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楚世昭的无字碑,节制三府军!
桓盛干出来的这件事情太疯批了。
他这么做,道理上是对的。
可是他不能这么明着来。
就这么说吧,桓盛身为臣子砍了楚世昭的三位兄长,实际上是以下犯上。
那以后,其他人有样学样怎么办?
这就跟底下人谋反了一样,你赦免了他们谋反的罪名,很多人就会觉得反正谋反都不会死,那只会出现一批又一批想要谋反的人。
楚世昭砍了他的三位兄长,顶多算是皇权斗争,最坏的情况,就是和李世民一样,往后宗室太子继位的概率降低,会出现同室操戈的局势。
其实,对于这一点,楚世昭反而没有什么太深的心理负担。
那三位兄长,是楚世昭同父异母的哥哥,而且由于出身门第的关系,他们之间是不来往的,关系也不够亲密。
除了名义上是兄长的关系,楚世昭既没受到过这三位兄长的照顾,还被他们拿来当成转移矛盾的工具。
明里暗里的针对,已经告诉了楚世昭,他要是不提早动手,早晚会反受其害。
坐以待毙,本就不是楚世昭的性格,他就是那种敢于鱼死网破的人。
何况楚世昭的处境特别糟糕,他不具备绝对的力量,因此楚世昭还不能等待对手发难以后,再名正言顺地打回去。
对方随手的一击,楚世昭兴许直接就被解决了,所以楚世昭有且只有一次自救的机会,那就是在大周王朝还没确认谁是新的天子之前,果断出手。
但,这一次出手,同样勉强。
能够实施的主要原因是桓盛的执行力强,三千先登武士在楚世昭的号令下,悄无声息地控制住了长安整个中高级将官。
问题是,即便是这样,楚世昭都没有把握完成这次政变。
人家李世民有什么?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李世民斗法之前,他是什么?
不包括天策上将外,李世民还是太尉、尚书令、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益州道行台尚书令、雍州牧、蒲州都督、领十二卫大将军、中书令、上柱国以及秦王外等等头衔。
李世民的前缀绰号,无论虚职还是实权的职务,正常人根本念都念不完。
就算是有几个人,如李靖之类的名将没有明确表态要帮助李世民政变,但起码人家是保持观望态度,最终李世民是在很多很多内外在的条件下,这才完成了全部的接管后,其余人见大势已去这才纷纷依附。
楚世昭能够仰仗的,只有杨方和桓盛以及桓盛理论上提到的桓节在凉州给楚世昭压阵。
到了这个时候,楚世昭才发现,桓盛做出这样的决定,除了莽以外,还是一步险中求胜的棋。
除了楚世昭以外,永晋帝剩下的几位儿子,大多年幼,根本不足以承担国事。
在这种情况下,要么出现一个绝对强大的势力,在桓盛干掉楚世昭那三位兄长之后,再把楚世昭干掉,才能有立幼主,架设傀儡皇帝的可能性。
很显然,这个条件很难构成。
永晋帝在朝堂保持了绝对的平衡术,没有养出一家独大的世家大族,京兆这些名门在朝堂之上的实力都相差无几,王氏更强一筹,仅仅是因为王氏还有一个皇后王从徽,所以王氏的地位相对更高。
一个人办事的时候,他效率其实是最高的。
但是在这个人的以外,还有很多人在他旁边出谋划策的时候,那些人就会成为破绽。
世家大族同样不是铁板一块。
要是王氏完全凌驾于其他世家大族的话,楚世昭这次政变,反而没机会。
现在的话。
楚世昭的那三位兄长只要死了,楚世昭后面能够拉拢到那些还没有做出站队的世家大族,团结到那些之前没有团结到的力量,这次政变的成功概率就能大大提升。
等稳定了朝政,再来清算,其实也是不迟的。
桓盛这一步棋,是向死而生的险招,而楚世昭也已经看出来了,这招反而是成了现在政变成功的最大希望。
以前楚世昭没有发现桓盛在初始阶段就能被评定为紫色臣卡的原因,现在楚世昭意识到了。
桓盛他作为臣卡,就不是常规臣卡的用法。
在紧要事务上的处理,他做出来的判断是很准确的,而且最重要的是他敢这么办,有惊人的胆魄。
【永晋二十九年十二月下旬,楚世昭以‘王氏外戚作乱,意欲谋反。’为借口,讨伐王氏。】
【你深深知道,与你斗法之人,根本就不是楚世煦为首的东宫党,而是支持你那三位兄长的王氏外戚。】
【三千先登武士,最先在三府军中,出手斩杀的就是那些与王氏有关联的将官,这是为了降低王氏在三府军的影响力。】
【事情到了这一步,你很清楚,今后的史书对你的评价恐怕是罄竹难书,但是,你却没有任何选择,只能在风浪涌动的长安之中,做出最为惊险的试探。】
【到了这个时候,楚世昭也不能心慈手软了,他先是找到了郭谦,告诉他如今的情况。】
【郭谦出身低微,但他身处的职位关键,又是永晋帝最亲近的人,而对楚世昭而言,最大的好消息,就在于——东宫的楚世煦并没有选择和郭谦深交。】
【兴兵讨伐王氏的晋王楚世昭告诉郭谦,一旦东宫登基,像武德司指挥使这样重要的位置,他只会留给自己亲近之人,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郭大人虽然深受先帝的信任,可是又怎么能保证一定能赢得东宫的信任呢?】
【王氏出身的士族,您也认识,他们会容忍你继续在这个位置上坐着吗?】
【郭谦坐立难安,而楚世昭却只给了他很短的时间考虑,最终郭谦咬了咬牙,命令武德司的兵士协助楚世昭安抚长安之中的秩序。】
【楚世昭顺势入宫,令人囚禁了如今贵为太后的王从徽。】
【又前往了三府军,以‘子借父兵’、‘替父报仇’之说,临时节制三府兵马,可事实上三府军最重要的几位将官,早就被先登武士控制,如今的三府军,是由曾任中府军都卫将军的杨方临时调度,随后,楚世昭又将麾下的这些亲近自己的先登武士,暂时接管中低级将官的职务,以此进一步控制三府军。】
【而身居东宫的楚世煦大为震怒,在东宫召集了不少人,想要和杀入皇城的桓盛应对。】
【桓盛身为凉州之人,武艺高强,他一箭就射死了楚世煦,楚世昭见状,立刻对外宣称楚世煦是在讨伐王氏的乱军之中失足落水的。】
【你知道这次政变,不仅是强为不可为之事,同样还是一场一定会担上骂名的自救之举,可现在事已至此,你也只能一条路走到黑。】
【楚世仁和楚世虞相继被杀过后,当夜,桓盛又带着一伙人将王氏满门夷灭。】
【而楚世昭立刻安抚长安之中的其他大臣,想要稳住长安之中的朝堂之心,以便于顺利接管朝堂。】
【可是许多大臣都和王氏有所关联,他们顾虑楚世昭失去理智,大开杀戒,有的选择出逃长安,有的则是尝试联系三府军,甚至唤来家中的奴仆,给他们武装,以此来和楚世昭对抗。】
【很快事态影响到了长安城中。】
【很多朝臣高呼——‘晋王谋反’,而和这些朝臣对峙的兵士又高呼着——‘晋王替父报仇,以清君侧’。】
【围观的百姓不知真假,看着两边人马的捉对厮杀,但那些朝臣身旁的大多都是常服家奴,反倒是楚世昭这边的人,都是身着制式的官军武装,很多分辨不清情况的百姓,下意识地支持官军,朝着另外一方人围追堵截。】
【在这一刻,长安的九门,早就被郭谦派出去的武德司兵士控制,而三千先登武士立刻是将那些试图叛乱,甚至已经是处于叛乱的朝臣诛杀。】
【等到战事休止,再由武德司的兵士来接管长安街道上的治安,避免有些士卒趁火打劫,劫掠百姓。】
【而楚世昭麾下的先登武士,他们军纪严明,看到士卒趁乱而为的想法,就会加以制止,甚至是出手处置。】
【由于晋王楚世昭在民间影响力颇深,这一次政变,百姓大多都选择了围观其中的变化。】
【当天亮的时候,楚世昭脸上满是鲜血地站在皇城的入口,他手持着的长剑,一步一步朝着承天门走去。】
【楚世昭僭越帝礼,代行先帝君权,替父皇下诏判处昨夜叛乱的朝臣,并且没有经过三司的会审,直接是处死了那些叛乱的大臣。】
【这一夜,又称——‘承天门夜变’。】
【桓盛上书,宣称‘东宫与王氏合谋,进献红丸,谋害了先帝,又想要诛杀晋王,而晋王为图自保,这才不得不讨伐祸乱天下的王氏外戚。’】
【而楚世昭深知以他的功绩,是极难服众的,哪怕现在暂时控制住了长安,这也不意味着江山社稷就在楚世昭的手上了。】
第一步惊险完成。
但楚世昭毕竟不是李世民。
也不是朱棣。
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前,他所干下来的功绩,放在任何一个朝代,他都是开国皇帝了。
所以他的玄武门之变,说是皇权之争,更像是以李世民为首的功臣集团对李渊发起的挑战。
和李世民对线的,压根就不是李建成和李元吉。
他们两个,就是李渊手上的傀儡,李世民真正对线的人是李渊。
是功臣李世民和皇帝李渊之间的对抗。
朱棣也是一刀一枪,靖难之役打出来的名望,哪怕是内战,可还是实打实地从北平一路打到了南京。
这两个人在军队之中的声望太高了,就这一点便是现在的楚世昭没法比的。
可即使是朱棣这样雄才大略的君王,为了掩盖自己得位不正的问题,他都要继续打漠北,打游牧民族来刷名望,来给他的皇帝之位拿出证明来。
楚世昭呢?
他别说李世民的功绩了,就连朱棣那种在军队之中说一不二的声望都没有。
能暂时控制住长安,都能说是险中又险。
现在的楚世昭接任天子这个位置,出一次错,他就彻底崩盘。
李世民的路,楚世昭已经学不了了,他只能像朱棣那样,拿功绩证明一切。
但,这个摊子一样的天下,楚世昭能不能给它板起命来,都很难说。
【永晋三十年,你没有立刻顺理成章地接受天子之位,而是以监国的形式,暂时总督天下事务。】
【不久之后,你命令桓盛在长安城外,立下一个无题空白的字碑。】
【“是非自有公论,功过后人评说。”】
【面对近乎于窒息的压力,楚世昭只能竭力承受这天下之重。】
【至于楚世昭立下这无字之碑的理由,何尝不是自己心中志向的体现。】
【有些事情,做了就做了,无须解释,也不必解释。】
【后世之人,辱我,骂我,攻我,又能如何?!】
【我这无字碑文,就是留着给你们后人评说的机会,而这就是楚世昭的气度所在。】
模拟界面,楚世昭手上的先登武士这个兵种已经消失了,为了提高三府军的控制力,楚世昭是将这三千人化为了三府军之中的中低级将官编制。
如此一来,九万之众的三府军,在楚世昭手上的掌控度,才堪堪从32点突破到了68点。
低于40点,这支军队是会有随时哗变的可能性,楚世昭不将他的骨干嫡系放进三府军,直接就从内部瓦解了,那楚世昭还用得着考虑身外之事吗?
但是,楚世昭看到自己的统治界面,立刻是被父皇留下来的这个面板给气晕了。
他自己打天下,无论是从南方打到长安,还是从晋阳打到长安,走的每一步,楚世昭都能一点一点的种地,一点一点的运营。
等楚世昭打到长安的时候,他的声望不仅高的吓人,民心也很充裕,所以完全就不怕坐在天子之位,被这个位置给反噬的可能性。
现在不一样了。
楚世昭是政变取得的天下,他的声望很低,而且永晋帝留下了一个巨大的财政窟窿,整个国家的财政都是赤字的。
要是楚世昭是打天下拿下来的江山,他还能一边打一边靠打地主,踩豪强和世家的头换经济,以战养战。
现在楚世昭这个声望,他敢乱动,下场就是一堆人起兵造反。
不过,看到这里,楚世昭的眸光变得犀利了起来。
他要是不乱动的话,不就成了第二个永晋帝,从昂首满志的少年,一点一点地蹉跎为一个只为权力奔波,勉强安稳朝堂而只想着保住国本的私欲皇帝?
干都干了,那就全干了。
头硬到底!
先把你们这帮朝臣治住,内部平稳了,立刻祭出【一条鞭法】强化国力。
声望不够?
楚世昭可不认为周围的这些节度使和士族是能安稳下来的。
敢反?楚世昭他就敢打。
打完内战打外战,平完长安平天下。
路在自己脚下,怎么走都看自己。
既然楚世昭不想碌碌而为一辈子,那就拿命去拼!
说得好像我楚世昭怕过事一样!
没米?
那我就找你们这些蛇鼠一窝的大族狠狠地爆米!
http://www.cxzz958.com/qingniangzichengwoweibixia/4484595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xzz958.com。鬼吹灯手机版阅读网址:m.cxzz958.com
他这么做,道理上是对的。
可是他不能这么明着来。
就这么说吧,桓盛身为臣子砍了楚世昭的三位兄长,实际上是以下犯上。
那以后,其他人有样学样怎么办?
这就跟底下人谋反了一样,你赦免了他们谋反的罪名,很多人就会觉得反正谋反都不会死,那只会出现一批又一批想要谋反的人。
楚世昭砍了他的三位兄长,顶多算是皇权斗争,最坏的情况,就是和李世民一样,往后宗室太子继位的概率降低,会出现同室操戈的局势。
其实,对于这一点,楚世昭反而没有什么太深的心理负担。
那三位兄长,是楚世昭同父异母的哥哥,而且由于出身门第的关系,他们之间是不来往的,关系也不够亲密。
除了名义上是兄长的关系,楚世昭既没受到过这三位兄长的照顾,还被他们拿来当成转移矛盾的工具。
明里暗里的针对,已经告诉了楚世昭,他要是不提早动手,早晚会反受其害。
坐以待毙,本就不是楚世昭的性格,他就是那种敢于鱼死网破的人。
何况楚世昭的处境特别糟糕,他不具备绝对的力量,因此楚世昭还不能等待对手发难以后,再名正言顺地打回去。
对方随手的一击,楚世昭兴许直接就被解决了,所以楚世昭有且只有一次自救的机会,那就是在大周王朝还没确认谁是新的天子之前,果断出手。
但,这一次出手,同样勉强。
能够实施的主要原因是桓盛的执行力强,三千先登武士在楚世昭的号令下,悄无声息地控制住了长安整个中高级将官。
问题是,即便是这样,楚世昭都没有把握完成这次政变。
人家李世民有什么?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李世民斗法之前,他是什么?
不包括天策上将外,李世民还是太尉、尚书令、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益州道行台尚书令、雍州牧、蒲州都督、领十二卫大将军、中书令、上柱国以及秦王外等等头衔。
李世民的前缀绰号,无论虚职还是实权的职务,正常人根本念都念不完。
就算是有几个人,如李靖之类的名将没有明确表态要帮助李世民政变,但起码人家是保持观望态度,最终李世民是在很多很多内外在的条件下,这才完成了全部的接管后,其余人见大势已去这才纷纷依附。
楚世昭能够仰仗的,只有杨方和桓盛以及桓盛理论上提到的桓节在凉州给楚世昭压阵。
到了这个时候,楚世昭才发现,桓盛做出这样的决定,除了莽以外,还是一步险中求胜的棋。
除了楚世昭以外,永晋帝剩下的几位儿子,大多年幼,根本不足以承担国事。
在这种情况下,要么出现一个绝对强大的势力,在桓盛干掉楚世昭那三位兄长之后,再把楚世昭干掉,才能有立幼主,架设傀儡皇帝的可能性。
很显然,这个条件很难构成。
永晋帝在朝堂保持了绝对的平衡术,没有养出一家独大的世家大族,京兆这些名门在朝堂之上的实力都相差无几,王氏更强一筹,仅仅是因为王氏还有一个皇后王从徽,所以王氏的地位相对更高。
一个人办事的时候,他效率其实是最高的。
但是在这个人的以外,还有很多人在他旁边出谋划策的时候,那些人就会成为破绽。
世家大族同样不是铁板一块。
要是王氏完全凌驾于其他世家大族的话,楚世昭这次政变,反而没机会。
现在的话。
楚世昭的那三位兄长只要死了,楚世昭后面能够拉拢到那些还没有做出站队的世家大族,团结到那些之前没有团结到的力量,这次政变的成功概率就能大大提升。
等稳定了朝政,再来清算,其实也是不迟的。
桓盛这一步棋,是向死而生的险招,而楚世昭也已经看出来了,这招反而是成了现在政变成功的最大希望。
以前楚世昭没有发现桓盛在初始阶段就能被评定为紫色臣卡的原因,现在楚世昭意识到了。
桓盛他作为臣卡,就不是常规臣卡的用法。
在紧要事务上的处理,他做出来的判断是很准确的,而且最重要的是他敢这么办,有惊人的胆魄。
【永晋二十九年十二月下旬,楚世昭以‘王氏外戚作乱,意欲谋反。’为借口,讨伐王氏。】
【你深深知道,与你斗法之人,根本就不是楚世煦为首的东宫党,而是支持你那三位兄长的王氏外戚。】
【三千先登武士,最先在三府军中,出手斩杀的就是那些与王氏有关联的将官,这是为了降低王氏在三府军的影响力。】
【事情到了这一步,你很清楚,今后的史书对你的评价恐怕是罄竹难书,但是,你却没有任何选择,只能在风浪涌动的长安之中,做出最为惊险的试探。】
【到了这个时候,楚世昭也不能心慈手软了,他先是找到了郭谦,告诉他如今的情况。】
【郭谦出身低微,但他身处的职位关键,又是永晋帝最亲近的人,而对楚世昭而言,最大的好消息,就在于——东宫的楚世煦并没有选择和郭谦深交。】
【兴兵讨伐王氏的晋王楚世昭告诉郭谦,一旦东宫登基,像武德司指挥使这样重要的位置,他只会留给自己亲近之人,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郭大人虽然深受先帝的信任,可是又怎么能保证一定能赢得东宫的信任呢?】
【王氏出身的士族,您也认识,他们会容忍你继续在这个位置上坐着吗?】
【郭谦坐立难安,而楚世昭却只给了他很短的时间考虑,最终郭谦咬了咬牙,命令武德司的兵士协助楚世昭安抚长安之中的秩序。】
【楚世昭顺势入宫,令人囚禁了如今贵为太后的王从徽。】
【又前往了三府军,以‘子借父兵’、‘替父报仇’之说,临时节制三府兵马,可事实上三府军最重要的几位将官,早就被先登武士控制,如今的三府军,是由曾任中府军都卫将军的杨方临时调度,随后,楚世昭又将麾下的这些亲近自己的先登武士,暂时接管中低级将官的职务,以此进一步控制三府军。】
【而身居东宫的楚世煦大为震怒,在东宫召集了不少人,想要和杀入皇城的桓盛应对。】
【桓盛身为凉州之人,武艺高强,他一箭就射死了楚世煦,楚世昭见状,立刻对外宣称楚世煦是在讨伐王氏的乱军之中失足落水的。】
【你知道这次政变,不仅是强为不可为之事,同样还是一场一定会担上骂名的自救之举,可现在事已至此,你也只能一条路走到黑。】
【楚世仁和楚世虞相继被杀过后,当夜,桓盛又带着一伙人将王氏满门夷灭。】
【而楚世昭立刻安抚长安之中的其他大臣,想要稳住长安之中的朝堂之心,以便于顺利接管朝堂。】
【可是许多大臣都和王氏有所关联,他们顾虑楚世昭失去理智,大开杀戒,有的选择出逃长安,有的则是尝试联系三府军,甚至唤来家中的奴仆,给他们武装,以此来和楚世昭对抗。】
【很快事态影响到了长安城中。】
【很多朝臣高呼——‘晋王谋反’,而和这些朝臣对峙的兵士又高呼着——‘晋王替父报仇,以清君侧’。】
【围观的百姓不知真假,看着两边人马的捉对厮杀,但那些朝臣身旁的大多都是常服家奴,反倒是楚世昭这边的人,都是身着制式的官军武装,很多分辨不清情况的百姓,下意识地支持官军,朝着另外一方人围追堵截。】
【在这一刻,长安的九门,早就被郭谦派出去的武德司兵士控制,而三千先登武士立刻是将那些试图叛乱,甚至已经是处于叛乱的朝臣诛杀。】
【等到战事休止,再由武德司的兵士来接管长安街道上的治安,避免有些士卒趁火打劫,劫掠百姓。】
【而楚世昭麾下的先登武士,他们军纪严明,看到士卒趁乱而为的想法,就会加以制止,甚至是出手处置。】
【由于晋王楚世昭在民间影响力颇深,这一次政变,百姓大多都选择了围观其中的变化。】
【当天亮的时候,楚世昭脸上满是鲜血地站在皇城的入口,他手持着的长剑,一步一步朝着承天门走去。】
【楚世昭僭越帝礼,代行先帝君权,替父皇下诏判处昨夜叛乱的朝臣,并且没有经过三司的会审,直接是处死了那些叛乱的大臣。】
【这一夜,又称——‘承天门夜变’。】
【桓盛上书,宣称‘东宫与王氏合谋,进献红丸,谋害了先帝,又想要诛杀晋王,而晋王为图自保,这才不得不讨伐祸乱天下的王氏外戚。’】
【而楚世昭深知以他的功绩,是极难服众的,哪怕现在暂时控制住了长安,这也不意味着江山社稷就在楚世昭的手上了。】
第一步惊险完成。
但楚世昭毕竟不是李世民。
也不是朱棣。
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前,他所干下来的功绩,放在任何一个朝代,他都是开国皇帝了。
所以他的玄武门之变,说是皇权之争,更像是以李世民为首的功臣集团对李渊发起的挑战。
和李世民对线的,压根就不是李建成和李元吉。
他们两个,就是李渊手上的傀儡,李世民真正对线的人是李渊。
是功臣李世民和皇帝李渊之间的对抗。
朱棣也是一刀一枪,靖难之役打出来的名望,哪怕是内战,可还是实打实地从北平一路打到了南京。
这两个人在军队之中的声望太高了,就这一点便是现在的楚世昭没法比的。
可即使是朱棣这样雄才大略的君王,为了掩盖自己得位不正的问题,他都要继续打漠北,打游牧民族来刷名望,来给他的皇帝之位拿出证明来。
楚世昭呢?
他别说李世民的功绩了,就连朱棣那种在军队之中说一不二的声望都没有。
能暂时控制住长安,都能说是险中又险。
现在的楚世昭接任天子这个位置,出一次错,他就彻底崩盘。
李世民的路,楚世昭已经学不了了,他只能像朱棣那样,拿功绩证明一切。
但,这个摊子一样的天下,楚世昭能不能给它板起命来,都很难说。
【永晋三十年,你没有立刻顺理成章地接受天子之位,而是以监国的形式,暂时总督天下事务。】
【不久之后,你命令桓盛在长安城外,立下一个无题空白的字碑。】
【“是非自有公论,功过后人评说。”】
【面对近乎于窒息的压力,楚世昭只能竭力承受这天下之重。】
【至于楚世昭立下这无字之碑的理由,何尝不是自己心中志向的体现。】
【有些事情,做了就做了,无须解释,也不必解释。】
【后世之人,辱我,骂我,攻我,又能如何?!】
【我这无字碑文,就是留着给你们后人评说的机会,而这就是楚世昭的气度所在。】
模拟界面,楚世昭手上的先登武士这个兵种已经消失了,为了提高三府军的控制力,楚世昭是将这三千人化为了三府军之中的中低级将官编制。
如此一来,九万之众的三府军,在楚世昭手上的掌控度,才堪堪从32点突破到了68点。
低于40点,这支军队是会有随时哗变的可能性,楚世昭不将他的骨干嫡系放进三府军,直接就从内部瓦解了,那楚世昭还用得着考虑身外之事吗?
但是,楚世昭看到自己的统治界面,立刻是被父皇留下来的这个面板给气晕了。
他自己打天下,无论是从南方打到长安,还是从晋阳打到长安,走的每一步,楚世昭都能一点一点的种地,一点一点的运营。
等楚世昭打到长安的时候,他的声望不仅高的吓人,民心也很充裕,所以完全就不怕坐在天子之位,被这个位置给反噬的可能性。
现在不一样了。
楚世昭是政变取得的天下,他的声望很低,而且永晋帝留下了一个巨大的财政窟窿,整个国家的财政都是赤字的。
要是楚世昭是打天下拿下来的江山,他还能一边打一边靠打地主,踩豪强和世家的头换经济,以战养战。
现在楚世昭这个声望,他敢乱动,下场就是一堆人起兵造反。
不过,看到这里,楚世昭的眸光变得犀利了起来。
他要是不乱动的话,不就成了第二个永晋帝,从昂首满志的少年,一点一点地蹉跎为一个只为权力奔波,勉强安稳朝堂而只想着保住国本的私欲皇帝?
干都干了,那就全干了。
头硬到底!
先把你们这帮朝臣治住,内部平稳了,立刻祭出【一条鞭法】强化国力。
声望不够?
楚世昭可不认为周围的这些节度使和士族是能安稳下来的。
敢反?楚世昭他就敢打。
打完内战打外战,平完长安平天下。
路在自己脚下,怎么走都看自己。
既然楚世昭不想碌碌而为一辈子,那就拿命去拼!
说得好像我楚世昭怕过事一样!
没米?
那我就找你们这些蛇鼠一窝的大族狠狠地爆米!
http://www.cxzz958.com/qingniangzichengwoweibixia/4484595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xzz958.com。鬼吹灯手机版阅读网址:m.cxzz9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