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真心还是假意
朱棣是二次见朱允熥了。
他态度卑微,原因就是朱允熥为了救他,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韪,放瓦剌和鞑靼进来灭朱权。
要是换成他自己,他是没这个心胸放过朱允熥的。
自古以来,怕是找不到比朱允熥更宽容的帝王。
就冲这一点,朱棣愿意完全相信朱允熥。
到了宫中,酒宴备下,舞女也已齐备。
“皇叔请坐。”
“皇上请坐。”
“皇叔请。”
“皇上请。”
二人相对一笑,一起坐下了。
朱棣心有惭愧,他说:“因为臣一人,皇上不惜空城数百座,就是为了让瓦剌和鞑靼去对付朱权,臣诚惶诚恐。”
“皇叔,朕不只是为了你一人,也是为了你手下的将士。朕不避讳,如果你和那二十万兵马都损失了,大明会在一年之内兵力空虚,特别是将军。招募兵马不难,但一将难求。”
朱棣的二子和三子相互看着,眼中各有想法。
朱允熥的话,他燕王当然听得懂。
“皇上,若皇上不嫌弃的话,臣手下所有将军,愿听从皇上调遣,为国效力,万死不辞。”
这话说出来,他的两个儿子立马就紧张了。
朱高煦觉得,皇帝巴不得他爹主动上交兵权呢。
朱高燧也是一样,觉得朱允熥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收揽人心,网罗人才,根本不是在意朱棣。
等到时机成熟,皇帝还是会痛下杀手。
朱允熥看出那二人的紧张,说道:“皇叔,瓦剌还需要你抵抗。”
“皇上,为什么要放瓦剌和鞑靼离开呢,既然已经形成关门打狗之势,为何不一鼓作气,灭了他们,他们来的,可都是精锐啊。”
“皇叔说的有道理,可即便灭了,又能怎么样呢,难不成,皇叔愿意带兵去瓦剌和鞑靼,将这群蒙人全部消灭?”
朱棣坚定的说道:“这两大部落与我大明势不两立,边境百姓深受其苦,当然要灭。”
朱允熥是熟悉历史的,整个大明朝,上下二百七十六年,都没有人能灭了那两个部落。
反而,耗损了大明太多的元气。
常年征战,军费军粮,就得从百姓身上摊派。
说的是永乐王朝,好听,可骨子里呢,只是表面上的繁华。
老百姓的赋税非常不满,每年因为拿不出钱来救灾,要死多少人。
“皇叔,你是威服的想法,但朕以为,如能教化蒙人。”
“教化?”
“今天酒宴,不提国事。刚才皇叔说,要将部下留给朝廷,朕看不必。皇叔仍可回到大同去,皇叔的亲眷也可带去,鞑靼不可不防,但不可大防。”
朱棣没听懂,打了那么多年仗,死了那么多人,现在皇帝说要教化,几个意思呢。
又说不可不防,不可大防,他彻底懵了。
“皇上是什么意思?”
“朕已下令,大明与鞑靼、瓦剌通商,朕还要下令,允许他们和大明通婚,将三方面文化化入我大明之内。”
势不两立,怎么能这样做呢,又要提防,又要建立互通关系,这不是很矛盾么。
“皇叔,来,喝酒。”
与蒙人建立关系,朱棣是打心眼里抵触的。
可他现在只是王爷,哪里能质疑皇帝的国策呢。
他原以为,朱允熥是个明君,可现在这策略令他觉得,自己的想法不对。
换做是他来做皇帝,必定派重兵对付这两股部落。
而后的酒宴,都只是家常话了,是一些拜年话,朱棣心里如翻江倒海一般。
酒宴结束后,朱允熥让人护送他去了昔日的燕王府。
那是他在洪武年间,朱元璋赐给他的宅子。
父子三人一进后院,两个儿子就想跑了。
“爹,朱允熥是个小人,他不过是想暂时笼络住您,为的就是您手下的兵马和将领。”
“可是,皇帝拒绝了为父的请求,还让张玉等人跟随我们回到大同去。”
“那不过是他的客气话,他希望您主动上交兵权,甚至希望您留在应天,就像他软禁宁王一样。爹,儿敢说,他肯定不会放您和兵马离开应天,绝对不会!”
朱高煦掷地有声,仿佛完全看透了朱允熥一般。
当然,这个可能性是有的。
只是,朱棣在进应天之前,对朱允熥十分信任。
就是当他说要与瓦剌、鞑靼建立关系后,这份信任又冷却了下来。
大明与蒙人势不两立,从洪武年间开始就一直如此。
那群蛮夷不服王化,顽抗到底,怎么才能让他们归顺大明呢。
在朱棣看来,这万万办不到。
他看了一旁默不作声的长子:“高炽,你怎么不说话?”
“爹自有明断。”
“你我父子三人关起门来讲话,就不要太谦虚了。这儿又没外人,你客气给谁看呢。”
朱高炽不是客气,他是总比两个弟弟给压制,说话就被喷,里外不是人。
“爹,儿以为,皇上是出于真心,这王府内外,没有朝廷的兵马看守,咱们不是被软禁。”
朱高煦哼笑:“大哥,人家给你吃颗甜枣,你就拿他当菩萨供起来了。咱们当初反的虽然不是朱允熥,可到底沾上了一个‘反’字,何况,咱们还差点杀了朱允熥,他现在是皇帝。做皇帝的,疑心能不重么?”
不错,做皇帝的人,十个有九个都是疑心重。
而且朱允熥的种种做法,包括国策,都让人摸不着头脑。
他从根源上废除奴隶制,还鼓励商人发展,在科举外加设什么‘学院’,允许没读过书的人混迹官场,这些怎么看都很荒唐。
救朱棣一命,的确恩同再造,可在天下人眼里,朱允熥这件事办的有失民心。
朱高燧上前说:“爹,皇帝居然放瓦剌和鞑靼入境,还放他们离开,这一来一反,也掠夺了不少大明财富。就冲这一点,咱们举王旗,假太祖诏书,就能反他。”
什么?!
“混账!”
“爹……您?”
“我说你混账!他做这些,全是为了我们!天下任何人都能反他,唯独我们不能!若反,为父将遗臭万年!被史书所不容!”
http://www.cxzz958.com/wozhuyuntongdaidamingzouxiangribuluolaozhuzhihuyingma/4681364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xzz958.com。鬼吹灯手机版阅读网址:m.cxzz958.com
他态度卑微,原因就是朱允熥为了救他,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韪,放瓦剌和鞑靼进来灭朱权。
要是换成他自己,他是没这个心胸放过朱允熥的。
自古以来,怕是找不到比朱允熥更宽容的帝王。
就冲这一点,朱棣愿意完全相信朱允熥。
到了宫中,酒宴备下,舞女也已齐备。
“皇叔请坐。”
“皇上请坐。”
“皇叔请。”
“皇上请。”
二人相对一笑,一起坐下了。
朱棣心有惭愧,他说:“因为臣一人,皇上不惜空城数百座,就是为了让瓦剌和鞑靼去对付朱权,臣诚惶诚恐。”
“皇叔,朕不只是为了你一人,也是为了你手下的将士。朕不避讳,如果你和那二十万兵马都损失了,大明会在一年之内兵力空虚,特别是将军。招募兵马不难,但一将难求。”
朱棣的二子和三子相互看着,眼中各有想法。
朱允熥的话,他燕王当然听得懂。
“皇上,若皇上不嫌弃的话,臣手下所有将军,愿听从皇上调遣,为国效力,万死不辞。”
这话说出来,他的两个儿子立马就紧张了。
朱高煦觉得,皇帝巴不得他爹主动上交兵权呢。
朱高燧也是一样,觉得朱允熥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收揽人心,网罗人才,根本不是在意朱棣。
等到时机成熟,皇帝还是会痛下杀手。
朱允熥看出那二人的紧张,说道:“皇叔,瓦剌还需要你抵抗。”
“皇上,为什么要放瓦剌和鞑靼离开呢,既然已经形成关门打狗之势,为何不一鼓作气,灭了他们,他们来的,可都是精锐啊。”
“皇叔说的有道理,可即便灭了,又能怎么样呢,难不成,皇叔愿意带兵去瓦剌和鞑靼,将这群蒙人全部消灭?”
朱棣坚定的说道:“这两大部落与我大明势不两立,边境百姓深受其苦,当然要灭。”
朱允熥是熟悉历史的,整个大明朝,上下二百七十六年,都没有人能灭了那两个部落。
反而,耗损了大明太多的元气。
常年征战,军费军粮,就得从百姓身上摊派。
说的是永乐王朝,好听,可骨子里呢,只是表面上的繁华。
老百姓的赋税非常不满,每年因为拿不出钱来救灾,要死多少人。
“皇叔,你是威服的想法,但朕以为,如能教化蒙人。”
“教化?”
“今天酒宴,不提国事。刚才皇叔说,要将部下留给朝廷,朕看不必。皇叔仍可回到大同去,皇叔的亲眷也可带去,鞑靼不可不防,但不可大防。”
朱棣没听懂,打了那么多年仗,死了那么多人,现在皇帝说要教化,几个意思呢。
又说不可不防,不可大防,他彻底懵了。
“皇上是什么意思?”
“朕已下令,大明与鞑靼、瓦剌通商,朕还要下令,允许他们和大明通婚,将三方面文化化入我大明之内。”
势不两立,怎么能这样做呢,又要提防,又要建立互通关系,这不是很矛盾么。
“皇叔,来,喝酒。”
与蒙人建立关系,朱棣是打心眼里抵触的。
可他现在只是王爷,哪里能质疑皇帝的国策呢。
他原以为,朱允熥是个明君,可现在这策略令他觉得,自己的想法不对。
换做是他来做皇帝,必定派重兵对付这两股部落。
而后的酒宴,都只是家常话了,是一些拜年话,朱棣心里如翻江倒海一般。
酒宴结束后,朱允熥让人护送他去了昔日的燕王府。
那是他在洪武年间,朱元璋赐给他的宅子。
父子三人一进后院,两个儿子就想跑了。
“爹,朱允熥是个小人,他不过是想暂时笼络住您,为的就是您手下的兵马和将领。”
“可是,皇帝拒绝了为父的请求,还让张玉等人跟随我们回到大同去。”
“那不过是他的客气话,他希望您主动上交兵权,甚至希望您留在应天,就像他软禁宁王一样。爹,儿敢说,他肯定不会放您和兵马离开应天,绝对不会!”
朱高煦掷地有声,仿佛完全看透了朱允熥一般。
当然,这个可能性是有的。
只是,朱棣在进应天之前,对朱允熥十分信任。
就是当他说要与瓦剌、鞑靼建立关系后,这份信任又冷却了下来。
大明与蒙人势不两立,从洪武年间开始就一直如此。
那群蛮夷不服王化,顽抗到底,怎么才能让他们归顺大明呢。
在朱棣看来,这万万办不到。
他看了一旁默不作声的长子:“高炽,你怎么不说话?”
“爹自有明断。”
“你我父子三人关起门来讲话,就不要太谦虚了。这儿又没外人,你客气给谁看呢。”
朱高炽不是客气,他是总比两个弟弟给压制,说话就被喷,里外不是人。
“爹,儿以为,皇上是出于真心,这王府内外,没有朝廷的兵马看守,咱们不是被软禁。”
朱高煦哼笑:“大哥,人家给你吃颗甜枣,你就拿他当菩萨供起来了。咱们当初反的虽然不是朱允熥,可到底沾上了一个‘反’字,何况,咱们还差点杀了朱允熥,他现在是皇帝。做皇帝的,疑心能不重么?”
不错,做皇帝的人,十个有九个都是疑心重。
而且朱允熥的种种做法,包括国策,都让人摸不着头脑。
他从根源上废除奴隶制,还鼓励商人发展,在科举外加设什么‘学院’,允许没读过书的人混迹官场,这些怎么看都很荒唐。
救朱棣一命,的确恩同再造,可在天下人眼里,朱允熥这件事办的有失民心。
朱高燧上前说:“爹,皇帝居然放瓦剌和鞑靼入境,还放他们离开,这一来一反,也掠夺了不少大明财富。就冲这一点,咱们举王旗,假太祖诏书,就能反他。”
什么?!
“混账!”
“爹……您?”
“我说你混账!他做这些,全是为了我们!天下任何人都能反他,唯独我们不能!若反,为父将遗臭万年!被史书所不容!”
http://www.cxzz958.com/wozhuyuntongdaidamingzouxiangribuluolaozhuzhihuyingma/4681364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xzz958.com。鬼吹灯手机版阅读网址:m.cxzz9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