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集《禅观与净土》(基础篇)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四面。我们讲到菩提心的第二科,戊二、方便。我们上一堂课讲到念佛人要达到临终的正念,除了净土的善根以外,对阿弥陀佛的忆佛念佛的皈依心以外,还要具足大乘的善根。
为什么要具足大乘的善根?因为我们要处理无始劫的生命所留下的问题。我们不是今生才有生命,如果人生从今生开始,那这个了生脱死就很简单了,因为你今生也就是活几十年,留下的问题不多。但是为什么临终正念这么难呢?因为你不是今生才有生命,我们经历过无数次的生命,每一次的生命或多或少都留下一些问题。所以我们简单说是临终的那一念,但是它夹杂着无始劫所留下的很多问题。你想想看,我们经历过那么多次的生命,要在今生短暂地处理,你可以不用一点功吗?当然,有些人他是不处理,但是我要提醒大家,你不处理,它还是存在,就是墙角有个垃圾你不去扫它,它就存在,因为你创造一个缘起的因缘,你没有创造一个还灭的因缘,它不可能自动消失掉。
大乘的善根第一个出离心,出离心中爱取的妄想。其实不是所有的妄想都会障碍你往生,有些妄想你根本不用管它,因为《楞严经》讲,这种表层妄想不障碍你。日常生活当中,柴米油盐酱醋茶,日常人事的碰撞,你创造多少妄想,大部分妄想都不障碍你,但是有些妄想会产生障碍,你要先处理这一块。
比方说你很喜欢喝咖啡,不障碍往生,但是你一定要喝咖啡,障碍往生!因为你对这个咖啡的影像,产生了坚固的爱取了,这个已经牵涉到生死业力了,你一定要这样做,表示你这个妄想是有根的,你这个妄想已经在心中留下根了。我们要让善法留下根,但是你不能让恶法留下根。有些妄想它来就来,走就走,它没有在你的心中留下根,这个妄想你可以不管它。但是有些妄想它来的时候,来势汹汹;它去的时候,你拿它一点办法都没有,它已经在你的心中烙下一个坚固的根。
当然,有些人的处理方式很简单。我打妄想,我就转念念佛,有些人是试图用佛号来压这个妄想。诸位!你别忘了,你念佛的时间两个小时,在佛堂两个小时,你这个妄想打多久,你知道吗?你从无始劫打到现在,你用两个小时的佛号去压你无始劫的妄想,如果你用事相来对治的话,你肯定不是它的对手——如果你不用道理来化解问题的话。因为有些妄想你平常看不出来,临终才会出现,比方说坚固妄想,你平常的时候一帆风顺,反正你就打妄想,坚固妄想一来就赶紧把心挪开,拿到佛号去,但是你没有处理问题,你只是不想去面对它,不表示你把这个问题给化解掉了。
好了,到临终你就知道怕了,它不会放过你的,它绝对不会放过你的!我们没有办法把这个妄想断掉,但是你必须把它那个根脱落,你不能让它留下根,你必须把那个妄想的势力降到最低,你必须用道理把它的根铲除掉。它可以打妄想,但是它对你已经不能产生牵动的力量,这个妄想已经不能影响你的思考模式了。它来的时候来,走的时候走,它虽然存在,但是对你的心已经不产生牵动力了,这个妄想它已经在你的控制调伏的状态,你可以带业往生了。如果这个妄想来的时候,它要你做什么,你一定要去做,你根本做不了主,那你是被业带走了,因为它已经在主导你了。
不是所有的妄想都是障碍往生的,但是有些妄想的确障碍往生,因为它如此的坚固,已经形成爱取。带有贪爱的妄想不障碍往生,但是带有贪爱跟执着,这个“取”就是执着,就一定障碍往生。我们在死亡到来之前,你必须要很理性地面对你自己,你的心中到底还有多少带有坚固执着的妄想,每一个都是生死的业力,每一个都是,你最好在临终之前处理掉,这个就是出离心。出离心不是要你改变环境,不是这个意思,是出离你心中爱取的妄想,你把它放掉就好。它本来就没有体性,它对你产生影响力,是因为你执着它了,你把它看得太重要了,你只要把这个妄想放掉,它对你就没有牵动力量了。
所以我们透过无常观、苦谛观,慢慢把对于今生的爱取、对来生的爱取给放了,这个时候你后面的生死业力就淡薄了,临终就没有东西让你起颠倒了,因为让你起颠倒的妄想都被你破坏了,你只剩下表层妄想,这些妄想都乱不了了。我再讲一次,你要处理的是心中带有根的妄想,它在你心中已经烙下根了,这个妄想你要小心!
出离心是我们要建立的第一种善根,第二个是菩提心。我们必须对于来生有愿景,因为必须有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愿景,这个时候你所念的佛号,才能够广大圆满。这个就是前面说过,我们必须要建立一个大地,有大地的滋润,所有的树,所有的花它才能够不断地增长广大,你不能一辈子只是做一种花瓶,没有根的花瓶。
如果你不发菩提愿,那么你今生在佛教里面努力地做义工,努力地拜忏,努力地持戒,你永远在做一种花瓶的工作,因为你心中没有大地,它长不出广大的树,长不出广大的菩提树出来,你今生只是插了很多花瓶,很可惜,你这么努力,但是你的收获太少,因为你心中没有强大的愿力来摄持这些善业。我们一定要向佛陀学习,以佛心为己心,以佛智为己智!十方诸佛在因地的时候,都发起广大的愿力,所以他才能够快速地积集资粮。我们应该向诸佛学习。这个是发菩提心的理由。因为你如果不发菩提心,你所有的善法,通通不能够广大成就。
好,我们看方法,看第二个方便。请合掌,我们把它念一遍。
戊二、方便。
常被四瀑流所冲,难止业绳紧密系;
投入我执铁网孔,无明大暗所蒙蔽。
无边有海生又生,常被三苦所迫害;
已成如此诸母等,情状思已发大心。
好,我们前面的出离心,我们思考的所缘境是考虑到自身,考虑到自己的内心世界而已,这个是合理的,人都是先处理自己的问题,再去关心别人,这个可以理解。当我们修了出离心以后,我们把无始以来生死的业绳慢慢解开了,接下来要做什么呢?你就可以去关心一下其他的众生了,我们这个时候把所缘境,从自身的所缘境扩大到无量无边的众生。其实合理地推论,我自己生死以来,深受妄想执着的误导,其实一切众生也好不到哪儿去,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心量开始扩大,开始用所缘境,观察无量无边的有情。
这个时候我们做三种观察:
第一个,常被四瀑流所冲,难止业绳紧密系。其实每一个众生都被生老病死的四种瀑流所冲击,因为它很难解开生命的这个业绳。我们每一个人都背负了太多的生死业力,这是第一个,因为你造了太多杀盗婬妄的生死业。
第二个,投入我执铁网孔,无明大暗所蒙蔽。除了业力以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就是我执产生的颠倒妄想。因为你有自我意识就会产生追求,那么就落入这种不断地攀缘,不断追求的一种铁丝网,被心中自我的无明暗所蒙蔽了。这个人生如果你只有业力没有妄想,这个问题不大;如果你是有妄想,没有外在业力的牵动,问题也不大。人生为什么无解?因为你外在有业力的牵动,你自己又打妄想,当妄想跟业力结合的时候,人生就无解了。
你看你在心中,在房间里面打打妄想,没有环境刺激你,这个妄想打完也就算了,只有妄想没有业力;有妄想、有外境刺激你,你心中不动,问题也不大,但是最可怕的是什么呢?当外有业力,内有妄想结合的时候,你就跑不掉了。
一切有情都是这样,外有业力的绳子,内有我执的铁丝网,所以造成第三个后果:无边有海生又生,常被三苦所迫害。所以生死轮回,为什么会不断地辗转相续?因为外有业力的牵动,外有业力的刺激,内有妄想的攀缘,所以造成三界的生死大海,一次一次地生又生、生又生,就经常被这个苦苦、坏苦、行苦所迫害了。所以,已成如此诸母等,情状思已发大心。内有颠倒妄想,外有生死业力,两个牵扯不清,如此地恶性循环,这种过去生的母亲、这种有情众生,我们会生起一种悲悯之心,想要救拔他们的心情就生起了。
前面我们所关心的是自身的解脱,这个地方开始关心一切众生的解脱,那么这是说什么事情呢?就是说我们的因地。诸位!佛教讲缘起,你因地是怎么栽培的,它最后会创造不同的水果出来。你因地种的是葡萄,它最后一定长出葡萄的水果;你因地种下的是一个苹果的种子,它一定会长出苹果出来。
诸位!我很诚恳地希望念佛人,你最好在每一句佛号当中,把众生放进来,你最好是这样做,你才不会后悔。我觉得有些人念佛,他心中只考虑自己。当然,他也发起了出离心,他也生起往生的心,但是如果只考虑自己,这个佛号带你到净土以后,这个佛号就消失掉,就没了,因为他因地栽培的时候,只是为了自身的往生。所以你因地是这样栽培的这个佛号,这个车乘带你到净土以后,这个能量就完全消失了。
但是你有没有想想看,有些人的佛号带到净土,它继续让他往前走,这个佛号一直陪伴他成佛为止,因为他念佛的时候,把成佛跟度众生放在这句佛号里面,他的因地栽培比我们更圆满。所以这个佛号当他创造到他生命当中的时候,它永远不会消失掉,一直加持,这个无量光无量寿的功德不断地加持他,直到他成佛为止。你看有些人到了净土,他成就圣道以后,要度化众生,他跟众生不结缘,众生根本不搭理他,因为你在因地修法门的时候,你没有把众生放进来。你同样念一句佛号,其实你可以念得更好。
佛在世的时候,佛陀有个堂弟叫提婆达多,他想要做新佛。他认为佛陀已经过时了,所以他必须把佛害死。那他怎么做呢?他就把大象灌醉了,让牠失去理性,然后再用鞭子,去打这个醉象的屁股,佛陀带着诸弟子在托钵的时候,醉象就往佛陀的僧团冲过去。这个时候事情紧急,醉象冲过来,这些阿罗汉们,当然大阿罗汉不可思议,他一入定,禅定力就飞到空中去了,但是走在前面的佛陀,他是什么态度?他入慈心三昧。
他入慈心三昧的时候,他手伸出来,以慈悲心来安抚这个大象。结果这个时候慈心三昧,佛陀不可思议的功德现出五个狮子的头,这个大象再怎么醉,看到狮子都醒过来了,醒过来以后就扑倒在地上。我们由这件事情,可以看得出来,你看佛陀的功德跟阿罗汉的功德的确不一样。阿罗汉他的功德只能够自受用,他顶多只能够保护自己不受伤,佛陀可以调伏外境。
诸位!我们在诵《华严经》的时候,你看经典怎么赞叹佛陀,赞佛甚深功德海!只有佛陀的功德才有资格叫大海,因为深广无涯。在《法华经》上说了一件事,说为什么舍利弗尊者、目犍连尊者在因地的时候努力地修学?释迦牟尼佛跟舍利弗尊者、目犍连尊者经常做师兄弟,他们三个经常在一起,都是佛陀是大哥,舍利弗是老二,目犍连尊者是老三,他们生生世世同样生长在一个家族,他们同时修学,为什么释迦牟尼佛成佛了,这两个变成阿罗汉?因为他们发的心不同。
所以你所发的愿也要很小心,因为你因地所发的愿,最后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也就是说你同样创造一句佛号,其实这个佛号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这叫缘起。你反正是念一句佛号,其实你可以念得更好。
我经常劝所有净土宗的修学者,你反正念一句佛号,如果你是为了成佛来念这句佛号,这个佛号就一直陪伴你到成佛为止,但是你只是为了往生来念这句佛号,这个佛号就陪你往生到净土,这个佛号就消失掉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必须要发菩提心,因为能够让你所念的每一句佛号的功德变得更加圆满。
当然,很多净土宗的人不敢发菩提心,他的理由很简单,他说我没有时间去度化众生。其实你今生可以不做很多事情,没关系的,这是一种心态的准备而已。这种善根力某种程度还是一种思惟观察,并没有人说要我们付诸行动,甚至于别人在做,我们只要随喜赞叹就够了。你发了菩提心,在每一句佛号里面除了自身的解脱,自身的出离以外,如果你在念佛的当下,把无量众生的悲悯的种子种下去,把成佛的功德、好乐的种子种在每一句佛号里面,诸位!你这句佛号不可思议!不可思议!真的不可思议!以后它对你的帮助,那不是只有带你往生而已,它有无穷的能量在陪伴你。其实你只要稍微努力,你可以创造一个更好的佛号,你是可以的!你必须把心量扩大,把无量的有情放到这句佛号里去,把诸佛的无上功德放到这句佛号里去,然后再把你自身的解脱也放在这个佛号中,你这个佛号就是圆满的佛号。这句佛号、这个无量光无量寿的功德,会在你的生命里不断地运转下去,直到你成佛为止。所以你要注意你的因地的栽培!
好,发了菩提心会让我们每一句佛号更加圆满。我们再看,第三个空正见。前面是一种誓愿,对自身的出离,对一切众生的悲悯,我们来看看这个空性的智慧。
空正见分成三段:一、缘由,二、方便,三、证量。
我们先看看理由,为什么修空正见。请合掌。
戊一、缘由。
不具通达实际慧,虽修出离善菩提;
不能断除有根故,应勤通达缘起法。
如果一个念佛人,他不能通达真实的空性智慧,他虽然很努力地修无常观、苦谛观,调伏自身的爱取,他也努力地观察一切众生是在三界当中,生起了一种悲悯,生起了菩提心,那算不错了。但是他不能够修空性智慧,他就不能断除有根,对有相的执取。
这个时候,他应该通达大乘的缘起法,断除有相的执取。
简单地说,你如果不修空性智慧,你就很难断除对三界的攀缘。攀缘心,简单地说就是有所得,所以你的心就很容易被外境牵动。稍微牵动一下,你的心就动,你的心就很难安住了,就是说你的心经常随外境的牵动而不断地波动,这个时候,你的出离心跟菩提心就很容易被破坏,就变得很脆弱,很脆弱。
我们看第二段,方便,请合掌。
戊二、方便。
见世出世一切法,从因生果皆不虚,
所执之境本无者,彼入佛陀所喜道。
我们好不容易建立了出离心跟菩提心,这两个心一定要建立在一种空性的真如本性之上,这个出离心、菩提心才能够坚固。如果你这个出离心跟菩提心,建立在一种有所得的攀缘心,是不坚固的。
怎么样才能够安住在无所得的真实的心呢?我们往下看,首先我们看缘起,再看性空。
首先我们要通达缘起。见到世间法。世间的快乐痛苦,出世间的解脱,这一切差别的相状是怎么来的?“从因生果皆不虚”,人生的因缘都是缘起的,由因到缘到果到报。那么从因缘果报当中,我们可以觉悟到一个道理:我们所执着的这个境相,本来就不存在,这样子就进入了佛陀所赞叹的空性智慧了。空性智慧很重要!因为你空性智慧不生起来,你就很难成功地保护前面的出离心、菩提心不受外境的干扰。
这个空性智慧有两种修法:小乘是从无常切入。小乘观察这个一切的境是无常变化的,所以无常故苦,因为表示人生充满了不稳定。那么苦即无我,为什么痛苦就是无我?表示你没有办法主导。如果你可以主导,谁会要让自己痛苦呢?所以我们对生命没有主导性,我们这个人生,只是来还债而已,你没办法决定人生的因缘,所以无常故苦,苦即无我,无我,所以空。因此小乘的空性是从无常切入,这叫灭色取空。小乘的空性得到的结论,是我必须要放弃一切的缘起,灭色就是放弃所有的缘起法,才有所谓空性可得,所以它的空是对立的,就是要嘛有缘起,要嘛空,你只能选一个。
大乘的空性不是这个意思。大乘的空性是不妨碍缘起法。大乘的空性,关键在缘起性空。你要知道“缘起”这两个字非常重要!
大乘的空性是观察你生命的因缘。在《楞严经》上说,先找到你生命的根源,就是你从什么地方来?你为什么有生命?你说我从前生而来,其实不对,不是!你前生不是长这个样子,你前生的外表不一样了,你前生的思考模式,感受、妄想、执着也不一样。如果你前生是一只蚂蚁,追求的是糖果,你今生看到糖果一点感觉都没有,所以你今生的思考模式跟前生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并没有继承前生的生命,我们只是继承前生的业力而已,所以你不应该说你从前生而来,这个说法是不对的。
那我不从前生而来,我是怎么来的?《楞严经》上说,你从空性而来,人生是无中生有。人生是怎么回事?是“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为你过去在某一生造了某一个业力,这个业力成熟了,它突然就“啪”出来了,突然间无中生有。所以合理地推论——“因缘别离,虚妄名灭”,你最后也是回到空性而去。人生的结果,每一个人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没有结果!不管你今生活得快乐也好,痛苦也好,每一个人都没有结果,没有一个人有结果的,因为你业力释放完了,你今生的生命就消失了。你说,欸,五十年后,我要找我的这个色身,我找我这个释净界的色身,释净界的思考模式跑哪里去了?没了,觅之了不可得了!因为它业力已经释放完了。
从《楞严经》的角度,每一个生命的受生,都是一个新的个体,他跟前生的生命没有直接关系,他只是继承前生的业力而已。比方说做梦,佛陀最喜欢用做梦来比喻人生了。你看你第一个做梦,做的梦是转轮圣王,七宝千子,你在梦境的时候,你感觉也跟真的一样,因为它还有业力,你有好的业力在释放。但是你把福报享尽以后,你第一个梦做完以后,第二个梦变成蚂蚁了,因为你资粮力花完了,福报花完了。那这个蚂蚁就问:“我第一个梦跑哪里去了?我第一个梦做转轮圣王,还有很多珍宝”,没了!你不可能把第一个梦的珍宝,带到第二个梦去,不可能!为什么?因为“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这个因缘结束了,转轮圣王的梦跟小蚂蚁的梦不能相通。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那么这个说什么事情呢?说到空性的道理了。你懂得缘起你就知道空性,所以人生是没头没尾,这个很重要!人生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果,它只有过程的因缘,一个假相。当它业力还在的时候,这个假相在你的生命当中换过来换过去,但是你不可能得到什么东西的,你要能够达到空性,先知道无所得,这个很重要!
我们为什么攀缘?我们为什么去追求、去执着?因为我们总是觉得好像要得到什么东西才好,这个人生才不会空过。其实你错了,你永远得不到东西的。一个人一定要做到无所得,他才可以做到无所求,因为你这个梦结果结束以后,你下一个梦启动,跟第一个梦是没有任何的牵连。
我再讲一次,你不可以把第一个梦的东西带到第二个梦去,不可以!第一个梦的东西只可以在第一个梦的时候受用,这个叫做缘起法,叫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所以我们得出结论:人生是不可能得到任何东西!它只是一个过程,在过程当中你有一种感受,有受用,但是你不能够得到一种东西把它带到来生去,不可以!
这样讲我们就知道,人生只是个过程,所以你就开始慢慢把心放下来。人生只是个历练,透过这个因缘让你忏悔业障,积集资粮,你的攀缘心就慢慢淡薄了,因为你不管怎么攀缘,根本就是在浪费时间,因为你最后的结果只有一个结果,就是没有结果!你最好早点把这个道理弄清楚。
所以大乘的空性智慧,它不必改变外境,你只要知道这个外境是缘生缘灭的假相就够了,这个时候你的心就不迷、不取、不动,你就不容易攀缘。不容易攀缘的时候,你所建立的出离心、菩提心的善根就特别坚固了,因为没有任何的外境可以干扰你了。所以大乘的空性,叫做“缘起而性空”。
“缘起”两个字,在佛法太重要了!每一件事情都是因缘所生,不是你说了算。所以“缘起”这两个字,智者大师给它三种解释:第一个,它没有真实性。因为你不能真实拥有它,你只能够暂时地去受用,它没有真实性;第二个,它没有不变性。它变来变去,今天跟明天不一样,明天跟后天也不一样;第三个,它没有独立性。它是众多的因缘,不是你说了算,所以你没办法主导它。你不可以拥有它,你也不能够真实地去掌控它,你更不可以去主导它,这叫缘起。
大乘的空性,宗大师这句开示很重要,“所执之境本无者”,是本来就没有,你必须站在本来无一物的角度来面对人生,这个就是息灭攀缘心最好的方法。
好,我们看第三个证量。
戊三、证量。
一旦同时不轮番,已见缘起不虚妄;
若证灭尽诸境执,尔时观察见圆满。
又由现相除有边,及由性空除无边;
了知性空现因果,不为边执见所夺。
好,前面的方法,就是从缘起而观察到空性。这个时候,我们开始来看看它最后的结果。“一旦同时不轮番”,我们同时看到因缘的假相,但是我们又知道,一切法是本来就没有的,这两个是可以同时存在的。这个时候,你就真的看到大乘的缘起性空而不虚妄了,就叫正见。你正见不断地栽培历练,总有一天“若证灭尽诸境执”,你能够证入了这种灭尽,把心中的这种攀缘心慢慢消灭掉,把这个有相的执取慢慢消灭掉了,这个时候你的心就平静下来了,不迷、不取、不动,这个时候见圆满,达到正念。“又由现相除有边,及由性空除无边。”在因缘假相现前的时候,不落入有相的执取;在空性现前的时候,也不会堕入对空性的执取。了知空性而现因果,因果也不离开空性,这个时候就能够不为空有二边所夺取了。
这个空性智慧,它不是一种愿力。前面的出离心跟菩提心,是一种希望跟愿力。这是一种人生的态度,空性智慧,我们每一个人有两种选择,只有两种选择:看你是要站在“有”的角度来面对“空”,还是要站在“空”的角度来面对“有”,两种选择。凡夫娑婆世界,不是有就是空,两个因缘而已。
如果你把人生看成是真实的,什么都是真的,真的有某些人,真的有些事情,虽然你发了出离心也发了菩提心,那么你不认为人生是缘起,是真实有,这个时候,你就是站在有的角度来面对空。因为它总有一天会失掉,所以你死亡到来的时候,从有到空,你的人生就很痛苦了。当空出现的时候,当你要回到空性的时候,因为你从空性而来,你最后也是回到空性而去。所以当你要临终的时候,要离开你今生所有一切事情的时候,那个无常的大火在烧你的人生因缘,要把因缘烧掉的时候,你的心就非常不甘愿了,因为你站错角度了,你不应该站在有的角度来面对空,你把人生弄得很被动了。
如果你换个角度,其实你可以重新思考一下,你可以站在空的角度来面对有,你可以站在本来无一物的角度来面对因缘,可以站在本来没有烦恼的角度来对治烦恼,可以站在本来没有罪业的角度来忏悔业障,更可以站在本来没有生死的角度来了生死。
比方说有些人特别疼爱自己的儿子,当然这是攀缘心,那怎么办呢?怎么断这个攀缘?你可以思考这个儿子是怎么有的,他不是真实有,他是缘起,因为你过去生跟他结了某一种因缘,这个业力成熟了,所以他变成你的儿子。既然是缘起,表示什么?表示你本来没有这个儿子,你本来是没有的。我们的心性本来是清净,本来离一切相的,所以本来就没有,我们推论最后也没有。因为人生没有开始,一定没有结果,它只是个过程,所以你大可以站在本来就没有这个儿子的角度来照顾儿子,你只是尽责任,但是你不攀缘。
大乘的空性并没有否定缘起,就是你该干啥,你还干啥,但是你不能去攀缘这个东西,因为你攀缘它,就会产生执着。你好不容易的出离心,把过去的问题处理掉了,你的攀缘心不断,你又创造一个新的执取,你永远就没完没了了,你好不容易把东西擦干净了,把心中的影像擦干净了,你没有空性智慧,你后面又不断创造新的影像的执取。
佛陀在经典讲一个公案。说有一个动物园,这动物园有个袋鼠,这澳洲的袋鼠很会跳来跳去的。那么这个动物园的管理员把这个袋鼠喂饱以后就出去了。第二天早上看这个袋鼠跳到外面去了,管理员赶紧把袋鼠抓回来,放到闸门里面关着,然后又把旁边的这个墙壁从一公尺加到两公尺高。然后两公尺高的时候,他早上又看牠跑出去了。这个时候,管理员把这个围墙又加到三公尺高。那么旁边的长颈鹿就很奇怪,长颈鹿就问牠说:你怎么那么会跳啊?这三公尺你还跳得出去,你到底是要几公尺你才跳不出去啊?袋鼠说:这不是我很会跳,这个管理员每天出去的时候,忘了锁门了,我从门走出去的,我不是跳出去的。
佛陀的意思就是说,我们用出离心在调伏我们的爱取,但是你的攀缘心不断地创造新的影像,你永远就没完没了,因为你的门不关起来,你永远会有很多问题。所以空性的智慧就告诉我们,其实在人生当中,我们不可能得到一个真正的东西。你去追求东西,你自己多事了,因为最后你不管想要得到什么,诸位!你的结果只有一个,你要知道,你永远只有一个结果,就是没有结果!你最好早点知道这件事情。所以你早一点放下对你有利,因为你站在空的角度来面对人生,你是很自在的。你本来就没有,人生只是个过程的历练,但是你可以扮演好你的角色,你没有必要攀缘,因为你不可能得到什么东西。
所以我们透过前面的出离心、菩提心,好不容易把过去留下的问题处理完了,你后续的问题就不要再去沾染了。你本来无一物,你根本就不必要去惹这个尘埃,你可以不必去惹,不必多事。所以站在“本来无一物”的角度来面对人生,这是最好的选择!你临终的时候不容易起颠倒,因为因缘结束的时候,它这个龙卷风在吹,吹过来的时候,把你今生因缘破坏的时候你不会心痛,因为你早就有心理准备了,当因缘要破坏的时候,你早就知道有这么一天了。这个就是站在“空”的角度来面对“有”,站在“本来无一物”的角度来面对你的“人生”,这个是最好的人生观。
好,我们再看最后的总结。前面的这三种善根,我们把它做一个总结,看这个三种善根所表现的功德。这地方有两段,第一个圣道门;第二个净土门。这三种善根,在圣道门的角度是怎么说的?好,请合掌。
丁一、圣道门。
如此三主道扼要,汝能如实通达时;
当依静处起精进,为究竟事速修持。
如果你是走圣道门的,我们透过出离心调伏爱取,产生一种调伏力;透过菩提心产生一种引导力,把我们的修行引导到“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这两种引导;透过空正见产生安住,在大乘的空性如实安住,站在本来无一物的角度来面对人生。
这三种力量的摄持,你都能够通达无碍,这是安住力、调伏力、引导力都通达的时候,你就有资格找一个寂静的地方,开始找你修行的方法。你念佛也好,持咒也好,拜忏也好,你就可以去精进修学你的法门了,为了成办这个圆满的功德去修持了,因为你三种善根具足了,你有资格谈修行了,因为你的心态准备好了。这个是圣道门的功德。
我们看看净土门是怎么说的。请合掌。
丁二、净土门。
法界圆融体,作我一念心;
故我念佛心,全体即法界。
第一个先谈谈缘起。在整个十法界的圆融体当中,是从我们一念心发动出来的,你用什么心态来修法门,就注定了你会变成一个什么样的结果。所以你必须用念佛的心,才可能去感应弥陀的法界;如果你不是一种顺从本愿的心,你不可能跟弥陀感应道交,如果只有佛号而已。
那么这个地方是说什么事情呢?这一段话在蕅益大师的《弥陀要解》很强调,叫“是心作佛”,你才可能“是心是佛”。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创造一句佛号,但是这句佛号到底要带你到哪里去,答案是不一定!因为你的心态很重要!
你看很多人念佛,他是怎么念的?他肚子痛,他念佛,念一念,把肚子痛念好了,他不念了;他儿子要考试,他没把握他也念佛,考上了他不念了,所以你这个“是心作娑婆,是心是娑婆”,你所有的佛号,通通在娑婆世界打转,你就从来没有创造一句佛号到净土,你更不可能有一句佛号到成就佛道的,你一百句佛号,有九十句都在娑婆世界打转,是心作娑婆,是心是娑婆,你最后的结果只有一个,这个佛号跑到娑婆世界去了,因为你栽培它的时候,你就是这个心态。诸位!你要想想看,你平常念的佛,有几句佛号是真的到净土去的,是导归净土的,而不是在娑婆世界活动的?你的心态会决定你最后的结果,因为它是一个因地。
诸位!我们这样想,当我们念佛的时候,有两种力量:
一个是能念的心;一个是所念的佛。所以你的生命有两种力量,一个心力;一个佛力。你们猜猜看,是佛在引导我们的心,还是我们的心在引导佛号?是心力带动佛力,还是佛力在带动心力?对了!是心力带动佛力,所以你们有正知正见,这才合乎缘起!佛可以决定你的心,这个是他生的,这是外道思想。如果佛力可以引导我们的心力,你怎么解释有些人念佛往生,有些人念佛不往生呢?——如果佛陀可以主导的话。佛陀的心是平等的,他有决定权,那每一个人临终念佛都应该全部往生,其实跟事实不符。
有些人念佛往生了,有些人念佛没有往生,那表示你的心态准备不够。佛陀是一种被动的配合,你的心是主动,佛是被动,诸位要知道,这才合乎缘起。同样一句佛号跑到一百个人的心中,最后一百个结果,这个才叫因缘所生法。如果佛陀说了算,那你就不是缘起法,这是他生的思想了。佛陀主宰你的生命,这不可能的事情!佛陀有广大的功德,但是佛陀不可能进入到你的内心世界去改变你的思想,不可能!
你改变了,佛陀给你更好的东西,是你要先改变,佛号才会改变。你要往火坑跳,佛陀是救不了你的,你最好早点知道。你要起颠倒,佛陀救不了你,但是佛号永远是功德,只是它到底会给你什么东西,佛号给你一个糖果吃,或者是给你一个蛋糕,或者是给你一个摩尼宝珠,就看你的心态准备,你准备得愈好,佛就给你更好的东西。
所以你心态的准备,就扮演重要的角色了。作为佛陀,他是公平的,他把无量光无量寿的功德准备好了,但是你准备好没有,关键在这儿。就是“是心作佛”,你才可能“是心是佛”。你的心态有不同的准备,佛陀就给你不同的东西。如果你只是要娑婆世界的东西,你是心作娑婆,佛陀也只能够是心是娑婆,给你娑婆世界的东西,因为你的心理素质,你的心理水平就这么回事。
为什么我们要建立善根呢?就是我们必须做好往生的准备,做好成佛的准备。佛教的修学都是由内因缘带动外因缘的,没有一个东西是外面去引导你的,这个就是外道。佛教跟外道最大的差别,外道是外因缘带动你内因缘。外道是说,你持这个咒所以你会变好,佛教不讲这个观念,佛教是说你心态准备好了去持这个咒,所以你才可以变好,是“是心作佛”才可能“是心是佛”,是内因缘去带动外因缘,佛教的修学是由内而外。
净土宗,我们占了很大的便宜,因为我们所持的佛号已经准备好,其实佛陀就把最圆满的功德准备好了,我们只要顺从。没有人要你去断烦恼,但是起码你要把你心的磁场、频率,调整得跟诸佛一样就好了。他可没叫你断烦恼,他叫你调伏爱取,发起成佛的愿力,安住空性,不要动攀缘心,就是说起码你跟佛陀是走在同一个跑道上。
虽然我们离佛陀距离很遥远,但是咱们是在同一条高速公路,你不可以说,你走在娑婆世界的跑道,佛陀是佛陀的跑道,然后你要佛陀把你带到极乐世界去,这不可能!佛陀不能改变你的跑道,他只能够就着你的跑道给你你要的东西,所以顺从就是你必须把你的内心调整得跟诸佛是同一个跑道,就这样就好了,顺从他就好,其他佛陀会有办法。以佛心为己心,以佛智为己智,你只要把心理素质调整到跟佛陀的那个磁场是一致的,虽然你烦恼没有断,虽然你生死业力没有了,但是剩下就是佛陀的工作了,因为你们已经感应道交了,你们是站在同一个跑道了。
所以我们基础篇,就是希望在我们内心当中,成就三种善根。我们本来是跑在娑婆世界的跑道,你应该是该换跑道的时候了,我们必须走在一个成佛的跑道,这个时候你所念起的佛号,叫做“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好,我们今天先上到这个地方。调伏我们心中的妄想,让我们的磁场跟十方诸佛是同一个磁场,叫顺从本愿。
好,今天先到这里。向下文长,付在来日,回向。
http://www.cxzz958.com/shanguanyujingtu/4481331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xzz958.com。鬼吹灯手机版阅读网址:m.cxzz958.com
为什么要具足大乘的善根?因为我们要处理无始劫的生命所留下的问题。我们不是今生才有生命,如果人生从今生开始,那这个了生脱死就很简单了,因为你今生也就是活几十年,留下的问题不多。但是为什么临终正念这么难呢?因为你不是今生才有生命,我们经历过无数次的生命,每一次的生命或多或少都留下一些问题。所以我们简单说是临终的那一念,但是它夹杂着无始劫所留下的很多问题。你想想看,我们经历过那么多次的生命,要在今生短暂地处理,你可以不用一点功吗?当然,有些人他是不处理,但是我要提醒大家,你不处理,它还是存在,就是墙角有个垃圾你不去扫它,它就存在,因为你创造一个缘起的因缘,你没有创造一个还灭的因缘,它不可能自动消失掉。
大乘的善根第一个出离心,出离心中爱取的妄想。其实不是所有的妄想都会障碍你往生,有些妄想你根本不用管它,因为《楞严经》讲,这种表层妄想不障碍你。日常生活当中,柴米油盐酱醋茶,日常人事的碰撞,你创造多少妄想,大部分妄想都不障碍你,但是有些妄想会产生障碍,你要先处理这一块。
比方说你很喜欢喝咖啡,不障碍往生,但是你一定要喝咖啡,障碍往生!因为你对这个咖啡的影像,产生了坚固的爱取了,这个已经牵涉到生死业力了,你一定要这样做,表示你这个妄想是有根的,你这个妄想已经在心中留下根了。我们要让善法留下根,但是你不能让恶法留下根。有些妄想它来就来,走就走,它没有在你的心中留下根,这个妄想你可以不管它。但是有些妄想它来的时候,来势汹汹;它去的时候,你拿它一点办法都没有,它已经在你的心中烙下一个坚固的根。
当然,有些人的处理方式很简单。我打妄想,我就转念念佛,有些人是试图用佛号来压这个妄想。诸位!你别忘了,你念佛的时间两个小时,在佛堂两个小时,你这个妄想打多久,你知道吗?你从无始劫打到现在,你用两个小时的佛号去压你无始劫的妄想,如果你用事相来对治的话,你肯定不是它的对手——如果你不用道理来化解问题的话。因为有些妄想你平常看不出来,临终才会出现,比方说坚固妄想,你平常的时候一帆风顺,反正你就打妄想,坚固妄想一来就赶紧把心挪开,拿到佛号去,但是你没有处理问题,你只是不想去面对它,不表示你把这个问题给化解掉了。
好了,到临终你就知道怕了,它不会放过你的,它绝对不会放过你的!我们没有办法把这个妄想断掉,但是你必须把它那个根脱落,你不能让它留下根,你必须把那个妄想的势力降到最低,你必须用道理把它的根铲除掉。它可以打妄想,但是它对你已经不能产生牵动的力量,这个妄想已经不能影响你的思考模式了。它来的时候来,走的时候走,它虽然存在,但是对你的心已经不产生牵动力了,这个妄想它已经在你的控制调伏的状态,你可以带业往生了。如果这个妄想来的时候,它要你做什么,你一定要去做,你根本做不了主,那你是被业带走了,因为它已经在主导你了。
不是所有的妄想都是障碍往生的,但是有些妄想的确障碍往生,因为它如此的坚固,已经形成爱取。带有贪爱的妄想不障碍往生,但是带有贪爱跟执着,这个“取”就是执着,就一定障碍往生。我们在死亡到来之前,你必须要很理性地面对你自己,你的心中到底还有多少带有坚固执着的妄想,每一个都是生死的业力,每一个都是,你最好在临终之前处理掉,这个就是出离心。出离心不是要你改变环境,不是这个意思,是出离你心中爱取的妄想,你把它放掉就好。它本来就没有体性,它对你产生影响力,是因为你执着它了,你把它看得太重要了,你只要把这个妄想放掉,它对你就没有牵动力量了。
所以我们透过无常观、苦谛观,慢慢把对于今生的爱取、对来生的爱取给放了,这个时候你后面的生死业力就淡薄了,临终就没有东西让你起颠倒了,因为让你起颠倒的妄想都被你破坏了,你只剩下表层妄想,这些妄想都乱不了了。我再讲一次,你要处理的是心中带有根的妄想,它在你心中已经烙下根了,这个妄想你要小心!
出离心是我们要建立的第一种善根,第二个是菩提心。我们必须对于来生有愿景,因为必须有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愿景,这个时候你所念的佛号,才能够广大圆满。这个就是前面说过,我们必须要建立一个大地,有大地的滋润,所有的树,所有的花它才能够不断地增长广大,你不能一辈子只是做一种花瓶,没有根的花瓶。
如果你不发菩提愿,那么你今生在佛教里面努力地做义工,努力地拜忏,努力地持戒,你永远在做一种花瓶的工作,因为你心中没有大地,它长不出广大的树,长不出广大的菩提树出来,你今生只是插了很多花瓶,很可惜,你这么努力,但是你的收获太少,因为你心中没有强大的愿力来摄持这些善业。我们一定要向佛陀学习,以佛心为己心,以佛智为己智!十方诸佛在因地的时候,都发起广大的愿力,所以他才能够快速地积集资粮。我们应该向诸佛学习。这个是发菩提心的理由。因为你如果不发菩提心,你所有的善法,通通不能够广大成就。
好,我们看方法,看第二个方便。请合掌,我们把它念一遍。
戊二、方便。
常被四瀑流所冲,难止业绳紧密系;
投入我执铁网孔,无明大暗所蒙蔽。
无边有海生又生,常被三苦所迫害;
已成如此诸母等,情状思已发大心。
好,我们前面的出离心,我们思考的所缘境是考虑到自身,考虑到自己的内心世界而已,这个是合理的,人都是先处理自己的问题,再去关心别人,这个可以理解。当我们修了出离心以后,我们把无始以来生死的业绳慢慢解开了,接下来要做什么呢?你就可以去关心一下其他的众生了,我们这个时候把所缘境,从自身的所缘境扩大到无量无边的众生。其实合理地推论,我自己生死以来,深受妄想执着的误导,其实一切众生也好不到哪儿去,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心量开始扩大,开始用所缘境,观察无量无边的有情。
这个时候我们做三种观察:
第一个,常被四瀑流所冲,难止业绳紧密系。其实每一个众生都被生老病死的四种瀑流所冲击,因为它很难解开生命的这个业绳。我们每一个人都背负了太多的生死业力,这是第一个,因为你造了太多杀盗婬妄的生死业。
第二个,投入我执铁网孔,无明大暗所蒙蔽。除了业力以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就是我执产生的颠倒妄想。因为你有自我意识就会产生追求,那么就落入这种不断地攀缘,不断追求的一种铁丝网,被心中自我的无明暗所蒙蔽了。这个人生如果你只有业力没有妄想,这个问题不大;如果你是有妄想,没有外在业力的牵动,问题也不大。人生为什么无解?因为你外在有业力的牵动,你自己又打妄想,当妄想跟业力结合的时候,人生就无解了。
你看你在心中,在房间里面打打妄想,没有环境刺激你,这个妄想打完也就算了,只有妄想没有业力;有妄想、有外境刺激你,你心中不动,问题也不大,但是最可怕的是什么呢?当外有业力,内有妄想结合的时候,你就跑不掉了。
一切有情都是这样,外有业力的绳子,内有我执的铁丝网,所以造成第三个后果:无边有海生又生,常被三苦所迫害。所以生死轮回,为什么会不断地辗转相续?因为外有业力的牵动,外有业力的刺激,内有妄想的攀缘,所以造成三界的生死大海,一次一次地生又生、生又生,就经常被这个苦苦、坏苦、行苦所迫害了。所以,已成如此诸母等,情状思已发大心。内有颠倒妄想,外有生死业力,两个牵扯不清,如此地恶性循环,这种过去生的母亲、这种有情众生,我们会生起一种悲悯之心,想要救拔他们的心情就生起了。
前面我们所关心的是自身的解脱,这个地方开始关心一切众生的解脱,那么这是说什么事情呢?就是说我们的因地。诸位!佛教讲缘起,你因地是怎么栽培的,它最后会创造不同的水果出来。你因地种的是葡萄,它最后一定长出葡萄的水果;你因地种下的是一个苹果的种子,它一定会长出苹果出来。
诸位!我很诚恳地希望念佛人,你最好在每一句佛号当中,把众生放进来,你最好是这样做,你才不会后悔。我觉得有些人念佛,他心中只考虑自己。当然,他也发起了出离心,他也生起往生的心,但是如果只考虑自己,这个佛号带你到净土以后,这个佛号就消失掉,就没了,因为他因地栽培的时候,只是为了自身的往生。所以你因地是这样栽培的这个佛号,这个车乘带你到净土以后,这个能量就完全消失了。
但是你有没有想想看,有些人的佛号带到净土,它继续让他往前走,这个佛号一直陪伴他成佛为止,因为他念佛的时候,把成佛跟度众生放在这句佛号里面,他的因地栽培比我们更圆满。所以这个佛号当他创造到他生命当中的时候,它永远不会消失掉,一直加持,这个无量光无量寿的功德不断地加持他,直到他成佛为止。你看有些人到了净土,他成就圣道以后,要度化众生,他跟众生不结缘,众生根本不搭理他,因为你在因地修法门的时候,你没有把众生放进来。你同样念一句佛号,其实你可以念得更好。
佛在世的时候,佛陀有个堂弟叫提婆达多,他想要做新佛。他认为佛陀已经过时了,所以他必须把佛害死。那他怎么做呢?他就把大象灌醉了,让牠失去理性,然后再用鞭子,去打这个醉象的屁股,佛陀带着诸弟子在托钵的时候,醉象就往佛陀的僧团冲过去。这个时候事情紧急,醉象冲过来,这些阿罗汉们,当然大阿罗汉不可思议,他一入定,禅定力就飞到空中去了,但是走在前面的佛陀,他是什么态度?他入慈心三昧。
他入慈心三昧的时候,他手伸出来,以慈悲心来安抚这个大象。结果这个时候慈心三昧,佛陀不可思议的功德现出五个狮子的头,这个大象再怎么醉,看到狮子都醒过来了,醒过来以后就扑倒在地上。我们由这件事情,可以看得出来,你看佛陀的功德跟阿罗汉的功德的确不一样。阿罗汉他的功德只能够自受用,他顶多只能够保护自己不受伤,佛陀可以调伏外境。
诸位!我们在诵《华严经》的时候,你看经典怎么赞叹佛陀,赞佛甚深功德海!只有佛陀的功德才有资格叫大海,因为深广无涯。在《法华经》上说了一件事,说为什么舍利弗尊者、目犍连尊者在因地的时候努力地修学?释迦牟尼佛跟舍利弗尊者、目犍连尊者经常做师兄弟,他们三个经常在一起,都是佛陀是大哥,舍利弗是老二,目犍连尊者是老三,他们生生世世同样生长在一个家族,他们同时修学,为什么释迦牟尼佛成佛了,这两个变成阿罗汉?因为他们发的心不同。
所以你所发的愿也要很小心,因为你因地所发的愿,最后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也就是说你同样创造一句佛号,其实这个佛号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这叫缘起。你反正是念一句佛号,其实你可以念得更好。
我经常劝所有净土宗的修学者,你反正念一句佛号,如果你是为了成佛来念这句佛号,这个佛号就一直陪伴你到成佛为止,但是你只是为了往生来念这句佛号,这个佛号就陪你往生到净土,这个佛号就消失掉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必须要发菩提心,因为能够让你所念的每一句佛号的功德变得更加圆满。
当然,很多净土宗的人不敢发菩提心,他的理由很简单,他说我没有时间去度化众生。其实你今生可以不做很多事情,没关系的,这是一种心态的准备而已。这种善根力某种程度还是一种思惟观察,并没有人说要我们付诸行动,甚至于别人在做,我们只要随喜赞叹就够了。你发了菩提心,在每一句佛号里面除了自身的解脱,自身的出离以外,如果你在念佛的当下,把无量众生的悲悯的种子种下去,把成佛的功德、好乐的种子种在每一句佛号里面,诸位!你这句佛号不可思议!不可思议!真的不可思议!以后它对你的帮助,那不是只有带你往生而已,它有无穷的能量在陪伴你。其实你只要稍微努力,你可以创造一个更好的佛号,你是可以的!你必须把心量扩大,把无量的有情放到这句佛号里去,把诸佛的无上功德放到这句佛号里去,然后再把你自身的解脱也放在这个佛号中,你这个佛号就是圆满的佛号。这句佛号、这个无量光无量寿的功德,会在你的生命里不断地运转下去,直到你成佛为止。所以你要注意你的因地的栽培!
好,发了菩提心会让我们每一句佛号更加圆满。我们再看,第三个空正见。前面是一种誓愿,对自身的出离,对一切众生的悲悯,我们来看看这个空性的智慧。
空正见分成三段:一、缘由,二、方便,三、证量。
我们先看看理由,为什么修空正见。请合掌。
戊一、缘由。
不具通达实际慧,虽修出离善菩提;
不能断除有根故,应勤通达缘起法。
如果一个念佛人,他不能通达真实的空性智慧,他虽然很努力地修无常观、苦谛观,调伏自身的爱取,他也努力地观察一切众生是在三界当中,生起了一种悲悯,生起了菩提心,那算不错了。但是他不能够修空性智慧,他就不能断除有根,对有相的执取。
这个时候,他应该通达大乘的缘起法,断除有相的执取。
简单地说,你如果不修空性智慧,你就很难断除对三界的攀缘。攀缘心,简单地说就是有所得,所以你的心就很容易被外境牵动。稍微牵动一下,你的心就动,你的心就很难安住了,就是说你的心经常随外境的牵动而不断地波动,这个时候,你的出离心跟菩提心就很容易被破坏,就变得很脆弱,很脆弱。
我们看第二段,方便,请合掌。
戊二、方便。
见世出世一切法,从因生果皆不虚,
所执之境本无者,彼入佛陀所喜道。
我们好不容易建立了出离心跟菩提心,这两个心一定要建立在一种空性的真如本性之上,这个出离心、菩提心才能够坚固。如果你这个出离心跟菩提心,建立在一种有所得的攀缘心,是不坚固的。
怎么样才能够安住在无所得的真实的心呢?我们往下看,首先我们看缘起,再看性空。
首先我们要通达缘起。见到世间法。世间的快乐痛苦,出世间的解脱,这一切差别的相状是怎么来的?“从因生果皆不虚”,人生的因缘都是缘起的,由因到缘到果到报。那么从因缘果报当中,我们可以觉悟到一个道理:我们所执着的这个境相,本来就不存在,这样子就进入了佛陀所赞叹的空性智慧了。空性智慧很重要!因为你空性智慧不生起来,你就很难成功地保护前面的出离心、菩提心不受外境的干扰。
这个空性智慧有两种修法:小乘是从无常切入。小乘观察这个一切的境是无常变化的,所以无常故苦,因为表示人生充满了不稳定。那么苦即无我,为什么痛苦就是无我?表示你没有办法主导。如果你可以主导,谁会要让自己痛苦呢?所以我们对生命没有主导性,我们这个人生,只是来还债而已,你没办法决定人生的因缘,所以无常故苦,苦即无我,无我,所以空。因此小乘的空性是从无常切入,这叫灭色取空。小乘的空性得到的结论,是我必须要放弃一切的缘起,灭色就是放弃所有的缘起法,才有所谓空性可得,所以它的空是对立的,就是要嘛有缘起,要嘛空,你只能选一个。
大乘的空性不是这个意思。大乘的空性是不妨碍缘起法。大乘的空性,关键在缘起性空。你要知道“缘起”这两个字非常重要!
大乘的空性是观察你生命的因缘。在《楞严经》上说,先找到你生命的根源,就是你从什么地方来?你为什么有生命?你说我从前生而来,其实不对,不是!你前生不是长这个样子,你前生的外表不一样了,你前生的思考模式,感受、妄想、执着也不一样。如果你前生是一只蚂蚁,追求的是糖果,你今生看到糖果一点感觉都没有,所以你今生的思考模式跟前生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并没有继承前生的生命,我们只是继承前生的业力而已,所以你不应该说你从前生而来,这个说法是不对的。
那我不从前生而来,我是怎么来的?《楞严经》上说,你从空性而来,人生是无中生有。人生是怎么回事?是“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为你过去在某一生造了某一个业力,这个业力成熟了,它突然就“啪”出来了,突然间无中生有。所以合理地推论——“因缘别离,虚妄名灭”,你最后也是回到空性而去。人生的结果,每一个人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没有结果!不管你今生活得快乐也好,痛苦也好,每一个人都没有结果,没有一个人有结果的,因为你业力释放完了,你今生的生命就消失了。你说,欸,五十年后,我要找我的这个色身,我找我这个释净界的色身,释净界的思考模式跑哪里去了?没了,觅之了不可得了!因为它业力已经释放完了。
从《楞严经》的角度,每一个生命的受生,都是一个新的个体,他跟前生的生命没有直接关系,他只是继承前生的业力而已。比方说做梦,佛陀最喜欢用做梦来比喻人生了。你看你第一个做梦,做的梦是转轮圣王,七宝千子,你在梦境的时候,你感觉也跟真的一样,因为它还有业力,你有好的业力在释放。但是你把福报享尽以后,你第一个梦做完以后,第二个梦变成蚂蚁了,因为你资粮力花完了,福报花完了。那这个蚂蚁就问:“我第一个梦跑哪里去了?我第一个梦做转轮圣王,还有很多珍宝”,没了!你不可能把第一个梦的珍宝,带到第二个梦去,不可能!为什么?因为“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这个因缘结束了,转轮圣王的梦跟小蚂蚁的梦不能相通。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那么这个说什么事情呢?说到空性的道理了。你懂得缘起你就知道空性,所以人生是没头没尾,这个很重要!人生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果,它只有过程的因缘,一个假相。当它业力还在的时候,这个假相在你的生命当中换过来换过去,但是你不可能得到什么东西的,你要能够达到空性,先知道无所得,这个很重要!
我们为什么攀缘?我们为什么去追求、去执着?因为我们总是觉得好像要得到什么东西才好,这个人生才不会空过。其实你错了,你永远得不到东西的。一个人一定要做到无所得,他才可以做到无所求,因为你这个梦结果结束以后,你下一个梦启动,跟第一个梦是没有任何的牵连。
我再讲一次,你不可以把第一个梦的东西带到第二个梦去,不可以!第一个梦的东西只可以在第一个梦的时候受用,这个叫做缘起法,叫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所以我们得出结论:人生是不可能得到任何东西!它只是一个过程,在过程当中你有一种感受,有受用,但是你不能够得到一种东西把它带到来生去,不可以!
这样讲我们就知道,人生只是个过程,所以你就开始慢慢把心放下来。人生只是个历练,透过这个因缘让你忏悔业障,积集资粮,你的攀缘心就慢慢淡薄了,因为你不管怎么攀缘,根本就是在浪费时间,因为你最后的结果只有一个结果,就是没有结果!你最好早点把这个道理弄清楚。
所以大乘的空性智慧,它不必改变外境,你只要知道这个外境是缘生缘灭的假相就够了,这个时候你的心就不迷、不取、不动,你就不容易攀缘。不容易攀缘的时候,你所建立的出离心、菩提心的善根就特别坚固了,因为没有任何的外境可以干扰你了。所以大乘的空性,叫做“缘起而性空”。
“缘起”两个字,在佛法太重要了!每一件事情都是因缘所生,不是你说了算。所以“缘起”这两个字,智者大师给它三种解释:第一个,它没有真实性。因为你不能真实拥有它,你只能够暂时地去受用,它没有真实性;第二个,它没有不变性。它变来变去,今天跟明天不一样,明天跟后天也不一样;第三个,它没有独立性。它是众多的因缘,不是你说了算,所以你没办法主导它。你不可以拥有它,你也不能够真实地去掌控它,你更不可以去主导它,这叫缘起。
大乘的空性,宗大师这句开示很重要,“所执之境本无者”,是本来就没有,你必须站在本来无一物的角度来面对人生,这个就是息灭攀缘心最好的方法。
好,我们看第三个证量。
戊三、证量。
一旦同时不轮番,已见缘起不虚妄;
若证灭尽诸境执,尔时观察见圆满。
又由现相除有边,及由性空除无边;
了知性空现因果,不为边执见所夺。
好,前面的方法,就是从缘起而观察到空性。这个时候,我们开始来看看它最后的结果。“一旦同时不轮番”,我们同时看到因缘的假相,但是我们又知道,一切法是本来就没有的,这两个是可以同时存在的。这个时候,你就真的看到大乘的缘起性空而不虚妄了,就叫正见。你正见不断地栽培历练,总有一天“若证灭尽诸境执”,你能够证入了这种灭尽,把心中的这种攀缘心慢慢消灭掉,把这个有相的执取慢慢消灭掉了,这个时候你的心就平静下来了,不迷、不取、不动,这个时候见圆满,达到正念。“又由现相除有边,及由性空除无边。”在因缘假相现前的时候,不落入有相的执取;在空性现前的时候,也不会堕入对空性的执取。了知空性而现因果,因果也不离开空性,这个时候就能够不为空有二边所夺取了。
这个空性智慧,它不是一种愿力。前面的出离心跟菩提心,是一种希望跟愿力。这是一种人生的态度,空性智慧,我们每一个人有两种选择,只有两种选择:看你是要站在“有”的角度来面对“空”,还是要站在“空”的角度来面对“有”,两种选择。凡夫娑婆世界,不是有就是空,两个因缘而已。
如果你把人生看成是真实的,什么都是真的,真的有某些人,真的有些事情,虽然你发了出离心也发了菩提心,那么你不认为人生是缘起,是真实有,这个时候,你就是站在有的角度来面对空。因为它总有一天会失掉,所以你死亡到来的时候,从有到空,你的人生就很痛苦了。当空出现的时候,当你要回到空性的时候,因为你从空性而来,你最后也是回到空性而去。所以当你要临终的时候,要离开你今生所有一切事情的时候,那个无常的大火在烧你的人生因缘,要把因缘烧掉的时候,你的心就非常不甘愿了,因为你站错角度了,你不应该站在有的角度来面对空,你把人生弄得很被动了。
如果你换个角度,其实你可以重新思考一下,你可以站在空的角度来面对有,你可以站在本来无一物的角度来面对因缘,可以站在本来没有烦恼的角度来对治烦恼,可以站在本来没有罪业的角度来忏悔业障,更可以站在本来没有生死的角度来了生死。
比方说有些人特别疼爱自己的儿子,当然这是攀缘心,那怎么办呢?怎么断这个攀缘?你可以思考这个儿子是怎么有的,他不是真实有,他是缘起,因为你过去生跟他结了某一种因缘,这个业力成熟了,所以他变成你的儿子。既然是缘起,表示什么?表示你本来没有这个儿子,你本来是没有的。我们的心性本来是清净,本来离一切相的,所以本来就没有,我们推论最后也没有。因为人生没有开始,一定没有结果,它只是个过程,所以你大可以站在本来就没有这个儿子的角度来照顾儿子,你只是尽责任,但是你不攀缘。
大乘的空性并没有否定缘起,就是你该干啥,你还干啥,但是你不能去攀缘这个东西,因为你攀缘它,就会产生执着。你好不容易的出离心,把过去的问题处理掉了,你的攀缘心不断,你又创造一个新的执取,你永远就没完没了了,你好不容易把东西擦干净了,把心中的影像擦干净了,你没有空性智慧,你后面又不断创造新的影像的执取。
佛陀在经典讲一个公案。说有一个动物园,这动物园有个袋鼠,这澳洲的袋鼠很会跳来跳去的。那么这个动物园的管理员把这个袋鼠喂饱以后就出去了。第二天早上看这个袋鼠跳到外面去了,管理员赶紧把袋鼠抓回来,放到闸门里面关着,然后又把旁边的这个墙壁从一公尺加到两公尺高。然后两公尺高的时候,他早上又看牠跑出去了。这个时候,管理员把这个围墙又加到三公尺高。那么旁边的长颈鹿就很奇怪,长颈鹿就问牠说:你怎么那么会跳啊?这三公尺你还跳得出去,你到底是要几公尺你才跳不出去啊?袋鼠说:这不是我很会跳,这个管理员每天出去的时候,忘了锁门了,我从门走出去的,我不是跳出去的。
佛陀的意思就是说,我们用出离心在调伏我们的爱取,但是你的攀缘心不断地创造新的影像,你永远就没完没了,因为你的门不关起来,你永远会有很多问题。所以空性的智慧就告诉我们,其实在人生当中,我们不可能得到一个真正的东西。你去追求东西,你自己多事了,因为最后你不管想要得到什么,诸位!你的结果只有一个,你要知道,你永远只有一个结果,就是没有结果!你最好早点知道这件事情。所以你早一点放下对你有利,因为你站在空的角度来面对人生,你是很自在的。你本来就没有,人生只是个过程的历练,但是你可以扮演好你的角色,你没有必要攀缘,因为你不可能得到什么东西。
所以我们透过前面的出离心、菩提心,好不容易把过去留下的问题处理完了,你后续的问题就不要再去沾染了。你本来无一物,你根本就不必要去惹这个尘埃,你可以不必去惹,不必多事。所以站在“本来无一物”的角度来面对人生,这是最好的选择!你临终的时候不容易起颠倒,因为因缘结束的时候,它这个龙卷风在吹,吹过来的时候,把你今生因缘破坏的时候你不会心痛,因为你早就有心理准备了,当因缘要破坏的时候,你早就知道有这么一天了。这个就是站在“空”的角度来面对“有”,站在“本来无一物”的角度来面对你的“人生”,这个是最好的人生观。
好,我们再看最后的总结。前面的这三种善根,我们把它做一个总结,看这个三种善根所表现的功德。这地方有两段,第一个圣道门;第二个净土门。这三种善根,在圣道门的角度是怎么说的?好,请合掌。
丁一、圣道门。
如此三主道扼要,汝能如实通达时;
当依静处起精进,为究竟事速修持。
如果你是走圣道门的,我们透过出离心调伏爱取,产生一种调伏力;透过菩提心产生一种引导力,把我们的修行引导到“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这两种引导;透过空正见产生安住,在大乘的空性如实安住,站在本来无一物的角度来面对人生。
这三种力量的摄持,你都能够通达无碍,这是安住力、调伏力、引导力都通达的时候,你就有资格找一个寂静的地方,开始找你修行的方法。你念佛也好,持咒也好,拜忏也好,你就可以去精进修学你的法门了,为了成办这个圆满的功德去修持了,因为你三种善根具足了,你有资格谈修行了,因为你的心态准备好了。这个是圣道门的功德。
我们看看净土门是怎么说的。请合掌。
丁二、净土门。
法界圆融体,作我一念心;
故我念佛心,全体即法界。
第一个先谈谈缘起。在整个十法界的圆融体当中,是从我们一念心发动出来的,你用什么心态来修法门,就注定了你会变成一个什么样的结果。所以你必须用念佛的心,才可能去感应弥陀的法界;如果你不是一种顺从本愿的心,你不可能跟弥陀感应道交,如果只有佛号而已。
那么这个地方是说什么事情呢?这一段话在蕅益大师的《弥陀要解》很强调,叫“是心作佛”,你才可能“是心是佛”。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创造一句佛号,但是这句佛号到底要带你到哪里去,答案是不一定!因为你的心态很重要!
你看很多人念佛,他是怎么念的?他肚子痛,他念佛,念一念,把肚子痛念好了,他不念了;他儿子要考试,他没把握他也念佛,考上了他不念了,所以你这个“是心作娑婆,是心是娑婆”,你所有的佛号,通通在娑婆世界打转,你就从来没有创造一句佛号到净土,你更不可能有一句佛号到成就佛道的,你一百句佛号,有九十句都在娑婆世界打转,是心作娑婆,是心是娑婆,你最后的结果只有一个,这个佛号跑到娑婆世界去了,因为你栽培它的时候,你就是这个心态。诸位!你要想想看,你平常念的佛,有几句佛号是真的到净土去的,是导归净土的,而不是在娑婆世界活动的?你的心态会决定你最后的结果,因为它是一个因地。
诸位!我们这样想,当我们念佛的时候,有两种力量:
一个是能念的心;一个是所念的佛。所以你的生命有两种力量,一个心力;一个佛力。你们猜猜看,是佛在引导我们的心,还是我们的心在引导佛号?是心力带动佛力,还是佛力在带动心力?对了!是心力带动佛力,所以你们有正知正见,这才合乎缘起!佛可以决定你的心,这个是他生的,这是外道思想。如果佛力可以引导我们的心力,你怎么解释有些人念佛往生,有些人念佛不往生呢?——如果佛陀可以主导的话。佛陀的心是平等的,他有决定权,那每一个人临终念佛都应该全部往生,其实跟事实不符。
有些人念佛往生了,有些人念佛没有往生,那表示你的心态准备不够。佛陀是一种被动的配合,你的心是主动,佛是被动,诸位要知道,这才合乎缘起。同样一句佛号跑到一百个人的心中,最后一百个结果,这个才叫因缘所生法。如果佛陀说了算,那你就不是缘起法,这是他生的思想了。佛陀主宰你的生命,这不可能的事情!佛陀有广大的功德,但是佛陀不可能进入到你的内心世界去改变你的思想,不可能!
你改变了,佛陀给你更好的东西,是你要先改变,佛号才会改变。你要往火坑跳,佛陀是救不了你的,你最好早点知道。你要起颠倒,佛陀救不了你,但是佛号永远是功德,只是它到底会给你什么东西,佛号给你一个糖果吃,或者是给你一个蛋糕,或者是给你一个摩尼宝珠,就看你的心态准备,你准备得愈好,佛就给你更好的东西。
所以你心态的准备,就扮演重要的角色了。作为佛陀,他是公平的,他把无量光无量寿的功德准备好了,但是你准备好没有,关键在这儿。就是“是心作佛”,你才可能“是心是佛”。你的心态有不同的准备,佛陀就给你不同的东西。如果你只是要娑婆世界的东西,你是心作娑婆,佛陀也只能够是心是娑婆,给你娑婆世界的东西,因为你的心理素质,你的心理水平就这么回事。
为什么我们要建立善根呢?就是我们必须做好往生的准备,做好成佛的准备。佛教的修学都是由内因缘带动外因缘的,没有一个东西是外面去引导你的,这个就是外道。佛教跟外道最大的差别,外道是外因缘带动你内因缘。外道是说,你持这个咒所以你会变好,佛教不讲这个观念,佛教是说你心态准备好了去持这个咒,所以你才可以变好,是“是心作佛”才可能“是心是佛”,是内因缘去带动外因缘,佛教的修学是由内而外。
净土宗,我们占了很大的便宜,因为我们所持的佛号已经准备好,其实佛陀就把最圆满的功德准备好了,我们只要顺从。没有人要你去断烦恼,但是起码你要把你心的磁场、频率,调整得跟诸佛一样就好了。他可没叫你断烦恼,他叫你调伏爱取,发起成佛的愿力,安住空性,不要动攀缘心,就是说起码你跟佛陀是走在同一个跑道上。
虽然我们离佛陀距离很遥远,但是咱们是在同一条高速公路,你不可以说,你走在娑婆世界的跑道,佛陀是佛陀的跑道,然后你要佛陀把你带到极乐世界去,这不可能!佛陀不能改变你的跑道,他只能够就着你的跑道给你你要的东西,所以顺从就是你必须把你的内心调整得跟诸佛是同一个跑道,就这样就好了,顺从他就好,其他佛陀会有办法。以佛心为己心,以佛智为己智,你只要把心理素质调整到跟佛陀的那个磁场是一致的,虽然你烦恼没有断,虽然你生死业力没有了,但是剩下就是佛陀的工作了,因为你们已经感应道交了,你们是站在同一个跑道了。
所以我们基础篇,就是希望在我们内心当中,成就三种善根。我们本来是跑在娑婆世界的跑道,你应该是该换跑道的时候了,我们必须走在一个成佛的跑道,这个时候你所念起的佛号,叫做“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好,我们今天先上到这个地方。调伏我们心中的妄想,让我们的磁场跟十方诸佛是同一个磁场,叫顺从本愿。
好,今天先到这里。向下文长,付在来日,回向。
http://www.cxzz958.com/shanguanyujingtu/4481331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xzz958.com。鬼吹灯手机版阅读网址:m.cxzz958.com