,就能淹没绝大部分礁石。
不要急着解决矛盾,因为你解决掉一个旧矛盾,后面立马产生一个新矛盾。
矛盾是永远解决不清的。
等到人类不存在的那一天,矛盾自然会消失。
所以,对待大船和礁石的正确处理方法,应当是爆破掉极少数主航道上的礁石,之后抬高水位将其余礁石淹没~
……
吴国的第一届文官考试,揭榜了。
2000考生录取了400人。
五比一,比例很可观。
无数人翘首以待,在大红榜单上寻找自己的名字。
“咦,中了,我中了。”一名来自湖北黄陂的中年秀才热泪盈眶,高举双臂。
他是从清统区偷偷溜过来的。
经历了白莲匪乱,官兵拉锯,小家早已残破。
一个偶然的机会听说了吴国在招贤纳士,而他考了9次乡试都未曾中举,瞬间就起了心思。
变卖家产买了一条小船奇迹般的到了这苏州府。
他激动过度,
一p股坐在地上毫无形象的嚎啕大哭。
不过没人笑话他。
除了天资过人那一小撮天才,正常考生都能理解这种心酸,尤其是上了年龄的。
……
落榜生的心情低落。
毕竟五比一的比例都没能跻身。要么是水平确实不行,要么是态度有问题。
突然,
1骑快马高举小红旗,沿街大呼:
“陛下特恩,从落榜生中再次简拔300人为文吏。”
“我吴国文吏为合同制,5年期限,期满后不可再续,月薪5两。陛下说了,尔等可一边当差一边备考,博一个光明前程。”
巡警署呼啦啦展开一张超长的红榜名单。
入围的书生们颇感振奋,又呼啦啦拥去了道前街磕头谢恩。
虽然文吏不是官,可毕竟是份正经差事,每月有5两收入,可以支撑租房生活了。
白天当差,晚上读书。
争取在5年内考上文官入学资格~
聪明人已经发现吴国的考试内容很特殊,无处研读。
在衙门做文吏,在日常案牍工作中能最快的领悟到陛下的新学思想,下次考试起跑线就不一样了。
过去科举,
世家垄断的是珍贵书籍和大师的释义解读。
如今的新学,文吏才是近水楼台。
相当于官方辅导班,还发奖学金的那种!
……
情报署署长刘千回苏州述职。
“臣参见陛下~”
“刘爱卿还未用午饭吧?”
“回陛下,臣来的匆忙~”
“坐下一起吃点。正好今日饭菜略多。”
刘千连忙起身从侍女手中接过筷子坐下。同桌吃饭,这是陛下的特殊礼遇。
“陛下,外面那帮磕头的书生?”
“哦,寡人从落榜生里面挑了一些态度端正的。如今太缺文官,只要态度端正,都可以给个机会。”
挑选文吏的标准,就一条:
看考题“吴终代清,何也?”的答案是否明确褒吴贬清。
……
凡是立场鲜明,激烈抨击清廷,攻击乾隆本人,赞扬吴国的即可。
不怕过激,只怕“态度暧昧”。
试卷当中有数十份含蓄的表示清廷虽是胡人,可亦有部分举措值得肯定。
还有数百份言辞相对温和,批评的不够大声。
其实李郁也明白,
“温和派”未必不忠。
“激烈派“未必真忠。
可放在如今用人之际,自己也只能简单粗暴的择人。
毕竟,
清廷还是庞然大物,残酷的战争还是主流。
绝不能让“温和派”进入文官序列,以免给天下人造成错觉。
……
“情报署的工作干的很不错,经费上有困难吗?”
刘千心中暗喜,低声说道:
“有,希望陛下再拨款100万两。”
见李郁沉吟,又连忙降低价码:
“70万两也行。”
李郁给他夹了一块鸡腿,笑道:
“如今四处用钱,财政确实有些紧张。不过,伱的功劳寡人都看在眼里,寡人给你挤挤,争取挤出个120万两!”
“陛下~”刘千夹着鸡肉,眼睛有些微红。
“寡人信任你。你尽管花,情报工作有他的特殊性,不会查你的账。”
刘千没忍住,开始哽咽。
李郁笑道:
“莫要做此小女儿状,边吃边说,讲讲情报署的工作?”
“是。”
刘千定定神,开始讲述情报署细作主要活动区域——京城、淮泗(皖北苏北)、闽北。
“福建可有异常?”
“双边生意畅通无阻,王亶望这人恩威并施,挺会笼络下属。”刘千突然意识到这话有些僭越,立马话锋一转,“不过闽南的靖海侯施家有些古怪。”
李郁一边喝汤,一边示意你继续说。
……
“靖海侯施家麾下门生故吏不计其数,实际掌握着福建水师,在泉州漳州两府影响力很大。”
“施家和王亶望有冲突?”
“怪就怪在这里。地头蛇和过江龙居然各行其是,泾渭分明。”
李郁若有所思,放下了筷子:
“你怎么看?”
“臣觉得施家会在我们背后搞事。”
“王亶望在其中会充当什么角色?”
“只怕王亶望也低估了施家,老王满脑子都是金子银子,乾隆看错了他。”
君臣都忍不住笑了。
王亶望的爹乃是江苏巡抚王师。
王师为人正直,清流派,且做事勤恳,和朱珪、王杰是一路人。
后死在了江苏巡抚任上,
乾隆出于爱屋及乌的心理,把当时还仅是举人身份的儿子王亶望提拔起来,历任皋兰知县、宁夏知府、甘肃布政使。
乾隆觉得我如此厚待你们王家。
王亶望你肯定会感激涕零,玩命的为朕当差。
……
实际上这属于一种误解。
乾隆自以为是大恩,王亶望却心存怨恨。
他想的是,
我爹为你卖命,一生清廉,最终死在巡抚任上,你却一纸圣旨把我扔到甘肃去历练?
你为啥不让我在江苏历练呢?
扬州江都县不好吗?江宁上元县不好吗?苏州元和县不好吗?
非得去那刮不出油水的地方熬。
王亶望心存怨恨,
他觉得自己不可能学憨厚的老爹,混了一辈子啥也没捞着。
“简在帝心”,“青史留名”什么的在他眼里都是障眼法。
银子!才是真的。
乾隆老头子你自己修园子、下江南玩的不亦乐乎。
内务府的那帮子弟在各地把着肥缺,银子捞的山呼海啸。
让我学圣贤?
……
在甘肃时,王亶望思索许久发现了一条影响最小的贪墨办法——捐监冒赈!
就是明明没有灾害,却年年报大灾。
卖监生所得银子大家分,然后告诉朝廷是收的粮食分给灾民吃了,手法颇高明。
但更高明的是,
他率先击破了清廷的密折制度,拉上了全省官吏一起忽悠乾隆。
那么多可以独自密折上奏乾隆的官员全部保持了沉默,让千里之外的皇帝成了聋子瞎子。
自此,
王亶望心中对于皇帝的敬畏感大降。
到了福建,这一套玩的更加炉火纯青。
除了泉州漳州两府,其余的州县官被他换了三分之一。
同驻福州的巡抚、福州将军、福建(陆路)提督,都成了同党。
只有驻闽南的水师提督和靖海侯施家,相对受影响小,但也默认了王亶望的“通商逆行”。
……
http://www.cxzz958.com/daqinghuashiren/4316958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xzz958.com。鬼吹灯手机版阅读网址:m.cxzz958.com
瞬间,
他脸色惨白,手臂哆嗦明显。
秘书处侍卫依旧脸色平静,语调平和:
“郑大人,您怎么了?这是陛下御赐的治伤神药,千金换不来的好东西。你快喝了,下官好回去复命呢。”
……
郑河安一咬牙,仰头喝光。
还将白瓷瓶倒过来,以示“一滴不剩”。
侍卫仔细观察了他的表情,笑了:
“下官告辞,郑大人好生将养吧。6个时辰内不宜再服用其他药物。”
说罢,
在护卫的簇拥下悄然离开。
留下了呆滞的郑河安在院子里傻站了许久。
回到屋内,
他和衣躺下,闭着双眼。
起起伏伏的一生在脑子里不停的走马灯~
不知不觉就睡着了。
一觉醒来,已是傍晚。
“我没死?”郑河安一咕噜爬了起来,“陛下赐的不是毒酒?”
走下榻,
他感觉自己精力充沛,不适感似已无影无踪。
又等了1个时辰,就连每日频繁的腹泻都不曾再出现。
……
郑河安仰面大笑,笑的眼泪都出来了。
陡然间,
他明白自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居然把陛下想成了那等“狡兔死走狗烹”的帝王。
次日清晨,
李郁尚未起床,就听到丫鬟隔窗轻声禀报。
“陛下,有位郑河安郑大人在外面负荆请罪~”
侍寝的王后胡灵儿,轻声询问:
“陛下~”
“给寡人更衣吧。”
李郁面色如常,换了一身棉袍,外披大氅。
以青盐柳枝漱口,温水洗脸,又穿好靴子后才悠然去了前面。
也不知“负荆请罪”是谁在背后出的主意,反正以郑河安一根筋的脑子很难想到这一层。
君臣见面后,
郑河安痛哭叩首。
把自己的那点“阴私”心思竹筒倒豆子,一五一十。
李郁自然是伸手扶起温言抚慰,君臣和气,消除了之前可能存在的芥蒂。
如此处置,是深思熟虑过的。
第2军团内部的龃龉不能重罚,亦不能轻放。
……
送走了郑河安,外务大臣贾笑真求见。
在早餐桌上边吃边汇报。
贾笑真汇报的几件宣传工作只是幌子,主要是为了坦白,是他给郑河安出的主意。
“郑大人深夜来访,臣就给他出了个馊主意,请陛下恕罪。”
“嗯。”李郁没有表态,直接岔开了话题,“如今吴国的各群体反响如何?”
“普通百姓人人拥戴陛下。”
“商人虽然被加了税可并无怨言,因为他们挣的比以前多,地位比以前高。”
“士绅群体撕裂严重,一部分人投身工商业,一部分人闭门不出与外界隔绝。”
“秀才以下功名的读书人群体颇有微词,尤其~”
贾笑真停顿了一下,
继续补充:
“尤其是年龄偏大的读书人群体。”
……
李郁擦擦嘴,点头道:
“可以理解。中止科举,这些人心有怨恨也很正常。不过,你的消息来源?”
“外务部宣传署在各州县拥有800多名说书先生。按照规定,这些人每半个月需要上交一次当地民情简报。”
“好,好。”
见陛下认可,贾笑真又试探的问道:
“臣有件事一直犹豫不决。说书先生们的薪酬,宣传署应该全额发放还是部分发放?”
“嗯?”李郁一愣,问道,“现在是怎么执行的?”
“宣传署每月补贴8钱银子。这些人在酒楼茶楼说书也有一份收入,算下来,应接近或略高于文吏。”
“那他们凭什么给宣传署认真办事?”
“臣认为是一份保障。有了这层半官方身份,酒楼茶楼掌柜的不敢欺负他们,市井泼皮也不敢欺负他们。”
“既然如此,就定为成例。不可再加,否则天长日久,财政负担沉重。”
……
李郁在某些方面花钱极为大方,在某些方面又极为谨慎。
总之,
他竭力营造1個健康合理的财政制度。
钱,很俗。
但是又很实际。
小到百姓居家过日子,大到帝国运转,都离不开这阿堵物~
能把钱花到刀刃上,帝国就不会亡。
即使是明末、宋末这样的烂局,
假若崇祯、徽宗平时能够把边军的军饷和军功执行到位,不要让丘八们寒心死心。
外仗即使打不赢,也能打的有来有往。
实际上,
哪怕平时不努力,关键时刻亡羊补牢也是有用的。
但现实却是,亡了羊也不去补牢。
大家都在等待羊群长出鹿角,顶住狼群~
……
若拿家族比例:
就好比会存在婆媳矛盾,封建大家长和年轻后代的矛盾,兄弟矛盾,妯娌矛盾,夫妻龃龉,等等等,无法消除。
其根本因素就是一个字——钱!
试想一下,
你那思想陈旧如古董、态度粗暴如军阀的亲爹先拍出一张卡,然后疯狂的教育你该怎么做人,怎么做事,要遵从三从四德。
而你,在距离大城市300公里的郊区做了十几年的土木狗,一摸卡的厚度就知道里面有好几百万。
此时定然平心静气,谦逊有礼貌的给爹斟酒:
“爹,我觉得你说的特别好。会讲,你就多讲讲,我爱听。”
而,
一个家族和一个国的基本逻辑在本质上是没有差别的,只不过是同样的问题放大了亿万倍罢了。
……
总之,
矛盾好似礁石,永远存在。
金钱好似湖水,高高低低。
但水位只要涨起来,就能淹没绝大部分礁石。
不要急着解决矛盾,因为你解决掉一个旧矛盾,后面立马产生一个新矛盾。
矛盾是永远解决不清的。
等到人类不存在的那一天,矛盾自然会消失。
所以,对待大船和礁石的正确处理方法,应当是爆破掉极少数主航道上的礁石,之后抬高水位将其余礁石淹没~
……
吴国的第一届文官考试,揭榜了。
2000考生录取了400人。
五比一,比例很可观。
无数人翘首以待,在大红榜单上寻找自己的名字。
“咦,中了,我中了。”一名来自湖北黄陂的中年秀才热泪盈眶,高举双臂。
他是从清统区偷偷溜过来的。
经历了白莲匪乱,官兵拉锯,小家早已残破。
一个偶然的机会听说了吴国在招贤纳士,而他考了9次乡试都未曾中举,瞬间就起了心思。
变卖家产买了一条小船奇迹般的到了这苏州府。
他激动过度,
一p股坐在地上毫无形象的嚎啕大哭。
不过没人笑话他。
除了天资过人那一小撮天才,正常考生都能理解这种心酸,尤其是上了年龄的。
……
落榜生的心情低落。
毕竟五比一的比例都没能跻身。要么是水平确实不行,要么是态度有问题。
突然,
1骑快马高举小红旗,沿街大呼:
“陛下特恩,从落榜生中再次简拔300人为文吏。”
“我吴国文吏为合同制,5年期限,期满后不可再续,月薪5两。陛下说了,尔等可一边当差一边备考,博一个光明前程。”
巡警署呼啦啦展开一张超长的红榜名单。
入围的书生们颇感振奋,又呼啦啦拥去了道前街磕头谢恩。
虽然文吏不是官,可毕竟是份正经差事,每月有5两收入,可以支撑租房生活了。
白天当差,晚上读书。
争取在5年内考上文官入学资格~
聪明人已经发现吴国的考试内容很特殊,无处研读。
在衙门做文吏,在日常案牍工作中能最快的领悟到陛下的新学思想,下次考试起跑线就不一样了。
过去科举,
世家垄断的是珍贵书籍和大师的释义解读。
如今的新学,文吏才是近水楼台。
相当于官方辅导班,还发奖学金的那种!
……
情报署署长刘千回苏州述职。
“臣参见陛下~”
“刘爱卿还未用午饭吧?”
“回陛下,臣来的匆忙~”
“坐下一起吃点。正好今日饭菜略多。”
刘千连忙起身从侍女手中接过筷子坐下。同桌吃饭,这是陛下的特殊礼遇。
“陛下,外面那帮磕头的书生?”
“哦,寡人从落榜生里面挑了一些态度端正的。如今太缺文官,只要态度端正,都可以给个机会。”
挑选文吏的标准,就一条:
看考题“吴终代清,何也?”的答案是否明确褒吴贬清。
……
凡是立场鲜明,激烈抨击清廷,攻击乾隆本人,赞扬吴国的即可。
不怕过激,只怕“态度暧昧”。
试卷当中有数十份含蓄的表示清廷虽是胡人,可亦有部分举措值得肯定。
还有数百份言辞相对温和,批评的不够大声。
其实李郁也明白,
“温和派”未必不忠。
“激烈派“未必真忠。
可放在如今用人之际,自己也只能简单粗暴的择人。
毕竟,
清廷还是庞然大物,残酷的战争还是主流。
绝不能让“温和派”进入文官序列,以免给天下人造成错觉。
……
“情报署的工作干的很不错,经费上有困难吗?”
刘千心中暗喜,低声说道:
“有,希望陛下再拨款100万两。”
见李郁沉吟,又连忙降低价码:
“70万两也行。”
李郁给他夹了一块鸡腿,笑道:
“如今四处用钱,财政确实有些紧张。不过,伱的功劳寡人都看在眼里,寡人给你挤挤,争取挤出个120万两!”
“陛下~”刘千夹着鸡肉,眼睛有些微红。
“寡人信任你。你尽管花,情报工作有他的特殊性,不会查你的账。”
刘千没忍住,开始哽咽。
李郁笑道:
“莫要做此小女儿状,边吃边说,讲讲情报署的工作?”
“是。”
刘千定定神,开始讲述情报署细作主要活动区域——京城、淮泗(皖北苏北)、闽北。
“福建可有异常?”
“双边生意畅通无阻,王亶望这人恩威并施,挺会笼络下属。”刘千突然意识到这话有些僭越,立马话锋一转,“不过闽南的靖海侯施家有些古怪。”
李郁一边喝汤,一边示意你继续说。
……
“靖海侯施家麾下门生故吏不计其数,实际掌握着福建水师,在泉州漳州两府影响力很大。”
“施家和王亶望有冲突?”
“怪就怪在这里。地头蛇和过江龙居然各行其是,泾渭分明。”
李郁若有所思,放下了筷子:
“你怎么看?”
“臣觉得施家会在我们背后搞事。”
“王亶望在其中会充当什么角色?”
“只怕王亶望也低估了施家,老王满脑子都是金子银子,乾隆看错了他。”
君臣都忍不住笑了。
王亶望的爹乃是江苏巡抚王师。
王师为人正直,清流派,且做事勤恳,和朱珪、王杰是一路人。
后死在了江苏巡抚任上,
乾隆出于爱屋及乌的心理,把当时还仅是举人身份的儿子王亶望提拔起来,历任皋兰知县、宁夏知府、甘肃布政使。
乾隆觉得我如此厚待你们王家。
王亶望你肯定会感激涕零,玩命的为朕当差。
……
实际上这属于一种误解。
乾隆自以为是大恩,王亶望却心存怨恨。
他想的是,
我爹为你卖命,一生清廉,最终死在巡抚任上,你却一纸圣旨把我扔到甘肃去历练?
你为啥不让我在江苏历练呢?
扬州江都县不好吗?江宁上元县不好吗?苏州元和县不好吗?
非得去那刮不出油水的地方熬。
王亶望心存怨恨,
他觉得自己不可能学憨厚的老爹,混了一辈子啥也没捞着。
“简在帝心”,“青史留名”什么的在他眼里都是障眼法。
银子!才是真的。
乾隆老头子你自己修园子、下江南玩的不亦乐乎。
内务府的那帮子弟在各地把着肥缺,银子捞的山呼海啸。
让我学圣贤?
……
在甘肃时,王亶望思索许久发现了一条影响最小的贪墨办法——捐监冒赈!
就是明明没有灾害,却年年报大灾。
卖监生所得银子大家分,然后告诉朝廷是收的粮食分给灾民吃了,手法颇高明。
但更高明的是,
他率先击破了清廷的密折制度,拉上了全省官吏一起忽悠乾隆。
那么多可以独自密折上奏乾隆的官员全部保持了沉默,让千里之外的皇帝成了聋子瞎子。
自此,
王亶望心中对于皇帝的敬畏感大降。
到了福建,这一套玩的更加炉火纯青。
除了泉州漳州两府,其余的州县官被他换了三分之一。
同驻福州的巡抚、福州将军、福建(陆路)提督,都成了同党。
只有驻闽南的水师提督和靖海侯施家,相对受影响小,但也默认了王亶望的“通商逆行”。
……
http://www.cxzz958.com/daqinghuashiren/4316958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xzz958.com。鬼吹灯手机版阅读网址:m.cxzz9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