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未曾设想的道路:河北士族
李明回到了立德殿,迎接他的是核蔼可擒的阿娘与五位姐姐。
母亲杨氏——现在已经荣升杨妃——抚摸着鸡毛掸子,温柔地说:
“听陛下说,阿娘的好大儿干了好大事呀。”
李明捂住屁股瑟瑟发抖:
“别别别,杨女士请冷静,我在阿爷那里已经吃过一顿竹笋饭了……”
“别客气,一顿怎么够表达我的褒扬之情呢?”
“别……啊!啊!救命!”
立德殿传出了有节奏的啪啪声。
门外的老宦官听着某人的惨叫,欣慰地点点头:
“嗯,今天很大声,看来殿下的心情不错。”
每晚的固定节目,大家都见怪不怪了。
…………
李明跪着吃大米拌小米。
虽然升了格,但杨氏仍坚持住在立德殿,能省一点内帑是一点。
逼仄的屋子里同时挤着一位妃子和五位公主,导致立德殿成为了单位面积职级最高的地方。
“别挑食,多吃蔬菜。”
李令给李明的夹满了葵菜,碗里顿时绿意盎然。
李明的脸也跟着绿了。
为啥我的工人都有羊肉吃,我却只能吃糠咽菜……
“你怎么还没嫁出去啊?是不是没人要你啊?”他忍不住嘟哝。
李令手一顿,鼻子轻哼一声:
“陛下觉得那个姓裴的配不上我。”
杨氏筷子敲敲碗:
“吃饭吃饭。”
“哦。”
“李明,你一会还有作业别忘了写。”
“唉……哦。”
…………
吃完饭,立德殿的书房——说是书房,其实不过是一间能勉强容纳一桌一椅的小阁楼——久违地亮起了灯光。
李明对着纸笔发麻爪。
穿越了还得写检讨,他有种白穿越了的感觉。
都特么赖韦待价!
这口气他咽不下去,一定要出气!
要不干脆写首反诗吧。
就写“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嗯不错。
够解气也够反动。
而且李世民肯定看不出个所以然,还以为儿子突然开窍要大展身手了呢。
说干就干,熊孩子李明兴奋地执笔蘸墨。
这时,身后传来轻轻的脚步声。
杨氏端着茶,放在李明的书桌上。
“儿啊,好好写啊。”
她叮嘱着,就像一位关心孩子学习的普通中国式家长。
“我会哒。”
李明随口应付,就像一位只想玩手机的普通中国式熊孩子。
杨氏看着这个不肖子,温柔地拍拍他的小脑袋:
“好好向你的父皇表现。李令和你其他姐姐的婚事,都寄托在你身上了。
“这也是为了你自己。”
什么什么什么?
杨氏一番话,顿时让李明猪脑过载。
一份熊孩子的检讨书,怎么整出了拯救世界的严肃性?
“这事她们都不知道,阿娘只和你说。”
杨氏轻声道:
“阿娘曾请求陛下,请他将李令许配给一位好人家。”
“谁?”
“博陵崔氏,殿中侍御史崔仁师之子,崔挹。”
嘶~
李明不由得放下了笔。
崔氏是天下第一望族,最大的地主势力没有之一。
也是河北士族与朝廷暗斗的领头羊。
李明不喜欢,李世民也不喜欢。
母亲这一手,是出于什么心理?
“你知道为何河北不服朝廷吗?”杨氏突然问。
唐朝语境下的“河北”,指的一般是太行山以东、黄河以北的燕赵故地,与“山东”差不多一个意思。
就像楚人不服周,燕赵之人也一直不服唐。
民风彪悍,且怀有二心。
为此,李世民甚至嫌山东河北“人多壮勇”,不愿意在那地方多征兵。
“嗯……因为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
李明积极开动小脑筋。
“有一部分原因,但不是全部。”杨氏平静地说着:
“其实他们最不服的未必是朝廷,而是陛下。”
不服李世民?
“为什么?”李明几乎脱口而出。
昏君只是熊孩子们嘴上调侃的,没人真觉得李世民不是个好皇帝吧?
“因为在统一河北的战争中,陛下没有处理好。”杨氏道:
“河北势强,本就不服我们关中人。陛下杀了在河北颇有民望的割据势力窦建德,导致人心浮动。
“后来刘黑闼以窦的名义起兵,又被杀。
“是太上皇命令……命令你的大伯去招抚河北民众,结交当地士族,才慢慢收拢了民心。
“而之后的事……你也知道。”
李明听得十分仔细。
他的“大伯”,就是那位被玄武门继承法淘汰了的前任太子,李建成。
也就是说,河北士族其实更偏向李建成?
没想到燕赵反骨,其中还有这么深层次的原因。
站在他们的角度,也确实不难理解——
关陇突然冲过来一群和鲜卑人通婚的乡巴佬,把他们爱戴的领头人接二连三杀死,然后马鞭一挥:
“你们从此就归朕管了,给朕老老实实地纳租庸调!”
那确实不容易服气啊。
而他们越不服气,李世民就越对河北地区提防打压,造成恶性循环。
唐朝由盛转衰的安史之乱、长期割据的河朔三镇,核心造反地区就是河北。
原来唐亡的另一颗种子,也在贞观时期就种下了……
李明忽然开窍了:
“阿娘,你是想让李令去和亲?”
咚!
杨氏重重敲了李明的小脑袋瓜。
“你再好好想想我刚才说的。
“河北士族与你大伯交好,而李令,又是你……三叔的亲生女儿。”
大伯李建成、三叔李元吉,以及河北士族,都有一个很鲜明的共同特点——
他们都是玄武门之变的败者组。
以这条脉络进行联姻……
“阿娘你这是?!”李明悚然一惊。
杨氏淡淡地微笑着:
“为你在河北寻后盾。
“如果你将来在宫里待不下去了,那里也可以是你的退路。”
李明恍然大悟。
李元吉原配的子女,这重身份在太极宫里是劣势。
但在天高皇帝远的河北,这反而是优势。
有其子必有其母,杨氏的政斗水平是真的高明啊。
可为什么她突然提起了这一茬?
不是刚升为妃子吗……
“你从小就在宫里担惊受怕,虽然在家中不曾表现,但阿娘何尝不知?”
杨氏疼爱地轻抚着李明的后背:
“你的五个姐姐父兄被杀,从小在掖庭长大。那提心吊胆的表情,阿娘见得太多太多……”
李明怔怔地看着杨氏,一时语塞。
当妈的哪有不为儿女操心的。
“所以,好好写吧。”杨氏鼓励地拍拍他肩膀:
“陛下和崔氏两看相厌。
“你得做出点成绩,阿娘才有底气,去向陛下求这门亲事。”
“我知道了。”李明懂事地点头。
杨氏不知何时离开了,李明没有注意。
因为他已经全身心投入到这封“检讨书”的构思之中。
首先,坚决不能认错。
本来就是为了刷好感的,认错就天然矮一截了。
必须把脏水泼到韦家头上。
但怎么泼是有学问的。
要写得李二开心,就要知道李二关心什么,想看什么。
而一个文武双全的皇帝,关心的无非两件事——
子孙是否贤明爱民,权力是否稳如泰山。
而这又绕回到了同一个问题上——
士族。
是士族在挤压民生。
也是士族在侵蚀皇权。
所以,文章的主旨就这么愉快地决定了——
喷士族。
李明不禁哑然失笑:
“真是讽刺,我写文章抨击士族的原因,竟是为了自己能攀附上河北士族。”
存在就是一切。
活下来壮大自己,才是能突突别人、进行改革的前提条件。
自己只是熊,又不是傻。
自己又没系统,傻不愣登上来就掀桌,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而且我攻击的是关中韦氏,与我“未来的”河北崔氏姐夫有什么关系?
中心思想确定,李明立刻动起笔来。
写着写着,眼前的文字扭动起来,重新构成了一幅幅阴沉的画卷。
大排长龙的流民、瘦骨嶙峋的工匠、来俊臣说出“我是私奴”的那张笑脸、知识渊博却瘦成了猴子的娄师德……
这些画面已经深深烙印在李明的灵魂深处。
又随着飞快的手,一个字一个字地烙印在白纸之上。
彻夜,灯火通明。
http://www.cxzz958.com/datangfuhuangwonengcizhima/4453685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xzz958.com。鬼吹灯手机版阅读网址:m.cxzz958.com
母亲杨氏——现在已经荣升杨妃——抚摸着鸡毛掸子,温柔地说:
“听陛下说,阿娘的好大儿干了好大事呀。”
李明捂住屁股瑟瑟发抖:
“别别别,杨女士请冷静,我在阿爷那里已经吃过一顿竹笋饭了……”
“别客气,一顿怎么够表达我的褒扬之情呢?”
“别……啊!啊!救命!”
立德殿传出了有节奏的啪啪声。
门外的老宦官听着某人的惨叫,欣慰地点点头:
“嗯,今天很大声,看来殿下的心情不错。”
每晚的固定节目,大家都见怪不怪了。
…………
李明跪着吃大米拌小米。
虽然升了格,但杨氏仍坚持住在立德殿,能省一点内帑是一点。
逼仄的屋子里同时挤着一位妃子和五位公主,导致立德殿成为了单位面积职级最高的地方。
“别挑食,多吃蔬菜。”
李令给李明的夹满了葵菜,碗里顿时绿意盎然。
李明的脸也跟着绿了。
为啥我的工人都有羊肉吃,我却只能吃糠咽菜……
“你怎么还没嫁出去啊?是不是没人要你啊?”他忍不住嘟哝。
李令手一顿,鼻子轻哼一声:
“陛下觉得那个姓裴的配不上我。”
杨氏筷子敲敲碗:
“吃饭吃饭。”
“哦。”
“李明,你一会还有作业别忘了写。”
“唉……哦。”
…………
吃完饭,立德殿的书房——说是书房,其实不过是一间能勉强容纳一桌一椅的小阁楼——久违地亮起了灯光。
李明对着纸笔发麻爪。
穿越了还得写检讨,他有种白穿越了的感觉。
都特么赖韦待价!
这口气他咽不下去,一定要出气!
要不干脆写首反诗吧。
就写“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嗯不错。
够解气也够反动。
而且李世民肯定看不出个所以然,还以为儿子突然开窍要大展身手了呢。
说干就干,熊孩子李明兴奋地执笔蘸墨。
这时,身后传来轻轻的脚步声。
杨氏端着茶,放在李明的书桌上。
“儿啊,好好写啊。”
她叮嘱着,就像一位关心孩子学习的普通中国式家长。
“我会哒。”
李明随口应付,就像一位只想玩手机的普通中国式熊孩子。
杨氏看着这个不肖子,温柔地拍拍他的小脑袋:
“好好向你的父皇表现。李令和你其他姐姐的婚事,都寄托在你身上了。
“这也是为了你自己。”
什么什么什么?
杨氏一番话,顿时让李明猪脑过载。
一份熊孩子的检讨书,怎么整出了拯救世界的严肃性?
“这事她们都不知道,阿娘只和你说。”
杨氏轻声道:
“阿娘曾请求陛下,请他将李令许配给一位好人家。”
“谁?”
“博陵崔氏,殿中侍御史崔仁师之子,崔挹。”
嘶~
李明不由得放下了笔。
崔氏是天下第一望族,最大的地主势力没有之一。
也是河北士族与朝廷暗斗的领头羊。
李明不喜欢,李世民也不喜欢。
母亲这一手,是出于什么心理?
“你知道为何河北不服朝廷吗?”杨氏突然问。
唐朝语境下的“河北”,指的一般是太行山以东、黄河以北的燕赵故地,与“山东”差不多一个意思。
就像楚人不服周,燕赵之人也一直不服唐。
民风彪悍,且怀有二心。
为此,李世民甚至嫌山东河北“人多壮勇”,不愿意在那地方多征兵。
“嗯……因为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
李明积极开动小脑筋。
“有一部分原因,但不是全部。”杨氏平静地说着:
“其实他们最不服的未必是朝廷,而是陛下。”
不服李世民?
“为什么?”李明几乎脱口而出。
昏君只是熊孩子们嘴上调侃的,没人真觉得李世民不是个好皇帝吧?
“因为在统一河北的战争中,陛下没有处理好。”杨氏道:
“河北势强,本就不服我们关中人。陛下杀了在河北颇有民望的割据势力窦建德,导致人心浮动。
“后来刘黑闼以窦的名义起兵,又被杀。
“是太上皇命令……命令你的大伯去招抚河北民众,结交当地士族,才慢慢收拢了民心。
“而之后的事……你也知道。”
李明听得十分仔细。
他的“大伯”,就是那位被玄武门继承法淘汰了的前任太子,李建成。
也就是说,河北士族其实更偏向李建成?
没想到燕赵反骨,其中还有这么深层次的原因。
站在他们的角度,也确实不难理解——
关陇突然冲过来一群和鲜卑人通婚的乡巴佬,把他们爱戴的领头人接二连三杀死,然后马鞭一挥:
“你们从此就归朕管了,给朕老老实实地纳租庸调!”
那确实不容易服气啊。
而他们越不服气,李世民就越对河北地区提防打压,造成恶性循环。
唐朝由盛转衰的安史之乱、长期割据的河朔三镇,核心造反地区就是河北。
原来唐亡的另一颗种子,也在贞观时期就种下了……
李明忽然开窍了:
“阿娘,你是想让李令去和亲?”
咚!
杨氏重重敲了李明的小脑袋瓜。
“你再好好想想我刚才说的。
“河北士族与你大伯交好,而李令,又是你……三叔的亲生女儿。”
大伯李建成、三叔李元吉,以及河北士族,都有一个很鲜明的共同特点——
他们都是玄武门之变的败者组。
以这条脉络进行联姻……
“阿娘你这是?!”李明悚然一惊。
杨氏淡淡地微笑着:
“为你在河北寻后盾。
“如果你将来在宫里待不下去了,那里也可以是你的退路。”
李明恍然大悟。
李元吉原配的子女,这重身份在太极宫里是劣势。
但在天高皇帝远的河北,这反而是优势。
有其子必有其母,杨氏的政斗水平是真的高明啊。
可为什么她突然提起了这一茬?
不是刚升为妃子吗……
“你从小就在宫里担惊受怕,虽然在家中不曾表现,但阿娘何尝不知?”
杨氏疼爱地轻抚着李明的后背:
“你的五个姐姐父兄被杀,从小在掖庭长大。那提心吊胆的表情,阿娘见得太多太多……”
李明怔怔地看着杨氏,一时语塞。
当妈的哪有不为儿女操心的。
“所以,好好写吧。”杨氏鼓励地拍拍他肩膀:
“陛下和崔氏两看相厌。
“你得做出点成绩,阿娘才有底气,去向陛下求这门亲事。”
“我知道了。”李明懂事地点头。
杨氏不知何时离开了,李明没有注意。
因为他已经全身心投入到这封“检讨书”的构思之中。
首先,坚决不能认错。
本来就是为了刷好感的,认错就天然矮一截了。
必须把脏水泼到韦家头上。
但怎么泼是有学问的。
要写得李二开心,就要知道李二关心什么,想看什么。
而一个文武双全的皇帝,关心的无非两件事——
子孙是否贤明爱民,权力是否稳如泰山。
而这又绕回到了同一个问题上——
士族。
是士族在挤压民生。
也是士族在侵蚀皇权。
所以,文章的主旨就这么愉快地决定了——
喷士族。
李明不禁哑然失笑:
“真是讽刺,我写文章抨击士族的原因,竟是为了自己能攀附上河北士族。”
存在就是一切。
活下来壮大自己,才是能突突别人、进行改革的前提条件。
自己只是熊,又不是傻。
自己又没系统,傻不愣登上来就掀桌,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而且我攻击的是关中韦氏,与我“未来的”河北崔氏姐夫有什么关系?
中心思想确定,李明立刻动起笔来。
写着写着,眼前的文字扭动起来,重新构成了一幅幅阴沉的画卷。
大排长龙的流民、瘦骨嶙峋的工匠、来俊臣说出“我是私奴”的那张笑脸、知识渊博却瘦成了猴子的娄师德……
这些画面已经深深烙印在李明的灵魂深处。
又随着飞快的手,一个字一个字地烙印在白纸之上。
彻夜,灯火通明。
http://www.cxzz958.com/datangfuhuangwonengcizhima/4453685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xzz958.com。鬼吹灯手机版阅读网址:m.cxzz9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