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三章 包围锦州
大清内部的变化让皇太极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稳定方面,面对这些反对者,皇太极毫不手软,他第一时间就向上蹿下跳最起劲的莽古尔泰下手,先以莽古尔泰当年弑母之事为由把他痛骂一番,随后借题发挥招来代善等心腹对莽古尔泰议罪,直接夺去了他的爵位和正蓝旗旗主之位。
莽古尔泰根本没想到皇太极下手这么快这么狠,还没等他反应过来呢,他这个八旗的实力派,当年的四大贝勒就失去了一切,就连正蓝旗旗主都换成了他弟弟德格类。
而德格类虽是莽古尔泰的同母弟弟,可他们兄弟的关系一直不好,关键还在于当年莽古尔泰为了讨好努尔哈赤居然弑母,拿着亲生母亲的人头为自己邀宠。
哪怕当时的女真人算不上真正的文明人,充其量就是个蛮族罢了,莽古尔泰的所作所为也是被许多人所不耻。正是因为他干了这件事,莽古尔泰的名声在八旗内部直接就臭了,原本一些亲近于他的人渐渐开始对他疏离,就连一向杀人如麻的努尔哈赤也觉得莽古尔泰这等作为实在太过,私下评论他是一条养不熟的“狼崽子”。
皇太极把正蓝旗交给德格类,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给莽古尔泰一个自省的机会,毕竟德格类是他的同母弟弟,只要莽古尔泰诚心悔过,未来还有当旗主的可能。
可实际上皇太极这么干等于彻底绝了莽古尔泰东山再起的可能,因为母妃之死,德格类比任何人都痛恨自己这个哥哥,巴不得莽古尔泰倒霉,怎么可能把到手的正蓝旗旗主位以后再还给莽古尔泰呢?
这个道理莽古尔泰自己心里也清楚,在丢掉爵位和旗主之位后,莽古尔泰明白自己已经再也没有翻身的可能了。而且让他更愤怒的是明明一些人之前大家商量好的,联合起来针对皇太极,可偏偏当皇太极朝自己下手的时候,这些人仿佛一下子全得了健忘症,一个个袖手旁观,根本没人挺身而出帮自己一把。
面对这个结果,莽古尔泰灰心到了极点,更是对这些人私下痛骂不已。没了希望的他每日只能借酒消愁,整日把自己灌得烂醉,才一个月不到,莽古尔泰某日清晨醒来突然就不能说话了,等到中午的时候病情加重,傍晚时分,这位四大贝勒之一,曾经是皇太极最大的竞争对手突然就去世了,他的死究竟是喝酒喝多得了急病而亡呢?还是其他未知的原因已无法知晓,但不管怎么样,莽古尔泰的死对皇太极来说是件最好不过的事,他这么一死皇太极去了一个心腹大患,同时也震慑了八旗中存在的反对派。
莽古尔泰死后没多久,一直被软禁的阿敏也在幽所悄无声息的去世了,随着阿敏的死,当年四大贝勒就剩下了代善和皇太极两人,而代善一直都是皇太极最有力的支持者,由此可见皇太极最大的两个政治对手都没了。
除去莽古尔泰和阿敏之外,皇太极还处置了十几个地位高低不等的八旗贵族,这些人无一例外不是莽古尔泰和阿敏的亲信,或是他们的老部下,或者当初跟着这两人掺和汗位之事,又或者在长城之战后蠢蠢欲动,暗中串联意图搞事的人。
手段毒辣的皇太极三下五除二铲除了异己,也没忘记安抚和拉拢那些中间派,短短不到几个月的时间,一场针对皇太极的政治风暴还没掀起就被他连消带打解决了,同时借着这个事皇太极还重新调整了八旗各部,削弱了其他人所掌控的各旗力量,进一步增强了他自身的实力。
处理完内患,皇太极终于有精力腾出手处置外部事务了。眼下最重要的还是和大明的战争,长城之战后皇太极已得到了消息,大明那边重设了蓟州镇,并在蓟州镇派重兵驻扎,并且开始修缮喜峰口周边残破的长城防线。
这个消息让皇太极大皱眉头,蓟州镇的长城防线是他原本突破大明的关键路线,己巳之变时期就是这样攻进大明腹地的,虽然不久前的长城之战没能达到目的,可这条路线依旧摆在那边,而现在大明重建早就名存实亡的蓟州镇,表示大明的战略部署发生了变化,直接堵住了他借道攻击大明的通道,以后想再故伎重演已很难做到了。
这还不算,此外还有这一次土默特的出兵和察哈尔各部遭受的损失,在皇太极撤军返回辽东后,土默特的势力借此渗入了察哈尔各部,虽然还没真正占据察哈尔右翼草原,可右翼几个部落在损失惨重之下已没有和土默特部抗衡的力量了。
在这种情况下土默特的蒙古人随时能打过来,如果皇太极再借道察哈尔就要预防土默特部和大明的联军合击,虽然八旗能打,可皇太极也清楚八旗不是真正无敌的,土默特的蒙古人骁勇善战不好对付,现在蓟州镇的明军也不算弱,两者又拥有地形和军械之利,皇太极双拳难敌四手,同时对付两个强大的对手,再加上远道作战实在没有把握。
蓟州镇的口子被堵死了,皇太极已没可能再绕路攻击大明,只能把目光调转回来继续望向辽西走廊。
现在剩下的通道就是辽西走廊,采取和当年努尔哈赤一样的进攻路线,硬碰硬和明军正面交战。
可这样的战争胜负很难预料,毕竟辽西走廊上的宁锦防线是当年孙承宗设置的,宁远、锦州几城坚固,明军野战比不上他的八旗,可仅仅是守城却不算差,而且明军还拥有火器辅助,正面强攻皇太极也没十足把握拿下这些坚城,更何况皇太极也不愿意拿自己八旗的老底子去打这样的消耗战。
可就算这样皇太极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他很清楚他只能打,不打不成。虽然眼下的后金已是大清,他这个大汗也成了皇帝,可实际上所谓的大清和当初的后金并没太多区别,仅仅只是称呼上的改变罢了。
无论是地盘、人丁、生产力、科技水平等各方面因素,大清远不如大明,现在的军事实力上占据上风也不是绝对的,毕竟底子太薄了,根本不是庞大的大明对手。
皇太极雄才大略,他明白只有南下进攻大明才是真正的出路,如果继续呆在辽东,仅凭辽东一地长久下去必然盛极而衰,等到那时候不用大明来打,大清就会自己支持不下去了。
以战养战,以掠夺壮大自身,这本就是努尔哈赤立国时制定的战略方针,现在的皇太极也是一样。拿下整个辽西走廊,打破山海关防线,兵锋直指大明腹地,这才是大清唯一的出路。
在这种情况下,辽西走廊再难打皇太极也只能硬着头皮去打,他首先要拿下的就是锦州,锦州位于宁锦防线的最东北,是辽西走廊的入口,遏制着整个辽西走廊的通道。
锦州一日不下,打通辽西走廊就是一个空谈,但锦州却不是那么好打的,驻守锦州的可是大名鼎鼎的祖大寿,祖大寿在锦州城有三万大军,而且还在锦州城外的几处据点(堡)有近二万人驻扎,锦州的总兵力达到了五万人之多,再加上锦州城墙高城厚,还有不少火炮等火器,可谓兵强马壮,固若金汤。
虽然祖大寿所谓的五万大军有着不少水分,可不管怎么说就算打对折至少也有二万五千之多。而且依托城墙进行防御,明军的战斗力并不算弱,皇太极如果强攻锦州想要拿下这个城池弄不好得死上近万人才有把握。
付出这么多伤亡的代价买卖皇太极是绝对不会干的,整个八旗才多少人?皇太极怎么可能把宝贵的兵力白白消耗在攻城战上呢?针对这样的情况皇太极采取了用惯了老战术,他先派济尔哈朗领兵打义州,拿下义州后就地驻扎。
义州在锦州城的北部,离锦州不远,行军一日就能抵达。
打下义州济尔哈朗部就能直接监控南部的锦州,驱散附近的明军,逼迫锦州以北的明军撤回锦州,同时摧毁明军在锦州周边区域的屯田,使得锦州的明军失去了自给能力。
接着皇太极派人联络在锦州南部杏山的苏班岱蒙古部,苏班岱蒙古部是位于辽西走廊的一支不大的蒙古部落,很早以前就归化了大明,在大明的庇护下生活。
按理说,苏班岱蒙古部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和大明站在一起,联合抗击皇太极的进攻才对。可谁都没想到部落首领苏班岱为了自保在皇太极派人来联络后主动投靠了过去,并且在祖大寿领兵意图夺回义州之时突然出兵,联合济尔哈朗南北夹击明军,导致明军大败后逃回了锦州城,就此锦州南部的杏山也落到了皇太极手中,从而皇太极直接控制了锦州一南一北两个要地,把祖大寿所在的锦州夹在了中间。
皇太极还派出多尔衮兄弟和自己的长子豪格领军,对锦州周边的明军堡垒进行定点拔除。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外围堡垒的明军抵挡不住清军的围攻,不是主动放弃就是兵败被俘,就此以锦州为中心的上百里区域基本被皇太极所占,从而形成了对锦州的包围圈。
http://www.cxzz958.com/gouzaimingmodangzongshi/4475351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xzz958.com。鬼吹灯手机版阅读网址:m.cxzz958.com
莽古尔泰根本没想到皇太极下手这么快这么狠,还没等他反应过来呢,他这个八旗的实力派,当年的四大贝勒就失去了一切,就连正蓝旗旗主都换成了他弟弟德格类。
而德格类虽是莽古尔泰的同母弟弟,可他们兄弟的关系一直不好,关键还在于当年莽古尔泰为了讨好努尔哈赤居然弑母,拿着亲生母亲的人头为自己邀宠。
哪怕当时的女真人算不上真正的文明人,充其量就是个蛮族罢了,莽古尔泰的所作所为也是被许多人所不耻。正是因为他干了这件事,莽古尔泰的名声在八旗内部直接就臭了,原本一些亲近于他的人渐渐开始对他疏离,就连一向杀人如麻的努尔哈赤也觉得莽古尔泰这等作为实在太过,私下评论他是一条养不熟的“狼崽子”。
皇太极把正蓝旗交给德格类,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给莽古尔泰一个自省的机会,毕竟德格类是他的同母弟弟,只要莽古尔泰诚心悔过,未来还有当旗主的可能。
可实际上皇太极这么干等于彻底绝了莽古尔泰东山再起的可能,因为母妃之死,德格类比任何人都痛恨自己这个哥哥,巴不得莽古尔泰倒霉,怎么可能把到手的正蓝旗旗主位以后再还给莽古尔泰呢?
这个道理莽古尔泰自己心里也清楚,在丢掉爵位和旗主之位后,莽古尔泰明白自己已经再也没有翻身的可能了。而且让他更愤怒的是明明一些人之前大家商量好的,联合起来针对皇太极,可偏偏当皇太极朝自己下手的时候,这些人仿佛一下子全得了健忘症,一个个袖手旁观,根本没人挺身而出帮自己一把。
面对这个结果,莽古尔泰灰心到了极点,更是对这些人私下痛骂不已。没了希望的他每日只能借酒消愁,整日把自己灌得烂醉,才一个月不到,莽古尔泰某日清晨醒来突然就不能说话了,等到中午的时候病情加重,傍晚时分,这位四大贝勒之一,曾经是皇太极最大的竞争对手突然就去世了,他的死究竟是喝酒喝多得了急病而亡呢?还是其他未知的原因已无法知晓,但不管怎么样,莽古尔泰的死对皇太极来说是件最好不过的事,他这么一死皇太极去了一个心腹大患,同时也震慑了八旗中存在的反对派。
莽古尔泰死后没多久,一直被软禁的阿敏也在幽所悄无声息的去世了,随着阿敏的死,当年四大贝勒就剩下了代善和皇太极两人,而代善一直都是皇太极最有力的支持者,由此可见皇太极最大的两个政治对手都没了。
除去莽古尔泰和阿敏之外,皇太极还处置了十几个地位高低不等的八旗贵族,这些人无一例外不是莽古尔泰和阿敏的亲信,或是他们的老部下,或者当初跟着这两人掺和汗位之事,又或者在长城之战后蠢蠢欲动,暗中串联意图搞事的人。
手段毒辣的皇太极三下五除二铲除了异己,也没忘记安抚和拉拢那些中间派,短短不到几个月的时间,一场针对皇太极的政治风暴还没掀起就被他连消带打解决了,同时借着这个事皇太极还重新调整了八旗各部,削弱了其他人所掌控的各旗力量,进一步增强了他自身的实力。
处理完内患,皇太极终于有精力腾出手处置外部事务了。眼下最重要的还是和大明的战争,长城之战后皇太极已得到了消息,大明那边重设了蓟州镇,并在蓟州镇派重兵驻扎,并且开始修缮喜峰口周边残破的长城防线。
这个消息让皇太极大皱眉头,蓟州镇的长城防线是他原本突破大明的关键路线,己巳之变时期就是这样攻进大明腹地的,虽然不久前的长城之战没能达到目的,可这条路线依旧摆在那边,而现在大明重建早就名存实亡的蓟州镇,表示大明的战略部署发生了变化,直接堵住了他借道攻击大明的通道,以后想再故伎重演已很难做到了。
这还不算,此外还有这一次土默特的出兵和察哈尔各部遭受的损失,在皇太极撤军返回辽东后,土默特的势力借此渗入了察哈尔各部,虽然还没真正占据察哈尔右翼草原,可右翼几个部落在损失惨重之下已没有和土默特部抗衡的力量了。
在这种情况下土默特的蒙古人随时能打过来,如果皇太极再借道察哈尔就要预防土默特部和大明的联军合击,虽然八旗能打,可皇太极也清楚八旗不是真正无敌的,土默特的蒙古人骁勇善战不好对付,现在蓟州镇的明军也不算弱,两者又拥有地形和军械之利,皇太极双拳难敌四手,同时对付两个强大的对手,再加上远道作战实在没有把握。
蓟州镇的口子被堵死了,皇太极已没可能再绕路攻击大明,只能把目光调转回来继续望向辽西走廊。
现在剩下的通道就是辽西走廊,采取和当年努尔哈赤一样的进攻路线,硬碰硬和明军正面交战。
可这样的战争胜负很难预料,毕竟辽西走廊上的宁锦防线是当年孙承宗设置的,宁远、锦州几城坚固,明军野战比不上他的八旗,可仅仅是守城却不算差,而且明军还拥有火器辅助,正面强攻皇太极也没十足把握拿下这些坚城,更何况皇太极也不愿意拿自己八旗的老底子去打这样的消耗战。
可就算这样皇太极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他很清楚他只能打,不打不成。虽然眼下的后金已是大清,他这个大汗也成了皇帝,可实际上所谓的大清和当初的后金并没太多区别,仅仅只是称呼上的改变罢了。
无论是地盘、人丁、生产力、科技水平等各方面因素,大清远不如大明,现在的军事实力上占据上风也不是绝对的,毕竟底子太薄了,根本不是庞大的大明对手。
皇太极雄才大略,他明白只有南下进攻大明才是真正的出路,如果继续呆在辽东,仅凭辽东一地长久下去必然盛极而衰,等到那时候不用大明来打,大清就会自己支持不下去了。
以战养战,以掠夺壮大自身,这本就是努尔哈赤立国时制定的战略方针,现在的皇太极也是一样。拿下整个辽西走廊,打破山海关防线,兵锋直指大明腹地,这才是大清唯一的出路。
在这种情况下,辽西走廊再难打皇太极也只能硬着头皮去打,他首先要拿下的就是锦州,锦州位于宁锦防线的最东北,是辽西走廊的入口,遏制着整个辽西走廊的通道。
锦州一日不下,打通辽西走廊就是一个空谈,但锦州却不是那么好打的,驻守锦州的可是大名鼎鼎的祖大寿,祖大寿在锦州城有三万大军,而且还在锦州城外的几处据点(堡)有近二万人驻扎,锦州的总兵力达到了五万人之多,再加上锦州城墙高城厚,还有不少火炮等火器,可谓兵强马壮,固若金汤。
虽然祖大寿所谓的五万大军有着不少水分,可不管怎么说就算打对折至少也有二万五千之多。而且依托城墙进行防御,明军的战斗力并不算弱,皇太极如果强攻锦州想要拿下这个城池弄不好得死上近万人才有把握。
付出这么多伤亡的代价买卖皇太极是绝对不会干的,整个八旗才多少人?皇太极怎么可能把宝贵的兵力白白消耗在攻城战上呢?针对这样的情况皇太极采取了用惯了老战术,他先派济尔哈朗领兵打义州,拿下义州后就地驻扎。
义州在锦州城的北部,离锦州不远,行军一日就能抵达。
打下义州济尔哈朗部就能直接监控南部的锦州,驱散附近的明军,逼迫锦州以北的明军撤回锦州,同时摧毁明军在锦州周边区域的屯田,使得锦州的明军失去了自给能力。
接着皇太极派人联络在锦州南部杏山的苏班岱蒙古部,苏班岱蒙古部是位于辽西走廊的一支不大的蒙古部落,很早以前就归化了大明,在大明的庇护下生活。
按理说,苏班岱蒙古部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和大明站在一起,联合抗击皇太极的进攻才对。可谁都没想到部落首领苏班岱为了自保在皇太极派人来联络后主动投靠了过去,并且在祖大寿领兵意图夺回义州之时突然出兵,联合济尔哈朗南北夹击明军,导致明军大败后逃回了锦州城,就此锦州南部的杏山也落到了皇太极手中,从而皇太极直接控制了锦州一南一北两个要地,把祖大寿所在的锦州夹在了中间。
皇太极还派出多尔衮兄弟和自己的长子豪格领军,对锦州周边的明军堡垒进行定点拔除。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外围堡垒的明军抵挡不住清军的围攻,不是主动放弃就是兵败被俘,就此以锦州为中心的上百里区域基本被皇太极所占,从而形成了对锦州的包围圈。
http://www.cxzz958.com/gouzaimingmodangzongshi/4475351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xzz958.com。鬼吹灯手机版阅读网址:m.cxzz9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