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吹灯 > 地球毁灭后,我被选中成神 > 四象传说 第两百三十五章 恐怖版桃花源记

四象传说 第两百三十五章 恐怖版桃花源记

    此时老刘正被五花大绑在树杈上,断掉的腿已经生长出了一节,这也就证实了他不死族的身份。

    不得不说,这个种族真的逆天,只要不被完全破坏,就能够快速的愈合。

    而牧雨等人也是围在一起,正在讨论着什么。

    此时牧雨已经将他所知道的一些信息告诉了众人,大家对这一种族的存在而震惊。

    “那教官,你是说,这桃花源记都是真的?”

    牧雨点了点头,道:“如果这家伙的身份能够证实的话,我想这件事是真的。”

    “这也太令人匪夷所思了吧?”

    牧雨摸了摸下巴,说道:“其实我有点想法,你应该还记得桃花源记的原文吧?”

    “当然记得!”米阳骄傲的抬起头念叨道:“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这一大串直接给牧雨整无语了,只是问你记不记得,没叫你朗诵啊喂!

    “背的不错。”牧雨还是夸奖了一下,然后开始说起了自己的想法。

    一直以来,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都是人们的心向往之。但是仔细读来,这个所谓的桃源似乎并没有那么美妙神奇,甚至还有些细思极恐。

    文章一开始,讲述了一位渔夫误入桃花源。在桃花源里,花红柳绿,人们安居乐业,和现实生活简直天渊之别。虽然大家都知道文章是虚构的,根本没有这样完美幸福的生活,可还是禁不住对之神往。

    先来看看桃花源是怎么被虚构出来的,第一点是,桃花源的入口非常狭窄,只容一人通过,进入之后才豁然开朗。在古代,人们是不会这样对自己的住所进行布局,因为这很明显是一种墓穴式布局。

    其次就是桃花源的入口处遍布桃花,桃花很美,今日的我们也喜欢观赏桃花,可是在古代,桃木却有辟邪的意思。并且桃花的花期多在三、四月,正是清明时节。文章中只提到了入口处是一片桃林,但进入桃源后就再没有过对桃花的描述,似乎桃花源入口就是阴阳两界的分界。

    还有就是桃花源里“土地平旷,屋舍俨然”,如果桃花源是在一个山林中,或者依山而建,是不可能出现土地宽广、房舍整齐的情况。所以有一种可能是,作者以“房屋”暗喻为墓碑。因为墓园里的墓碑就是排列规整、错落有序,有些环境好的讲究风水的还会依山傍水。

    最后一点是,桃花源中的人穿着打扮与世人无异,可是他们却“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一群与世隔绝,不止今夕是何年的人怎么会穿上当朝的服装?而且他们告诉渔夫,自己之所以在桃花源里生活,是由于“先世”避秦时乱。所谓的先世,很可能就是“先人”。

    听到牧雨这个解释,众人才是真的直呼脑洞大开,这是人能想出来的吗?

    但是又觉得有道理。

    在学生时代谁不向往这样一处地方,一个与世隔绝的幸福的世外桃源展现,正如文章中所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而书中这些人的来历,文中给的解释是,自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奇怪的是,那既然没有出去,千百年来社会的变化,为何会让这里的人衣着悉如外人?

    捕鱼人离开桃花源之后,再次寻找,却没找到,仿佛人间蒸发。而最后有人想去复寻,结果却因此而死,细思极恐。桃花源记真的像文章中所说的那般美好吗,刘子骥的死跟桃花源是不是有什么关系?

    若是往另一个方向上想呢?鬼神说。

    首先来说,渔夫进入桃花源的方式,文中给出了的解释是,一条狭长的隧道,走了一段路之后才逐渐开阔。

    所以文中明晃晃地告诉读者,这里首先是一个洞穴,桃花源通过这个洞穴连接外界,而古代和外界相连接的通道大多数时候是用来作为墓穴通道。

    顺着这个思路,那么桃花源记中所有记载的人和物,岂不都是成了精灵怪谈,先不急着反驳,且听慢慢道来。

    回到文章开头的那几个疑点,为何这里人们自先秦时代迁居来次之后,不复出,但是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按照以前的祭祀习惯,首先就得焚烧衣物以供奉先人,那这样就可以解释为何这里的人服饰和外界一模一样。

    文中有一句描述,皆出酒食,顺着这条线路摸索,那么酒食的出现就显得理所应当,因为祭祀必有酒肉。还有当时的人们不会在门前种桃树和桑树,反而是在墓地之前才会种植。

    想到这里大家会不会突然心中一紧,别急,按照这个思路,那么南阳刘子骥的死也就可以解释了。墓地本就是污浊之地,前往之后身上沾染一些疾病在所难免,再加上古代的卫生条件不好,这也就能导致最终的死亡。

    按理说,桃花源记如此,寻访者应该越来越多,但是自刘子骥之后,再无人前往,个中缘由就显得那么蹊跷了。

    首先在古代,桃树的含义是为了辟邪,在古代的很多道士施法现场,他们都会使用一些桃木符,又以达到困住或者是驱赶鬼怪的作用。

    另外在诗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我们也可以看得出来,在过年时期,人们为了避灾避害也会选用桃木。

    桃树可能是为了辟邪,成片成片的桃林则有可能是为了分隔人间和阴间,或者是困住一些鬼魂,这样桃树的存在本来就非常的让人觉得不合时宜。

    其次诗人描绘,渔民在这里看见的是成片成片的桃花林,这一点也让人觉得非常的存疑,在古代如果偶尔可以看见一颗或是两颗桃树还在情理之中。

    但是如果成片成片的桃花林,密密集集的矗立在一起,中间没有一点杂草一棵杂树,这如果没有人专业护理的话,简直是说不过去的。

    最后让人觉得疑惑的是,为了描绘桃花林的美景,陶渊明用了一句落英缤纷。

    在当时的那个季节,桃花花瓣纷飞并不是特别现实,落英缤纷的场景反而让我们联想到在清明节前后为死人烧纸的情景,这样的话才显得更加的真实。

    虽然说浪漫,但是其实也蕴含了很大的秘密,所以我们不难推测,这位武陵人不一定是偶然来到了桃花源。

    有可能是在捕鱼的过程中遭遇了什么伤害,不幸身亡,所以说才有缘来到了这片神秘的桃花源,而在这里他见到的也不是人,而是来自于先秦移民的一些鬼魂罢了。

    另外第二点让人觉得不合时宜之处,便是村民在进入到村庄之后看到的一些场景,他是如此描绘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在这样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得出来,这个桃花源记不仅外观非常美丽,在进去之后,他们所搭建起来的小村落仍然是非常的整洁美好。

    可是这样的语句却根本经不起推敲,其实但凡进入过村庄的人,我们都知道,一般来说村庄的房屋虽然会有所规划,但是却并不是整整齐齐的。

    因为一般村庄也不会规划房屋的具体大小面积,也不会排列的整整齐齐的,让我们想起来的就只有墓碑。

    另外所描述的房屋整齐,屋舍之间的道路也相当的发达,在这里更是用阡陌来描述走的小路,其实陶渊明在这里也做出了暗示。

    阡陌本来就是古代形容坟墓之间小路的意思,按照道理说,虽然说桃花源记的人可能在这里生活得非常美好,但是古代的农耕文明必然是有限的。

    而他无论来到哪一家都会遭到丰盛的款待,主人拿出丰盛的食品,这也不免让人想到,可能是来自于他们的祭品罢了,可能到了这里这个捕鱼人就是来到了阴间。

    而在后来为什么武陵人又成功的回去,并受到桃花源人们的叮嘱,不要告诉别的人呢?

    可能是因为他自己受到了意外,来到这里来到阴间,但是却阳寿未尽。所以说仅仅是在阴间游荡了一圈就被送了回去。但是这样想起来也真的是不免让人不寒而栗的。

    “要不我们审问一下这位吧,毕竟他可是当事人啊。”

    这话一出,众人将目光都看向了高挂枝头的男人身上。

    

    http://www.cxzz958.com/diqiuhuimiehouwobeixuanzhongchengshen/3730791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xzz958.com。鬼吹灯手机版阅读网址:m.cxzz9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