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吹灯 > 拥兵百万让交权?朕这生如履薄冰 > 第300章 朱柏身份被曝光?

第300章 朱柏身份被曝光?

    众人闻言,目光齐刷刷地转向刘伯温,等待着他的决断。

    书房内的气氛再次凝重起来,落针可闻。

    刘伯温摇了摇头,神情凝重,“不可!此事尚无定论,我等贸然示警,反而会引起陛下猜忌,于太子不利。如今之计,唯有静观其变,暗中观察,待时机成熟,再做定夺。”

    他停顿片刻,目光如鹰隼般锐利,语气坚定,“我等需得谨慎行事,切不可露出丝毫破绽。太子之位,关乎国本,稍有不慎,便会满盘皆输!”

    “那…燕王那边……”解缙欲言又止,目光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

    解缙的话像一道闪电,瞬间照亮了众人紧绷的神经。

    他紧锁眉头,声音中带着一丝犹豫:“燕王殿下声望日隆,若是不动声色,恐怕会错失良机。是否应派人探听燕王那边的动静,也好做到心中有数?”

    刘伯温的目光如鹰隼般锐利,扫视众人,见他们或赞同或疑虑,心中早已有了计较。

    他缓缓开口,声音低沉却坚定:“解缙兄所虑不无道理,然燕王如今地位显赫,稍有不慎,便会打草惊蛇,反而适得其反。我等需谨慎行事,不可轻举妄动。”

    叶琛急躁地在书房内来回踱步,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他停下脚步,目光炯炯,对刘伯温说道:“那我们岂不是被动?燕王时常出入宫中,与陛下亲信交好,只怕他们已在暗中有所图谋。”

    刘伯温缓缓点头,却并未因此动摇:“叶琛兄,我等虽心急,却不可操之过急。燕王虽得陛下赏识,但太子之位已定多年,朝中多有拥戴。陛下虽有微词,但废立之事非同小可,需得有确凿证据,方能为之。我等唯有稳定内心,密切观察,才能在危机中把握先机。”

    解缙紧咬下唇,半晌才缓缓点头:“伯温兄高见,我等谨记。只是……”他目光闪动,似乎还有话要说,却又终究未说出口。

    书房内的气氛变得更加凝重,众人的心思仿佛都被一道无形的绳索紧紧束缚,不敢轻易松懈。

    刘伯温见状,轻轻叹了口气,缓缓起身,语气平和却有力:“诸位,今夜之事,切勿外传。我等需得同舟共济,共度时艰。”

    众人陆续起身,面色或忧虑或坚定,纷纷向刘伯温拱手告别。

    随着最后一人离开,书房内恢复了寂静。

    刘伯温独自坐在太师椅上,目光深邃,望着窗外的月色,眉头依旧紧锁。

    他轻轻捻须,似乎在思索着什么,而后缓缓站起身来,走向书房的一角,那里摆放着一幅太子朱标的画像。

    刘伯温驻足良久,轻声道:“太子啊,你若真有难言之隐,切记早些告知于我。如今风雨欲来,我等唯有默契配合,方能稳住这风雨飘摇的大明江山。”他的话语在空旷的书房内回荡,却又在最后一刻戛然而止,留下无尽的悬念。

    金銮殿上,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滴出水来。

    龙椅上的朱柏面色阴沉,一言不发,目光扫过殿下群臣,如鹰隼般锐利。

    宋濂,这位德高望重的老臣,迈步出列,声音洪亮:“陛下,太子之位早已定下,国之根本,岂可轻动?臣以为,陛下虽偶有微词,但断不至于行废立之事!”他语气笃定,掷地有声,仿佛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如同炸开了锅,大臣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有人附和宋濂,认为太子仁厚,深得民心;也有人低声反驳,称燕王朱棣雄才大略,更适合继承大统。

    一时间,朝堂之上,嘈杂之声不绝于耳,各种观点交锋碰撞,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宋大人所言极是!”一位老臣颤巍巍地站出来,拱手说道,“太子殿下乃嫡长子,自幼聪慧,深谙治国之道,实乃储君的不二人选!”

    另一位官员则反驳道:“燕王殿下文韬武略,屡立战功,岂是太子可比?如今北元蠢蠢欲动,正需要一位强势的君主震慑四方!”

    “胡言乱语!”先前那位老臣怒斥道,“燕王殿下虽有才能,但性情暴戾,恐难服众!若是贸然立他为储君,岂不是自毁长城?”

    “放肆!”燕王一派官员立刻反唇相讥,“燕王殿下为国尽忠,何来暴戾之说?尔等莫要以讹传讹,污蔑忠良!”

    两派官员争执不下,互不相让,金銮殿上的气氛愈发剑拔弩张。

    而在这纷乱之中,刘伯温始终一言不发,静静地站在一旁,目光深邃,仿佛能洞察一切。

    他细细聆听着众人的发言,不动声色地观察着每一位官员的表情,将他们的心思一一揣摩。

    他那双深邃的眼睛里,闪烁着睿智的光芒,仿佛蕴藏着无尽的智慧。

    “解缙……”刘伯温嘴唇微动,无声地念叨着这个名字,目光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精光。

    他轻轻捻须,心中暗道:“这盘棋,越来越有意思了……”

    下朝后,刘伯温独自一人走在宫廷的回廊中,脚步缓慢而沉稳。

    夕阳的余晖洒在他的身上,将他修长的身影拉得老长。

    他抬头望了望天空,低声说道:“看来,今晚又要失眠了……”夜幕降临,紫禁城笼罩在一片静谧之中。

    刘伯温的书房内,灯火通明,映照着他那张饱经风霜的脸庞。

    他手握一卷竹简,眉头紧锁,仿佛陷入了沉思。

    “废立太子……陛下究竟意欲何为?”刘伯温低声自语,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有节奏的声响。

    他回想起今日朝堂上的争论,心中疑虑更深。

    朱柏的态度模棱两可,既没有明确支持太子,也没有表示要废黜他,这种暧昧的态度,反而更让人捉摸不透。

    “陛下……似乎与以往不同了。”刘伯温的脑海中浮现出朱柏登基以来的种种举动,那些改革措施,那些奇思妙想,都与前朝皇帝大相径庭。

    他仿佛变了一个人,变得更加果断,更加睿智,也更加……

    难以捉摸。

    “难道……”一个大胆的念头突然闪过刘伯温的脑海,让他不禁心头一震。

    他猛地站起身,来回踱步,思绪如潮水般涌来。

    他想起朱柏曾私下与他谈论过一些“奇谈怪论”,那些关于未来世界的故事,那些闻所未闻的科技,都让他感到匪夷所思。

    “莫非……陛下并非我大明之人?”刘伯温的呼吸变得急促起来,这个念头如同一道闪电,划破了他心中的迷雾。

    他想起历史上那些关于穿越的传说,那些关于“天命之子”的故事,难道……

    陛下就是其中之一?

    “朱标……朱棣……”刘伯温喃喃自语,这两个名字在他脑海中交织盘旋。

    他知道,历史上的朱标早逝,而朱棣则发动了靖难之役,最终夺取了皇位。

    难道……

    陛下也知道这段历史?

    难道……

    他是在刻意改变历史的走向?

    “解缙……”刘伯温的目光落在书桌上的一份奏折上,那是解缙关于改革科举制度的建议。

    他想起朱柏对解缙的赏识,想起他对改革的坚定支持,心中隐隐有了一种预感。

    他走到窗边,推开窗户,望着夜空中璀璨的星辰,深吸一口气。

    今晚的夜空格外宁静,仿佛预示着暴风雨来临前的平静。

    “陛下……您究竟想要做什么?”刘伯温低声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敬畏,一丝疑惑,还有一丝……

    期待。

    他缓缓转身,目光落在书桌上的一本书上,那本书的封面上写着四个字——《资治通鉴》。

    他伸手拿起书,翻开其中一页,目光落在上面的一行字上:“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来人,”刘伯温突然开口道,语气坚定而沉稳,“备车,我要进宫。”

    刘伯温连夜进宫,却扑了个空,朱柏并不在寝宫。

    内侍禀报说皇上去了东暖阁。

    刘伯温快步走到东暖阁,轻轻推开虚掩的门,只见朱柏正独自一人站在窗前,望着窗外漆黑的夜空,背影落寞。

    “陛下。”刘伯温躬身行礼。

    朱柏缓缓转过身,脸上看不出喜怒。

    “先生深夜来访,可是有什么要事?”

    “臣只是有些…疑惑。”刘伯温斟酌着词句,小心翼翼地试探,“今日朝堂之上,陛下对太子殿下似有不悦之意,不知……”

    朱柏苦笑一声,“先生果然明察秋毫。标儿仁厚有余,魄力不足,朕确实有些失望。”他顿了顿,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如今北元虎视眈眈,大明内忧外患,朕需要一个能担起重任的继承人。”

    刘伯温心中一凛,朱柏的这番话,更加印证了他的猜测。

    难道陛下真的要另立储君?

    他抬眼看了看朱柏,只见他眉头紧锁,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

    “陛下,”刘伯温沉声说道,“太子殿下乃嫡长子,立储之事,关系国本,还望陛下三思。”

    朱柏没有回答,只是默默地走到桌边,拿起一卷地图,缓缓展开。

    那地图上,标注着大明疆域以及周边各国的形势。

    他指着北元所在的位置,语气沉重,“先生你看,北元亡我之心不死,迟早会卷土重来。若是标儿继位,能否抵挡住他们的铁骑?”

    刘伯温沉默不语,他知道朱柏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

    朱标性格温和,缺乏军事才能,若是真的与北元开战,恐怕难以胜任。

    “难道…陛下属意燕王?”刘伯温试探性地问道。

    朱柏没有正面回答,只是意味深长地笑了笑。

    “先生觉得,棣儿如何?”

    刘伯温心中一沉,朱柏的态度已经很明显了。

    他心中暗叹一声,看来废立太子之事,已是板上钉钉。

    只是……

    下如此做,究竟是为了大明的未来,还是为了……

    免某些悲剧的发生?

    刘伯温想起朱柏曾与他谈论过的一些“奇谈怪论”,那些关于未来世界的故事,那些闻所未闻的科技,以及……

    那些关于靖难之役的预言。

    难道……

    陛下是在刻意改变历史的走向?

    他深深地看了朱柏一眼,语气凝重,“陛下,此事事关重大,还望您慎重考虑。”

    朱柏摆了摆手,“先生不必多言,朕心中自有分寸。”

    刘伯温还想再劝,但看到朱柏坚定的眼神,便知道再多说无益。

    他躬身行礼,“臣告退。”

    刘伯温走出东暖阁,抬头望了望夜空,心中充满了疑虑和不安。

    他不知道朱柏的决定是对是错

    他脚步沉重地走在宫廷的回廊中,突然,一个黑影从他身边闪过,悄无声息地消失在夜色中。

    “谁?”刘伯温警觉地问道。

    没有人回答。

    只有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在夜色中显得格外诡异。

    刘伯温心中一凛,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

    他快步走向宫门,突然听到身后传来一个阴冷的声音:

    “刘大人,深夜不睡,去哪儿啊?”

    金銮殿上,嗡嗡之声不绝于耳,如同百家争齐鸣,吵得人头昏脑涨。

    宋濂一番慷慨陈词,犹如投入沸水的冰块,瞬间激起千层浪。

    太子党与燕王党各执一词,唇枪舌剑,互不相让,俨然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唾沫星子横飞,几乎要淹没了龙椅上那个不动声色的身影。

    朱柏端坐龙椅,面如沉水,眼神锐利如刀,将殿下的喧嚣尽收眼底。

    他一言不发,仿佛置身事外,又仿佛一切尽在掌握。

    他那深邃的目光,如同夜空中闪烁的寒星,让人捉摸不透他的心思。

    在这喧嚣之中,刘伯温却如同一尊雕塑,岿然不动。

    他眼观鼻,鼻观心,仿佛老僧入定,对周围的一切充耳不闻。

    他那双深邃的眸子,如同古井一般,波澜不惊,却又深不见底。

    他的思绪,早已飞出了金銮殿,飞到了那看不见的未来,飞到了那难以捉摸的帝王心。

    “陛下究竟意欲何为?”这个问题,如同魔咒一般,在他的脑海中盘旋不去。

    他想起朱柏登基以来的种种举动,那些惊世骇俗的改革,那些匪夷所思的言论,都让他感到不可思议。

    他仿佛变了一个人,变得陌生而神秘。

    “难道……”一个大胆的念头,如同闪电一般,划破了他心中的迷雾。

    “难道陛下并非我大明之人?”这个想法,让他心头一震,却又无法否认。

    他想起朱柏曾私下与他谈论过的一些“奇谈怪论”,那些关于未来世界的故事,那些闻所未闻的科技,以及……

    那些关于靖难之役的预言。

    http://www.cxzz958.com/yongbingbaiwanrangjiaoquanzhenzheshengrulvbobing/4578448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xzz958.com。鬼吹灯手机版阅读网址:m.cxzz9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